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清代散文中的漢人女性形象-以遊記、方志為主

并列篇名

The Han Feminine Image in the Prose of Ching Dynasty in Taiwan: Based on Taiwanese Local History and Travel Books

作者

黃美玲(Mei-Ling Huang)

关键词

女性形象 ; 清代 ; 庶民史 ; 臺灣遊記 ; 臺灣方志 ; Taiwan Han feminine Image ; Ching Dynasty ; Taiwanese Local History ; Taiwanese Travel Books ; Folk History

期刊名称

聯大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1期(2013 / 06 / 01)

页次

103 - 1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由於清初渡臺者需領照單、禁止無照偷渡、不許攜眷等規定,加上中國傳統宗族社會對女性移民的種種限制,以致史料記載臺灣漢人婦女當時約只有千餘人左右而已。直至乾隆53年(1788)福康安來臺平定林爽文之亂後,鑒於偷渡問題嚴重,禁渡之令實際上形同虛設,於是奏請更易禁渡之令,所以兩性比例問題漸漸獲得改善。目前學界對清代臺灣庶民生活的研究由於資料零碎不足而較為有限,本文藉由清代臺灣府志、地方志及仕臺官員遊記等文本,以歷時性研究方法來觀察漢人女性的形象,以闡明清代臺灣漢人女性形象與原鄉傳統女性之異同,主要由穿著外貌、謀生能力與經濟收入、休閒活動與風氣、社會地位四方面探討,從外在到內在,從百金難得一妻室到女性輾轉賣至大陸為人婢妾,其200年間之變化情形。

英文摘要

Owing to the ban of forbidding the women going abroad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women's limitation, the number of Taiwan Han feminine was estimated at about 1,000 at that time. Until Qian Long's 53rd years, Fu Kang-An outfought Lin Shuang-Wen, and then he found the ban didn't work anymore and the problem of stowing away wa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He suggested that the ban should be cancelled. Gradually,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s became balanced.Few studies were focused on the life of Taiwan common people in the Chin dynasty. Therefore, this researcher tried to explore the Han feminine image in the prose of Ching dynasty in Taiwan based on Taiwanese local history and travel books, and hoped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iwan Han women, such as their clothing, headgear and footwear, daily life, and customs, including the changes of the inner and outer world during the two hundred yea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92)。臺灣雜詠合刻。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 (1996)。清聖祖實錄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 (1992)。臺案彙錄丙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 丁紹儀(1992)。東瀛識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 尹士琅(2003)。臺灣志略。北京:九州出版社。
  6. 六十七(1992)。使署閑情。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7. 王必昌(1992)。重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8. 史久龍(1975)。憶臺雜記。臺灣文獻,26(4)/27(1)
  9. 伊能嘉矩(2012)。臺灣文化志。臺北:臺灣書房出版社。
  10. 朱仕玠(1992)。小琉球漫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1. 朱景英(1992)。海東札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2. 池志澂(1992)。全臺遊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3. 余文儀編(1992)。重修鳳山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4. 吳子光(1996)。臺灣紀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5. 吳子光(2001)。一肚皮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16. 吳奇浩(2005)。清代臺灣之奢靡風氣。臺灣史研究,12(2),35-74。
  17. 吳德功(1992)。戴施兩案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8. 李孟君(1992)。臺灣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
  19. 卓意雯(1993)。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20. 周明儀(2008)。從文化觀點看檳榔之今昔。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5,111-137。
  21. 周鍾瑄編(1992)。諸羅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2. 周璽編(1992)。彰化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3. 孟華編(2001)。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岸本美緒(2002)。「風俗」與歷史觀。新史學,13(3),1-20。
  25. 林玉茹(2003)。1945 年以來臺灣學者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課題與研究趨勢的討論(1945-2000)。臺灣史料研究,21,2-33。
  26. 姚瑩(1992)。中復堂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7. 施志汶(1990)。臺灣史研究的史料運用問題:以清代渡臺禁令為例。臺灣史蹟,36,148-89。
  28. 柯培元編(1992)。噶瑪蘭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9. 郁永河(1996)。裨海紀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0. 唐贊袞(1992)。臺陽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1. 耿慧玲(2008)。禁錮婢女碑與清代臺灣婦女地位研究。朝陽學報,13,311-339。
  32. 高拱乾編(1996)。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3. 張彤、石紅(2003)。倩影婀娜競風流─清代蒙古族婦女頭飾。文物世界,2003(2),69-73。
  34. 張靜茹(1997)。臺灣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
  35. 莊金德(1963)。清代臺灣的婚姻禮俗。臺灣文獻,14(3),28-70。
  36. 連橫(1992)。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7. 陳文達編(1992)。鳳山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8. 陳文達編(1992)。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9. 陳秀香(2004)。臺灣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文所。
  40. 陳培桂編(1992)。淡水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1. 陳盛韶(1983)。問俗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2. 黃典權編錄(1992)。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3. 黃叔璥(1992)。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4. 董天工(1992)。臺海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5. 樓望皓(2001)。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頭飾。西部風情,2001(5),85-87。
  46. 蔣師轍(1992)。臺遊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7. 蔣毓英編(1996)。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8. 鄧孔昭(2004)。臺灣移民史研究中的若干錯誤說法。臺灣研究集刊,2004(2),61-67。
  49. 盧增榮(2000)。清代福建契約文書中的女性交易。東南學術,2000(3),105-109。
  50. 藍鼎元(1992)。平臺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1. 藍鼎元(1992)。東征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2. 羅溥洛(1991)。明清婦女研究:評介最近有關之英文著作。新史學,2(4),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