题名

社區觀光發展的形成-從修正型社區博物館的概念切入

并列篇名

Shaping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A Concept of the Modified Community Museum

DOI

10.6267/JTLS.2002.8(1)5

作者

宋秉明(Bin-Min Sung)

关键词

生態旅遊 ; 社區觀光發展 ; 社區博物館 ; 修正型社區博物館 ; 林田山聚落 ; Ecotourism ;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 Community Museum ; Modified Community Museum ; Morisaka Community

期刊名称

觀光研究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8卷1期(2002 / 07 / 01)

页次

71 - 8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十年來生態旅遊(Ecotourism)運動襲捲各地,造成國際潮流,許多國家紛紛調整原有觀光發展的方式或路徑,而朝生態旅遊的方向發展。社區觀光兼具「運用地方生態資源」、「當地居民參與」、「由下而上式」與「振興地方經濟」等多項生態旅遊發展的元素與精神,故應屬同一系列的概念。社區博物館亦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新的概念與實踐,主要精神在藉著歷史與文化的角度,讓博物館的功能走入社區,亦讓社會基層的日常文化與關懷常民生活的情操走入博物館的殿堂。本文將此新概念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的運動,並結合社區文化產業與生態觀光的理念,以擴大原概念暫稱為修正型社區博物館,主要目的在促使社區除了要找回原有的歷史與文化,以凝聚社區意識與共同參與未來社區之發展外,更須加入市場經濟的元素與機會,使得社區的經濟能自給自足,而運用生態旅遊發展的方式與手法,處理當地經濟的問題則是符合時代潮流並兼具為避免觀光發展可能帶給當地過大的社會成本與負面衝擊,以實踐修正型社區博物館的理想並同時形成社區的觀光發展。最後,本文以花運縣鳳林鎮曾於民國四、五十年代盛極一時,目前雖已正漸進入歷史中,但仍保有傳統聚落景觀與豐富的文化資源的林田山林場聚落為實例,做為修正型社區博物館建豐的實踐模擬。

英文摘要

In 1960's, the concept of the ecomuseum was invented, which served as a tool for the population of a locality, and in which, the inhabitants had a role to play. From the ecomuseum the idea of the community museum would develop.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museum, this paper added the element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o increased economic benefits of locality and to prevent the negative tourism impacts. This article took Morisaka as a case study to state the processing of shaping community tourism by the concept of the modified community museu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World Travel,Tourism Council.(1992).Travel & Tourism: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 In: The WTTC report: 1992 complete edition.Brussels, Belgium: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World Wildlife Fund.
  2. 王維梅譯(1994)。成長中的美國博物館運動。博物館學季刊,8(4),3-10。
  3. 觀光統計資料
  4.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南天書局,120-125。
  5. 宋秉明(1995)。生態觀光規畫之架構。中日童軍及環境教育活動研討會會議論文
  6. 宋秉明(2000)。賞鯨活動的規畫-一種永續觀光規劃的方式。觀光管理學報,6(1),37-48。
  7. 林田山大火老舊檜木屋付之一炬
  8. 李亦園(1970)。談社區文化中心的設立。社區發展季刊,9,11-12。
  9. 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的結合。博物館學季刊,7(2),3-8。
  10. 林瑞瑛譯(1996)。服務社區的地區性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0(3),63-65。
  11. 花蓮縣政府(1997)。花蓮縣遊客意見調查。花蓮縣政府。
  12. 高慧芬譯(1995)。大型與小型博物館的定位思考。博物館學季刊,9(3),33-38。
  13. 張莉慧譯(1993)。拋聞傳統包袱:讓社區民眾回到博物館來。博物館學季刊,7(2),45-47。
  14. 張譽騰(1993)。科學博物館在社區的教育角色初探。博物館學季刊,7(2),25-29。
  15. 莊孟榮(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16. 許功明(1996)。原住民的文化產業與社區發展一從博物館功能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0(1),49-53。
  17. 陳音音譯(1996)。生態博物館在法國-矛盾與曲解。博物館學季刊,10(1),19-23。
  18. 陳家玲譯(1994)。社區博物館是社會變遷的催化劑。博物館學季刊,8(3),65-68。
  19. 陳國寧(1999)。社區博物館的營運管理。文化視窗,10,20-24。
  20. 陳慧娟譯(1992)。博物館教育政策的擬定。博物館學季刊,6(1),3-8。
  21. 陶蕃瀛(1993)。試論博物館的社區居民參與。博物館學季刊,7(2),9-15。
  22. 黃光男(1999)。新世紀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博物館社區化與社區博物館。文化視窗,10,6-11。
  23. 黃光男(1997)。博物館與社區文化。社教雙月刊,80,40-42。
  24. 蔣玉嬋(1999)。社區總體營造、地方文化產業與社區小企業
  25. 鄭秀嫻譯(1996)。生態博物館-演化型定義。博物館學季刊,10(1),3-6。
  26. 謝文和譯(1993)。博物館與低收入社區之發展。博物館學季刊,7(2),57-61。
被引用次数
  1. 蔡進士(2019)。探究居民觀點下的社區觀光發展願景─以台東永安社區為例。休閒與遊憩研究,10(2),91-117。
  2. 張凱智(2015)。觀光利益對民眾參與關係之研究-以信任為中介變數。休閒產業管理學刊,8(1),67-92。
  3. 張凱智(2017)。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建構─以社會交換理論與社會資本論為基礎。戶外遊憩研究,30(3),1-45。
  4. 張凱智、宋秉明(2010)。民眾參與、地方依附對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三個不同觀光發展形態社區為例。觀光休閒學報,16(2),89-115。
  5. 張凱智、宋秉明(2011)。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4(1),31-55。
  6. 張育銓(2014)。花蓮明星級社區發展觀光的限制與可能性。育達科大學報,39,1-18。
  7. 張育銓(2015)。以農業遺產初探池上萬安老田區文化景觀:休閒農業與社區觀光的新取向。育達科大學報,41,245-262。
  8. (2011)。墾丁國家公園滿州地區社區生態旅遊策略聯盟與旅遊網絡之建構。國家公園學報,21(4),1-13。
  9. (2016)。墾丁國家公園滿州地區社區生態旅遊策略聯盟與旅遊網絡之建構。國家公園學報,學報論文選集_遊憩及生態旅遊篇,60-72。
  10. (2016)。社區遺產的記憶形塑、失真與再現─以花蓮豐田社區的地名與範圍為例。歷史人類學學刊,14(1),10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