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組織培力反思原住民社工教育:與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在地實踐的對話

并列篇名

Rethinking Indigenous Social Work Education: Dialogue from the Empowerment Experiences of Da-an Tribal Kitchen Practice

作者

黃盈豪(Ying-Hao Huang)

关键词

原住民社工教育 ; 培力 ; 原民性 ; 基層社工 ; indigenous social work education ; empowerment ; indigeneity ; front-line social worker

期刊名称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9 / 06 / 01)

页次

121 - 1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與主流社會工作的不同在哪裡?「夠不夠原住民」以及「怎樣才是原住民」成為原住民族社工教育現場教師和學生共同一直被質問和自我對話的問題。在原民院從事原住民族社工教育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觀察到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斷裂經驗或受壓迫的現象,加上多年來在系上擔任學生社工實習業務的負責人,在協調學生實習過程和觀察畢業生職涯走向也發現,原住民族社工學生多選擇主流社工機構且畢業生實際回部落服務的並不多。本文嘗試從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從事組織培力的實務經驗出發,與原住民族社工教學現場的經驗對話,延伸教學疆界至原住民部落,促進社工專業與部落實務經驗的對話。主流的原住民社工教育和研究者們,雖從反思文化上的宰制出發,然而,由於沒有真正理解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原住民或原住民族,其結果往往陷入了另一種刻板或偏見之弊中。原住民社工專業化,造成原本就在部落好的原住民人才難以成為專業社工;而接受專業教育的社工,返鄉服務往往需再拋棄專業化框架,才能重返實在的部落生活及進行有效的行動。未來原住民族社工教育需要克服專業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壓制,在對象的設定上要更多元和開放,也應該發展出更多的部落實踐基地累積現場的經驗並形塑部落社工的真實樣貌。實踐先行從部落工作者們的真實經驗和實務累積出發,回歸以部落為主體的思考和帶領,才有機會扭轉目前原住民族社工走向專業主義的學歷化、證照化和學術領導實務發展的走向。

英文摘要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igenous social work and mainstream social work? "Indigenerity?" and "How indigenous are the indigenous peoples?" have become issues of indigenous social work education. From the process of initiating the indigenous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Indigenous Study College of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and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and phenomenons of oppression among the students'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contexts of the teaching programes and practices. The mainstream indigenous social work education, although reflecting on cultural domination and emphasizing cultural competency, however, often over apply stereotypes or prejudices of indigenous people, because they do not truly understand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daily life contexts. Social workers who receiv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ten need to abandon the professional framework to return to the real tribal life and practical a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social workers generally relies on overcoming the oppression of professionalism and neoliberalism, and should implement education under and follow the subjectivity of indigenous tribes.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日宏煜(2015)。文化照顧在原住民族長期照顧上的重要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1,293-302。
    連結:
  2. 李廣均(2010)。文化團體 vs.政治社群試論當代台灣的兩種族群政治觀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177-211。
    連結:
  3. 林平(2013)。從虛擬到現實的身份認同:東莞與華東台商學校的畢業生。人口學刊,46,1-45。
    連結:
  4. 莊曉霞(2012)。原住民社會工作文化能力內涵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6(1),133-183。
    連結:
  5. 趙剛(2006)。“多元文化"的修辭、政治和理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2,147-189。
    連結:
  6. 藍佩嘉,吳伊凡(2011)。在「祖國」與「外國」之間:旅中台生的認同與畫界。台灣社會學,22,1-57。
    連結:
  7. Morrissette, V.,McKenzie, B.,Morrissette, L.(1993).Towards an aboriginal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Cultural knowledge and traditional practices.Canadian Social Work Review,10(1),91-108.
  8. NASW(2007).Indicators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NASW Standards for Cultural Competenc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Washington, DC:NASW.
  9. Weaver, H. N.(1999).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Defining culturally competent services.Social Work,44(3),217-225.
  10. Young, I. M.(1990).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1. 王宏仁(編),李廣均(編),龔宜君(編)(2008).跨戒:流動與堅持的臺灣社會.新北:群學.
  12. 王明珂(2003).羌在漢藏之間.台北:三民.
  13. 王增勇(2001)。建構以部落為主體的原住民家庭暴力防制體系—加拿大經驗。社會工作學刊,8,51-71。
  14. 李明政(1998)。原住民族社會福利體系之規劃原住民族社會福利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15. 李明政(1999)。台灣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服務建構的理念初探。東吳社會工作學報,5,71-88。
  16. 李明政(2003).文化福利權.台北:松慧.
  17. 李明政(編)(2011).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台北:松慧.
  18. 馬宗潔(2001)。非原住民研究原住民—“原住民兒童福利需求之調查"研究過程的反思。東海社會科學學報,21,45-56。
  19. 陳文華(2013)。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20. 陳雅馨(譯)(2017).正義與差異政治.臺北:商周出版.
  21. 章思偉(201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22. 黃盈豪(2014)。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3. 黃盈豪(2009)。社區產業與泰雅部落~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對社區工作教育的反思。明道通識論叢,6,231-252。
  24. 黃源協(2000).建構山地鄉原住民社會工作體系之研究:以部落為基礎的服務整合模式.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5. 黃應貴(2008).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台北:聯經.
  26. 萬育維,陳志軒(2000)。由國家與專業的依存關係探討社會工作在多元文化應有的體認。前瞻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手冊
  27. 詹宜璋(2000)。原鄉社會重建與原住民福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0,63-71。
被引用次数
  1. 詹弘廷,梁鎧麟,張力亞,李希昌,江大樹(2020)。建置社區巷弄長照站的培力與治理策略:水沙連區域的行動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4(2),14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