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向文化大傳統的回歸與變奏-連橫對臺灣古典詩「正典」的追尋

并列篇名

Variations on a Great Cultural Tradition: Lian Heng's Quest for a Canon of Taiwan's Classical Shi Poetry

DOI

10.29460/SJCS.201111.0011

作者

江寶釵(Pao-Chai Chiang)

关键词

連橫 ; 大傳統 ; 詩話 ; 日治時期 ; Lian Heng ; the big tradition ; poetic commentaries ;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11 / 11 / 01)

页次

249 - 2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當臺灣漂泊在殖民文化社會中,人們透過失土或在異地的這種經驗-也就是說,他們生活在臺灣這塊自己的土地上,體受的卻是一種他鄉的生活履歷,感覺自己像是外國人,在與異質文化的短兵接觸中,他們的故國情懷、生活體驗、地方感知,不斷地受到衝盪,因而激發出種種混雜的思考,又中國又西洋,又本土又東洋,又傳統又創新。審視連橫的詩學意見,就充滿了這一類錯綜繁複的情結。由於連橫有關詩學的論述並無嚴謹的繫年,本文無從整述其發展的歷時脈絡,卻可以就其內容掌握其面貌之分殊,而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部份,他對殖民治下「官檢」的反思、回歸大傳統的理念與實踐、多元文化資源下混雜的詩學主張,而展示為一對臺灣古典詩正典的追尋,最後歸宗於維繫漢學、保存國粹,參與全球性的現代化。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Taiwan was drifting herself in the modern colonial society. The literati like Lian Heng, who ha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encounter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feeling like he was a stranger at home. Through which they developed a highly hybrid thinking, Chinese but western, local but Japanese, traditional but innovative. When we went through Lian Heng's poetic commentaries, we discovered they were characteristic of all this traits.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track down how Lian Heng wrote up all of them since his works have not been edited chronologically. However, from the work contents we can draw the aspects of his thoughts about poetry writing,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how he responded to the censorship of colonial government, how he tried to follow up the Chinese classic literary tradition, how he put multiple cultural resources all together into his poetic commentaries The final end of his poetry thoughts turns out how he can preserve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Han culture, and then get to the goal of global modern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江寶釵(2009)。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對世務之肆應─以連橫的傳播事業為觀察核心。成大中文學報,26,81-118。
    連結:
  2. 《孟子‧離婁》,「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hanji.sinica.edu.tw/index.html?。(“Li Lou.” in Mencius, Academia Sinica Han's Book Electronic Documents, http://hanji.sinica.edu.tw/index.html?. )
  3. 洪棄生:《寄鶴齋詩話》,作者自行出版,不著年代。(Hung Chi-Sheng. Heh-Jai Commentaries on Poetry. Author' Publishing, non-marked years.)
  4. Donald, James(ed.),Rattansi, Ali(ed.)(1992).Race', Culture and Difference.London:Sage.
  5. 古田敬一、李淼譯(1994)。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臺北=Taipei:祺齡出版社=Chi Ling Press。
  6. 江寶釵(1999)。臺灣古典詩面面觀。臺北=Taipei:巨流=Chu Liu Press。
  7. 吳德功(1992)。瑞桃齋詩話。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8. 吳德功、江寶釵校注、李知灝編輯(2008)。瑞桃齋詩話校註。臺北=Taipei:國立編譯館=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9. 李漁叔(1976)。三臺詩傳。臺北=Taipei:學海=Hsueh-Hai。
  10. 施懿琳(1991)。臺北=Taipei,師大中國文學研究所=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1. 施懿琳(1997)。日治中晚期臺灣漢儒所面臨的危機及其因應之道─以彰化「崇文社」為例。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Tainan:
  12. 柳宗元(1990)。柳宗元集(下)。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Cheng Books。
  13. 徐復觀(1984)。中國藝術精神。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Students Press。
  14. 翁聖峰(2002)。臺北=Taipei,輔仁大學中文所=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15. 許俊雅編(2004)。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Taipei:
  16. 許俊雅(1997)。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之古典詩歌。臺北=Taipei:國立編譯館=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17. 連震東(1962)。臺灣通史。臺北=Taipei: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Taiwan Bank's Economical laboratory。
  18. 連橫(1992)。劍花室詩集。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19. 連橫(1992)。雅堂先生家書。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0. 連橫(1992)。臺灣通史。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1. 連橫(1992)。臺灣詩乘。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2. 連橫(1992)。臺灣詩薈。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3. 連橫(1992)。雅堂先生餘集。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4. 連橫(1992)。雅言。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5. 連橫(1992)。雅堂文集。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6. 連橫(1992)。雅堂先生集外集、臺灣詩薈雜文鈔。南投=Nantou:臺灣省文獻委員會=Taiwan Province Documents。
  27. 陳怡如(2005)。臺北=Taipei,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28. 陳淑容(2001)。1930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臺南=Tainan:臺南市立圖書館=Tainan Municipal Library。
  29. 黃美娥(2006)。從「詩歌」到「小說」:日治初期臺灣文學知識新秩序的生成。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Taipei:
  30. 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Taipei:麥田=Rye Field Publishing。
  31. 黃得時(1977)。連雅堂對臺灣文化三大貢獻。傳記文學,30(4),10-16。
  32. 廖炳惠編(2006)。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Taipei:麥田=Unitas Udngroup。
  33. 廖炳惠(2006)。臺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臺北=Taipei:聯合文學=Unitas Udngroup。
  34. 劉若愚、杜國清譯(1981)。中國文學理論。臺北=Taipei:聯經=Linking Books。
  35. 潘振宏(2005)。宜蘭=Yilan,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Fo Guang University。
  36. 黎澤霖纂修(1999)。臺灣省通志稿‧教育志文化事業篇。臺北=Taipei:捷幼=Chieh Yu Press。
  37. 謝崇耀(2003)。洪棄生「寄鶴齋詩話」初探。古今藝文,29(2),27-47。
  38. 謝崇耀(2003)。連雅堂「瑞軒詩話」介紹。臺灣文獻,54(2),377-396。
被引用次数
  1. 江寶釵(2013)。日治時期臺灣文人對語言使用的主張暨其平議。東吳中文學報,26,245-264。
  2. 江寶釵(2014)。黃得時的台灣古典文學史論暨其相關問題。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9,191-222。
  3. 江寶釵(2015)。論連橫「地方」書寫中的兩種方式與寓意:以〈臺灣史跡志〉、〈臺南古蹟志〉為觀察核心。中正漢學研究,26,12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