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時代臺灣詞社初探

并列篇名

The Analysis of Taiwan Ci Clubs during Japan's Colonization

DOI

10.29460/SJCS.200911.0009

作者

蘇淑芬(Shu-Fen Su)

关键词

臺灣詞社 ; 巧社 ; 小題吟會 ; Taiwan ci clubs ; Qiaoshe ; Xiaoti Yinhui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09 / 11 / 01)

页次

185 - 2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全臺僅有二個詞社,包括臺北地區的巧社與嘉義地區的小題吟會。本論文探討兩詞社成立背景、社集活動,詞作主題,包括悼亡、懷古、述懷、節序、反戰、題贈、寫景與詠物詞,並分析臺灣詞壇現象,包括同社社友喜愛同題唱和,且愛用長調。因為詞韻與詞譜的缺乏,少數詞人會出現以詩韻填詞,並有少數出韻與出律的情形。詞社之詞人都是不同詩社社友,因志同道合而另組詞社,他們常出現填一首詞,必會同時填多首詩的現象。文中並探討臺灣詞社不如詩社興旺,主要原因是一、古典詞創作不易,二、漢文被禁,三、提倡新文學,古典文學受冷落,四、詞作保存不易,五、詞本解讀不易。

英文摘要

During Japan's colonization in Taiwan, there were only two clubs of ci-including Qiaoshe of Taipei and Xiaoti Yinhui of Jiayi. This thesis surveys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two ci clubs and their convocation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also collects their works, including laments, reminiscences, inscriptions and objects chanting. In addition,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eld of ci in Taiwan, including members of the same clubs would sing within the same title of ci in concordance and using the longer tune. Since there was a lack of the rhyme and notation of ci, a few composers would compose the ci as the rhyme of the poem; consequently, there were few ci may not follow the classical poetic forms and rhymes completely. Besides, some of the members of clubs were not the same members of clubs of poetry that they organized other ci clubs with the common goal and same interests. They usually composed a ci and several poems at the same time. At last,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asons that clubs of ci are not as prosperous as clubs of poetry do.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difficulty to create the classical ci; the forbiddance of Chinese; the promotion of new literature makes classical literature ignored; the difficulty to preserve the works of ci; and the difficulty to decode the books of c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臺灣民報
    連結:
  2. (1930)。詩報·本報趣意,創刊號
  3. 詩報,41
  4. 臺灣漢文日日新報,1905-1911
  5. 臺灣日日新報
  6. 臺灣漢文日日新報
  7. (1978)。嘉義縣志·前事志。嘉義:嘉義縣政府。
  8. (1992)。臺灣先賢詩文集匯刊。臺北:龍文出版社。
  9. (2007)。詩報: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大成(1930-1944)。臺北:龍文出版社。
  10. 詩報:詩詞台鈔·仄韻聲律啟蒙,41,107。
  11. 臺灣日日新報
  12. 毛一波、林騰嶽(1992)。騰嶽鷺村翁詩存。臺北:龍文出版社。
  13. 王國璠、張李德和(1992)。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14. 王惠鈴撰(1991)。臺灣詩人賴惠川及其《悶紅墨屑》。臺北:文津出版社。
  15. 王詩朗編、王國華編(1983)。臺北市志·文化志·文學篇。臺北:成文出版社。
  16. 王詩朗編、王國華編(1983)。臺北市志·文化志·文學篇。臺北:成文出版社。
  17. 李家瑜(2006)。殉國殉夫淚有痕―臺灣古典詩對殉節五妃的詮釋。成大中文學報,14,173。
  18. 李鷺村、臺北文獻委員會編(1983)。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社。
  19. 李鷺村、臺北文獻委員會編(1983)。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社。
  20. 李鷺村、臺北文獻委員會編(1983)。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社。
  21. 林進發(1999)。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成文出版社。
  22. 林緝熙。狄洲吟草·將隱鹿門山留別羅山諸君子
  23. 林緝熙著。狄洲墨餘·仄韻聲律啟蒙
  24. 林騰嶽撰、毛一波編(1992)。騰嶽鷺村翁詩存。臺北:龍文出版社。
  25. 張李德。民國卅五年五月廿八日即興
  26. 張李德(1992)。琳瑯山閣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27. 張李德合、賴伯舟編(2006)。臺灣先賢詩文彙刊:詩詞合鈔。臺北:龍文出版社。
  28. 張李德和(1992)。琳瑯閣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29. 張李德和(1992)。臺灣先賢詩文彙刊。臺北:龍文出版社。
  30. 曹甲乙、林騰嶽(1992)。騰嶽鷺村翁詩存。臺北:龍文出版社。
  31. 連橫(1995)。臺灣通史。臺北:博愛出版社。
  32. 陳廷敬編、王奕清編(2000)。康熙禦製詞譜。長沙:嶽麓書社。
  33. 陳榮嵐、李熙泰(1994)。廈門方言。鷺江:鷺江出版社。
  34. 黃文虎。臺北文物
  35. 黃文虎。臺北文物
  36. 黃叔璥(1983)。臺海使搓錄。臺北:成文出版社。
  37. 黃昇(1980)。花庵詞選。臺北:文馨出版社。
  38. 黃美娥。臺灣古典文學發展概述(1651-1945)。海峽兩岸臺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39. 臺北文獻委員會編(1983)。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社。
  40. 臺北文獻委員會編(1983)。臺北文物。臺北:成文出版社。
  41. 臺灣省文獻會編(1996)。重修臺灣省通志·土地志·勝蹟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2. 臺灣教育會編(1995)。臺灣教育沿革志·臺灣教育年表。臺北:南天書局。
  43. 劉禺生撰、錢實甫點校(1997)。世載堂雜憶。北京:中華書局。
  44. 賴子清(1959)。古今臺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10(3),97。
  45. 賴子清(1959)。古今臺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10(3),85。
  46. 賴子清(1959)。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1),95。
  47. 賴子清(1959)。古今臺灣詩對土(二)。臺灣文獻,10(3),89。
  48. 賴子清(1959)。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1),104-105。
  49. 賴伯舟(2006)。臺灣先賢詩文彙刊:詩詞合鈔。臺北:龍文出版社。
  50. 賴柏舟編(1992)。詩詞合鈔。臺北:龍文出版社。
  51. 賴柏舟編(2006)。臺灣先賢詩文彙刊:詩詞合編。臺北:龍文出版社。
  52. 賴柏舟輯(2006)。詩詞吟鈔。臺北:龍文出版社。
  53. 賴惠川(1950)。悶紅小草·序。嘉義:賴惠川。
  54. 賴惠川(2006)。臺灣先賢詩文彙刊:悶紅館全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55. 賴惠川。詩詞合鈔·序
  56. 賴惠川、賴伯舟編(2006)。臺灣先賢詩文彙刊:詩詞合鈔。臺北:龍文出版社。
  57. 魏德清、陳貫撰(1992)。臺灣先賢詩文彙刊:豁軒詩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58. 詩報(193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