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古今說海》的版本差異論清代處理違礙字詞政策的發展-以嘉靖本、文淵閣本、文津閣本和道光本「說選部」為討論範疇

并列篇名

Exploring Policies Governing Taboo Words in Qing Dynasty from Differences of "Gu Jin Shuo Hai": Based on Various Versions of "Shuo Xuan Bu"

作者

李昭鴻(Chao-Hung Lee)

关键词

陸楫 ; 《古今說海》 ; 《四庫全書》 ; 版本 ; 違礙字詞 ; Lu Ji ; "Gu Jin Shuo Hai" ; "The Si Ku Quan Shu" ; Version ; Taboo Word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13 / 11 / 01)

页次

161 - 18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雲間陸氏儼山書院家刻刊行的《古今說海》,因「說選部」作品有詆毀夷風陋俗之論,因此清乾隆間纂修《四庫全書》時,除禁毀其部分子目書外,還對其違礙字詞進行改竄。由於文淵閣和文津閣本之改竄處及方式並未一致,甚至還有前後矛盾情形,知四庫人員評定違礙字詞的標準不一;在處理違礙問題時,或先釐清違礙字詞的內涵,至其改易方式,則只給予原則性的參考,是乾隆朝時禁毀情形之大略。然而道光間邵松巖重刊《古今說海》時,卻得能按照原樣雕版刊刻,這不僅因為漢滿逐漸融合後,民族歧視問題不再那樣敏感,對違礙字詞的敏感度銳減。且當時誨淫、誨盜的小說戲曲猖獗,為整頓世風、轉移人心,清廷查禁改以此類圖書為主。益以酉山堂採取影刻刊行,獲得版本學家顧廣圻的推薦,提供為《古今說海》的品質保證,同時得見清廷不同時期處理違礙字詞的差別。

英文摘要

In Ming Jiajin year 23, the ”Shuo Xuan Bu” in ”Gu Jin Shuo Hai”-printed by Yanshan College-indicated the undesirable customs of barbarians. When compiling the ”Si Ku Quan Shu” during Qing Qianlong period, some of its subdivisions were banned and its taboo words were also edited.Wenyuan Ge and Wenjin Ge did not agree on what the edits were and there were various discrepancies, indicating that Siku officials did not have a consistent standard in judging taboo words. In dealing with taboo matters, the first step was to clarify the implications of taboo words. As to the editing method, only principled reference was given. This was the general banning policy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However, when ”Gu Jin Shuo Hai” was republished in Daoguang period, Shao Song Yan edi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version. This was possible because the gradual merging of Manchurian and Chinese caused declining sensitivity towards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taboo word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吳哲夫(1994)。四庫全書所表現的傳統文化特色考探。故宮學術季刊,12(2),10-12。
    連結:
  2. 吳哲夫(1999)。四庫全書本館臣處理叢書方法之研究。故宮學術季刊,17(2),36-38。
    連結:
  3. 許崇德(1998)。「御用史學」理論對四庫全書史部「敕撰本」編纂的影響。故宮學術季刊,16(1),19-57。
    連結:
  4. 許崇德(2004)。由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禁燬書論禁燬標準的發展與形成。故宮學術季刊,21(4),126。
    連結:
  5. (1976)。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臺北:故宮博物院。
  6. 陳連營:〈嘉慶朝文化專制政策的調整〉,《中華文史網‧清史研究》,上網日期:2013 年2 月1 日。網址: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sxwh/2006-01-10/25090.shtml
  7. ﹝明﹞陸楫:《古今說海》,臺北: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重刊本。
  8. ﹝明﹞陸楫:《古今說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甲辰(1544)雲間陸氏儼山書院刊本。
  9. (2010)。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清俞正燮(1985)。癸巳存稿。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紀昀(1983)。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清徐本纂、張榮錚點校、劉勇強點校、金懋初點校(1993)。大清律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4. 清清高宗(1983)。樂善堂全集定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清覺羅勒德洪(1986)。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6. 清覺羅勒德洪(1986)。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7)。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孔凡禮(2008)。隨隱漫錄四庫全書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異文及其研究價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2),1-5。
  19. 余嘉錫(1980)。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
  20. 李昭鴻(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21. 李劍國(2010)。唐傳奇校讀札記(四)。文學遺產,2010(3),75。
  22. 胡海義、程國賦(2006)。論乾隆朝小說禁毀的種族主義傾向。明清小說研究,80,37-40。
  23. 孫麒(2011)。四庫全書本藝文類聚考論—以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為例。圖書情報工作,55(7),142-146。
  24. 張志云(2005)。顧千里的校勘學—思想與方法。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4),8。
  25. 張志云(2003)。顧千里與古籍刻印出版事業。出版科學,2003(2),80+85-87。
  26. 張杰(1997)。四庫全書與文字獄。清史研究,25,50-52。
  27. 莊仁傑(2010)。晚清文人的風月陷溺與自覺—品花寶鑑和海上花列傳。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
  28. 郭成康(1990)。清朝文字獄。北京:群眾出版社。
  29. 郭伯恭(1992)。四庫全書纂修考。上海:上海書店。
  30. 陳垣(1993)。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31. 彭林(1998)。論清人「儀禮」校勘之特色。中國史研究,1998(1),29-30。
  32. 黃愛平(2005)。四庫全書總目與四庫全書。史苑,2005(9)
  33. 黃愛平(1989)。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4. 黃寬重(1984)。四庫全書本得失的檢討—以程珌的洺水集為例。漢學研究,2(1),230-234。
  35. 楊晉龍(1994)。「四庫學」研究的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355-356。
  36. 趙維國(2010)。論清代小說、戲曲的文化管理體制及禁毀型態。中國文化研究,2010(春之卷),59-61。
  37. 劉家駒(1987)。清高宗纂輯四庫全書與禁燬書籍(下)。大陸雜誌,75(3),6-12。
  38. 蔣復璁(1984)。四庫全書的性質與編纂及影印的經過。東方雜誌,復刊 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