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客家三腳採茶戲的喜劇藝術及其文化意義

并列篇名

On the Comedy Art and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Drama

DOI

10.29847/JNUU.200912.0012

作者

李梁淑(Liang-Shwu Lee)

关键词

三腳採茶戲 ; 民間小戲 ; 賣茶郎故事 ; 喜劇風格 ; 喜劇藝術 ; the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drama ; Mini drama ; the story of tea-seller ; comedy style ; comedy art

期刊名称

聯大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卷2期(2009 / 12 / 01)

页次

261 - 2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三腳採茶戲是流傳於台灣客家地區的一種歌謠小戲,向以喜劇性風格著稱,本文以現今流傳的三腳採茶戲劇本及演出版本為探討對象,旨在透過中西美學中有關喜劇的理論,檢視客家三腳採茶戲的喜劇藝術及其文化意義。探討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針對歷來有關三腳採茶戲藝術風格的研究加以檢討,歸納可以改進及補充之處。其次,分別就人物形象塑造、情節的安排、語言的表現三方面考察三腳採茶戲之喜劇藝術,包含喜劇性的來源、喜劇創作的技巧、喜劇美感的呈現及喜劇風格的流變等層面,其三,探討客家人喜劇創造的文化意義,最後總結本論文之研究成果。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ing the comedy art of Hakka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drama at various areas in Taiwan by the theories of laughter and comedy among the China and the West esthetics. The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faces: (1) review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rtistic style about the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drama, (2) analyze the comedic origin, artistic technique of comedy, comedy esthetic, the style changing of comedy etc., from the portrait of character, the arrangement of plot and the express of language, and concurrently discusses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omedy creation, (3)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work. With this study, it must be able to reveal the esthetic and artistic value of three-character tea-picking drama and to be as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Hakka esthetics research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丁乃通(2008)。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 毛禮鎂(2006)。江西《賣雜貨》之流變及與台灣採茶《送金釵》之比較。中華藝術論叢,5,261-263。
  3. 台灣客家音樂網:音樂鑑賞
  4. 亞里斯多德、姚一葦(1992)。詩學箋註。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5. 姚一葦(1979)。戲劇論集。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6. 姚一葦(1992)。審美範疇論。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7. 胡萬川(2006)。龍潭鄉廖德添客語專輯(二)。桃園市:桃縣文化局。
  8. 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楊雲萍收藏歌仔冊
  9. 徐進堯、謝一如(2002)。客家三腳採茶戲與客家採茶大戲。竹北市:竹縣文化局。
  10. 康德Immanuel Kant、鄧曉芝(2004)。判斷力批判。台北:聯經出版社。
  11. 張紫晨(1989)。中國民間小戲。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12. 陳運棟(2002)。客家幽默文學作品的探討—以棚頭的創作為例。客家研究輯刊,2,49-51。
  13. 黃美序(2007)。戲劇的味道。台北:五南出版社。
  14. 奧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內依(1992)。簡明美學辭典。板橋:駱駝出版社。
  15. 新竹縣客家三腳採茶戲發展學會(2001)。客家三腳採茶戲專輯(有聲CD)。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6. 董健、俊山(2008)。戲劇藝術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出版社。
  17. 劉守華(1989)。口頭文學與民間文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18. 鄭榮興。宜蘭縣,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9. 鄭榮興(2007)。三腳採茶唱客音:傳統客家三腳採茶串戲十齣。宜蘭縣:宜蘭縣五結鄉:傳藝中心。
  20. 鄭榮興(2001)。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苗栗縣後龍鎮: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21. 諾思洛普.弗萊Frye, Northrop、陳慧、袁憲軍、吳偉仁(1998)。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2. 謝樹新(1967)。中原文化叢書(二)。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
  23. 謝樹新(1969)。中原文化叢書(三)。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
  24. 羅可群(2000)。廣東客家文學史。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
  25. 羅香林(1908)。粵東之風。台北市:東方文化。
  26. 蘇秀婷(2005)。由劇本文學及演出實踐探討客家三腳採茶戲之風格形成。台灣音樂研究,1,99-129。
  27. 蘇珊.朗格、劉大基譯、傅志強譯、周發祥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鍾宇翡(2014)。吳川鈴客語劇本語言風格之探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8(3),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