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之滾唱與曲牌關係析論

并列篇名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un Chang and Qu Pai in "Three Unique Collections of Late Ming Drama Preserved Abroad"

作者

侯淑娟(Shu-Chuan Hou)

关键词

滾調 ; 滾唱 ; 五桂記 ; 戲曲選集 ; 曲牌分析 ; Gun Diao ; Gun Chang ; Wu Gui Ji ; Selection of drama ; Qu Pai analysi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4 / 11 / 01)

页次

137 - 1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為俄羅斯漢學家李福清在歐洲發現的明萬曆單齣曲本《樂府玉樹英》、《樂府萬象新》和《大明天下春》。滾唱是穿插鑲嵌進曲牌的詩讚體歌唱。《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標滾唱的齣目集中在《五桂記》和《琵琶記》二劇,有〈聽卜觀榜〉、〈狀元加官進祿〉、〈牛氏誥問幽情〉、〈牛氏拒父問答〉四齣,【剔銀燈幔】、【古輪臺】、【紅衲襖】、【江頭金桂】、【太平歌】、【稱人心】等六種曲牌。《新增琵琶記》的〈書舘托夢〉雖然沒有標滾唱的曲牌,但它是在《琵琶記》原著縫隙中增出的民間滾調創新劇目,可以觀察滾調作者運用曲牌、曲套發展滾唱的方法。本文以版本互勘、曲譜比對及南北曲格律理論分析方法,探討《五桂記》和《琵琶記》滾調選齣的滾唱與曲牌的關係,歸納滾唱運用的規律。

英文摘要

Three Unique Collections of Late Ming Drama Preserved Abroad are Yue Fu Yu Shu Ying, Yue Fu Wen Xiang Hsin and Ta Ming Tien Chia Chun in single play collection of Ming Wen Li discovered by Lee Fu-ching, Russian Sinologistin Europe. Gun Chang is the poetic singing in Qu Pai. Dramas indicated as Gun Chang in Three Unique Collections of Late Ming Drama Preserved Abroad are Wu Gui Ji andPi Pa Ji, including four play Ting Pu Guan Bang, Zhuang Yuan Chia Guan Ching Lu, Niu Shih Gao Wen Yao Ching, Niu Shih Ju Fu Wen Ta and six kinds of Qu Pai, "Ti Yin Deng Men", "Ku Lun Tai", "Hung Na Ao", "Jiang Tao Chin Kuei", "Tai Ping Song" and "Cheng Jen Hsin". Although Shu Guan Tao Meng in NewPi Pa Jiis not marked with Qu Pai of Gun Chang, it was the added innovative play of Gun Diao in the original Pi Pa Ji. We can observe Gun Diao authors' methods to develop Gun Chang by Qu Pai and Qu Tao. By comparison of versions and score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rules & forms of north and south songs, this study probes into relationship between Gun Chang and Qu Pai of Gun Diao plays of Wu Gui Ji and Pi Pa Ji to generalize the rules of Gun Cha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傅芸子:《白川集》,文求堂書局,1943 年 12 月初版。
  2. (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 明沈自晉(1984)。南詞新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 明沈璟(1984)。增定南九宮曲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 明徐子室、明鈕少雅(1984)。九宮正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 明秦淮墨客(1984)。樂府紅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 明高明(1976)。琵琶記。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8. 明高明(1987)。琵琶記。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9. 明熊稔寰(1984)。徽池雅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南宋陳元靚(1999)。事林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11. 清王玉祥(1984)。新訂十二律京腔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 清周祥鈺、清鄒金生(1987)。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3. 清萬樹(1978)。詞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4. 王安祈(1986)。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王兵(2010)。青陽腔滾調特徵及成因探微。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91-92。
  16. 朱崇志(2004)。中國古代戲曲選本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余從(1990)。戲曲聲腔劇種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8. 吳梅(1997)。南北詞簡譜。臺北:學海出版社。
  19. 李連生(2004)。弋陽腔曲牌初探。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77-81。
  20. 李殿魁(1998)。「滾調」再探。復興劇藝學刊,22,15-33。
  21. 李福清、李平(1993)。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林鶴宜(1994)。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23. 張庚、郭漢城(1989)。中國戲曲通史。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24. 曾永義(1980)。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5. 曾永義(2007)。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臺北:國家出版社。
  26. 曾永義(2009)。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臺北:國家出版社。
  27. 葉德均(1979)。戲文小說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28. 趙興勤(2007)。滾調、板腔體與戲曲的自我救贖─《中國古代戲曲傳播史》系列研究之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9(1),110-115。
  29. 鄭騫(1973)。北曲新譜。臺北:藝文印書館。
  30. 錢南揚(1982)。戲文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侯淑娟(2015)。晚明戲曲選集對《五桂記》及竇儀故事的輯存。東吳中文學報,30,20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