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代「援經入律」探析-以《唐律疏議》婚姻規範為中心之考察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the Law of Marriage in "Tang Ley Su Yi" as well as the Humanistic Dimension of "Quoting Classics into Jurisprudence"

作者

劉怡君(Yi-Chun Liu)

关键词

《唐律疏議》 ; 援經入律 ; 婚姻規範 ; "Tang Ley Su Yi" ; the Law of Marriage ; "Quoting Classics into Jurisprudence"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4 / 11 / 01)

页次

27 - 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經學在中國歷史的洪流中波瀾壯闊地發展,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既深且鉅,傳統法律自然也受到經學深遠地影響,透過經學掌握傳統法律的深層結構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研究視角。唐代律典《唐律疏議》上稽秦漢魏晉之大成,下立宋元明清之楷模,理析這部律典「如何援經入律?」應是一個值得認真鈎稽的論題。夫婦是人倫關係的肇始,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所以本文即以《唐律疏議》為研究對象,探討婚姻規範的制定與儒家經典的關係。「援經入律」的歷史圖象,可分就三個面向來討論:其一是婚姻締結時有關「同姓不婚」、「尊長主婚」、「娉(聘)財為信」等規範皆源自於儒家經典;其二是夫妻在律典中的關係被視為一個整體但又有所分判,這些看似矛盾的法律條文蘊藉著經學天人合一的和諧邏輯;其三是律典基於經學思想的核心價值,規範夫妻不得任意離棄對方。相關論點的闡釋,希望對於唐代「援經入律」的特徵,能有更充分的證成與發揮。

英文摘要

Classics and jurisprudence have developed continuously since the Pre-Qin period and become two main streams of Chinese political field. The vision of "coordination of classics and jurispruden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f we evaluate the "coordination of classics and jurispru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cient code, we can trac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lassics and jurisprudence and establish a complete content of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Tang Ley Su Yi" which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the merging classics in jurisprudence", is worthy of our thorough researc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I’ll evaluate "the coordination of classics and jurispru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ng Ley Su Yi" and focus on the law of marriage in "Tang Ley Su Y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3.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4.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5.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6.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7. (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8. 北齊魏收(1975)。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9. 唐尹知章注、清戴望校正(1955)。管子。臺北:世界書局。
  10. 唐李林甫、陳仲夫點校(2008)。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11. 唐長孫無忌(1961)。唐律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箋解(1996)。唐律疏議箋解。臺北:鼎文書局。
  13.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點校(1986)。唐律疏議。臺北:弘文印書館。
  14. 晉張華(1981)。博物志。臺北:明文書局。
  15. 梁劉勰、王更生注譯(1985)。文心雕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6. 清紀昀(1986)。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漢范曄(197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8. 漢班固(1975)。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9.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7)。說文解字。臺北:書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 漢劉熙(1966)。釋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1. 丁凌華(1997)。中國法律思想史。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2. 仁井田陞(1983)。中國身分法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23. 王宏治(2007)。經學:中華法系的理論基礎學─試論《唐律疏議》與經學的關係。中華法系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
  24. 加達默爾、洪漢鼎譯(1999)。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5. 岡野誠(2002)。日本之中國法史研究現況。法制史研究,創刊號,293-305。
  26. 林素娟(2003)。古代婚禮「廟見成婦」說問題探究。漢學研究,21(1),47-76。
  27. 馬作武(1998)。中國法律思想史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8. 陳昭瑛(2000)。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正中書局。
  29. 陳顧遠(1992)。中國婚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0. 喬偉(1985)。唐律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31. 曾春海(1997)。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臺北:文津出版社。
  32. 黃俊傑(2004)。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中國經典詮釋傳統,臺北:
  33. 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4. 黃源盛(2009)。漢唐法制與儒家傳統。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35. 葉國良編、夏長樸編、李隆獻編(1996)。經學通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36. 劉燕儷(2009)。唐律中的夫妻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7. 謝暉(2005)。中國古典法律解釋的哲學向度。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8. 瞿同祖(2004)。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