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

并列篇名

Life Awareness of Wei-Jin Scholars from Shishuo Shinyu

DOI

10.29460/SJCS.201205.0004

作者

王妙純(Maio-Shun Wang)

关键词

《世說新語》 ; 魏晉士人 ; 生命意識 ; 自我意識 ; 時空意識 ; 死亡意識 ; Shishuo Shinyu ; Wei-Jin scholars ; life awareness ; selfawareness ; time and space awareness ; death awarenes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2 / 05 / 01)

页次

73 - 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魏晉是一個前所未有、後難企及的生命意識高度覺醒的時代。所謂「生命意識」是個人對死生諸問題的自覺體認與把握,這種覺醒在《世說新語》一書中表現尤為深刻。魏晉士人的生存環境險峻,生命遭受戕害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突出,使得他們對生死課題的思考極為深刻而獨特,正由於他們獨特的生命意識,才形成了獨特的魏晉風度,二者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雖然魏晉以後的士人對生命的思考與探索從未停止過,但再也沒有像魏晉時期這樣地引人注目,也再沒有出現像魏晉士人這般對生死問題投入極大關注的龐大群體了!《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極為豐富,也極具個性。由該書所載材料可看出,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的覺醒,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時空意識、死亡意識等,本文即從這三個方面探討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魏晉士人強烈的生命意識留給了後代很多的啟示與省思,這種生命意識已成為中國士人精神建構中的一股潛流。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如何表現?它與前、後代的差別為何?它與魏晉風度有何關係?這都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英文摘要

Wei-jin was an unprecedented era that highly focused on life awareness. The so-called ”life awareness” revealed an individual's self realization and grasp of life-and-death issues. Such realization was profoundly portrayed in ”Shishuo Shinyu”. Wei-Jin scholars experienced and thought of life and death profoundly and uniquely; as a result, unique Wei-Jin demeanor was developed. Actually, there wa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lthough the scholars after Wei-Jin never stopped exploring and thinking of the meaning of life, there had never ever been such an era like Wei-Jin that paid great concern to life-and-death issues on such a big scale. ”Shishuo Shinyu” reflected the abundantly rich and highly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life awareness of Wei-Jin scholars.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written records of the book, Wei-Jin scholars' life awakening was mainly expressed in three aspects: self realization, time and space awareness, and death awareness, which would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s Wei-Jin scholars' strong sense of life awaking left the later generations much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this became the undercurrent for uplift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terati.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would be on: a. how Wei-Jin scholars expressed their life awareness, b. how it differed from that of former and later generations, and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Jin scholars' life awareness and demeano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曉毅(1995)。支道林生平事蹟考。中華佛學學報,8,243-271。
    連結:
  2. 宋李昉(1980)。太平御覽。臺北=Taipei:國泰事業有限公司=Guo Tai Co., ltd。
  3. 東漢許慎、段玉裁注(1992)。說文解字注。臺北=Taipei:黎明文化事業股份公司=Dawn Culture Publishing。
  4. 南朝宋范曄(1987)。後漢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Press。
  5. 南朝梁沙門慧皎(1986)。高僧傳。臺北=Taipei:廣文書局=Quanwen Bookstore。
  6. 南朝梁沈約(1987)。宋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Press。
  7. 唐房玄齡(1987)。晉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Press。
  8. 晉干寶(1985)。搜神記。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Press。
  9. 晉陳壽(1980)。三國志。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Press。
  10. 清丁福保輯(1988)。歷代詩話續編。臺北=Taipei:木鐸出版社=Muduo Press。
  11. 清嚴可均編(198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Taipei:世界書局=World Press。
  12. Kubler-Ross, Elisabeth、李永平譯(2002)。天使走過人間。臺北=Taipei: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Commonwealth Publishing Limited。
  13. 卞敏(1992)。六朝人生哲學。南京=Nanjing:南京出版社=Nanjing Press。
  14. 王文姮(2007)。論魏晉文人的死亡焦慮和養生意識。語文學刊,2007(12)
  15. 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Press。
  16. 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臺北=Taipei:長安出版社=Chang An Publishing。
  17. 王曉靜(2010)。魏晉挽歌詩的墳墓意象和悲美的生命意識。《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31(2)
  18. 任繼愈(1981)。中國哲學發展史。上海=Shanghia:人民出版社=People Publishing。
  19. 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Taipei:學生書局=Students Bookstore。
  20.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 Publishing Company。
  21. 余嘉錫(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Taipei:仁愛書局=Renai Press。
  22. 吳炳輝(1991)。臺北=Taipei,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3. 李建中(1998)。亂世苦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北京=Beijing:東方出版社=Oriental Press March。
  24. 李清筠(2000)。魏晉名士人格研究。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Press。
  25. 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臺北=Taipei: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China Times Publishing Enterprises Limited。
  26. 李澤厚(1985)。美的歷程。臺北=Taipei:元山書局=Yuanshan Publishing。
  27. 李豐楙(1986)。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Students Bookstore。
  28. 沈幼平(2003)。古詩十九首的藝術魅力與死亡意識。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2)
  29. 宗白華(1984)。美學的散步。臺北=Taipei:洪範書局=Hongfan Bookstore。
  30. 林家瑩(1999)。高雄=Kaohsiung,高雄師大輔導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Counseling,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31. 林綺雲、曾煥棠(2000)。生死學。臺北=Taipei: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Hongyie Culture Co. Ltd.。
  32. 柳士鎮譯注、錢南秀譯注(1992)。世說新語。臺北=Taipei:錦繡出版社=Fairview Press。
  33. 范子燁(2001)。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濟南=Jinan:山東教育出版社=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34. 唐君毅(1980)。中國哲學原論。臺北=Taipei:學生書局=Students Bookstore。
  35. 唐長孺(1978)。魏晉南北朝史論叢。香港=Hong Kong:新知三聯書店=Xinzhi Sanlien Bookstore。
  36. 唐翼明(1992)。魏晉清談。臺北=Taipei: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Dongda Book Co., Ltd。
  37. 孫聖濤、盧家楣(2000)。自我意識及其研究概述。心理學探新,20(1)
  38. 馬克斯、恩格斯(1972)。馬克斯恩格斯選集。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People Publishing House。
  39. 高全喜(1993)。自我意識論。臺北=Taipei:博遠出版有限公司=Baoyuan Publishing Ltd。
  40. 張三夕(1995)。魏晉風度為何?。海南大學學報,1995(1)
  41. 張叔寧(1994)。世說新語整體研究。南京=Nanjing:南京出版社=Nanjing Press。
  42. 張海明(1997)。玄妙之境。吉林=Jilin: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Northeastern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43. 張萬起譯注、劉尚慈譯注(1998)。世說新語譯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44. 張蓓蓓(1991)。中古學術論略。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 An Press。
  45. 郭燦輝(2007)。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生命意識的二重性。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6(12)
  46. 馮友蘭(1984)。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47. 甄芸(2002)。魏晉詩人的生命意識與魏晉風度。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3(3)
  48. 甄芸(2007)。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7(1)
  49. 趙輝(1994)。六朝社會文化心態。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Press。
  50. 劉大杰(1983)。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zheng Bookstore。
  51. 劉大杰(1984)。漢晉思想。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Bookstore。
  52. 劉小楓(1986)。詩化哲學。濟南=Jinan:山東文藝出版社=Shandong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
  53. 劉正浩注譯、邱燮友注譯(1996)。新譯世說新語。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min Bookstore。
  54. 劉強會評輯校(2007)。世說新語會評。南京=Nanjing:鳳凰出版社=Phoenix Press。
  55. 蔣凡評注、李笑野評注、白振奎評注(2009)。全評新註《世說新語》。北京=Beijing: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 Literature Press。
  56. 錢志熙(1997)。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北京=Beijing:東方出版社=Oriental Press。
  57. 錢鍾書(1979)。管錐篇。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58. 羅宗強(1992)。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臺北=Taipei:文史哲出版社=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Press。
  59. 譚坤(2002)。論《世說新語》的生命意識及其哲學生成。《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2)
被引用次数
  1. 陳世昀(2020)。試析《世說新語》之悲感心理。漢學研究集刊,30,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