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光復前竹塹地區詩文應用《詩經》探論-以現存古典詩集和鸞書為對象的觀察

并列篇名

Uses of "Shijing (The book of poetry)" in the Poems of Zhuqian literati before 1949: An Exploration

作者

楊晉龍(Chin-Lung Yang)

关键词

臺灣 ; 竹塹 ; 新竹 ; 光復 ; 《詩經》 ; 引述 ; Taiwan ; Zhuqian (Chu-ch'ien) ; Xinzhu (Hsin-chu) ; Restoration of Taiwan in 1949 ; "Shijing (The book of poetry)" quote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4 / 11 / 01)

页次

271 - 30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此文從「用經」角度,探討現存臺灣光復前新竹地區古典詩文引述《詩經》的表現,以瞭解《詩經》在新竹地區被接受及擴散的狀況。經由閱讀14位出生成長學成於光復前的詩人及6部鸞書,總共13581篇創作的實證性研究探討,觀察到光復前新竹地區詩作在《詩經》篇章的引述,主要集中在修德交友與孝養雙親、兄弟和穆等私人問題的篇章之內,涉及國計民生問題的詩篇甚少引述。新竹地區詩作在詩旨上主要接受朱熹《詩集傳》解說,其中少數依從《毛詩正義》者,均襲自《欽定詩經傳說彙纂》,從經學史的角度看,光復前新竹地區的《詩經》學既不屬於毛鄭「漢學」系統,也不屬於「宋學」系統,乃屬於以「宋學」為宗並結合「漢學」的「官學」系統。研究成果除可確認光復前新竹地區詩作對《詩經》應用的表現,並提供整體性臺灣詩經傳播史的部份答案外,或當也有助於對臺灣地區學術文化源頭的瞭解。對於詩經學史、臺灣文化及新竹地區詩人思想或「臺灣學」等的研究者,或當有某些參考協助的功能。

英文摘要

This author,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has explored the ways in which the Xinzhu literati adopted "Shijing (The book of poetry)" in their poems before 1949 in order to explicate the reception and spread of "Shijing" in Taiwan. Having read 9153 poems by 12 poets and 6 phoenix texts, he has found out that, in pre-1949 Xinzhu, the chapters of "Shihjing" used most were related to private lives, such as self-cultivation, friendship and filial piety, rather than public matters regarding the state or the people's lives. In addition, he points out that these literati in approaching "Shijing" followed the teaching of Zhu Xi's Shihizhuan, the official Song learning, rather than the Han learning of Mao and Zheng school. The results of such a research, in short, has specified the pre-1949 uses of "Shijing" in Xinzhu, which may also be helpful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origins of scholarship and culture in Taiwa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Shijing", the ideas of the Xinzhu literati, or the study of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侯美珍(2012)。明代會試《詩經》義出題研究。臺大中文學報,38,203-256。
    連結:
  2. 楊晉龍(2010)。經學對通俗文學的滲透:論《西遊記》的「引經據典」。漢學研究,28(3),63-97。
    連結:
  3. 清王鴻緒(1978)。欽定詩經傳說彙纂。臺北:維新書局。
  4. 清永瑢編纂(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5. 清永瑢編纂(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6. 清永瑢編纂(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7. 清永瑢編纂、王伯祥斷句(1992)。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8. 清皮錫瑞、周予同注(1974)。經學歷史。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9. 清阮元(1981)。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挍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10. 清阮元(1981)。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挍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11. 清崑岡(1991)。清會典。北京:中華書局。
  12. 漢司馬遷、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95)。史記三家注。臺北:鼎文書局。
  13. 王見川編、李世偉編(2009)。民間信仰‧民間文化。北縣: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14. 王松(1992)。友竹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15. 田曉菲(2007)。塵几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16. 吳福助編(1999)。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
  17. 吳濁流(2006)。濁流千草集。北縣:龍文出版社。
  18. 林占梅、徐慧鈺校記(1994)。林占梅資料彙編。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 林鍾英(1998)。梅鶴齋吟草。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20. 武麗芳(2010)。日治時期塹城詩社淺探。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1. 施懿琳編、廖美玉編(2008)。臺灣古典文學大事年表(明清篇)。臺北:里仁書局。
  22. 格里德、魯奇譯(2005)。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3. 張永堂編纂(1996)。新竹市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24. 張純甫、黃美娥編(1998)。張純甫全集。新竹:新竹市文化中心。
  25. 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
  26. 郭茂松(2006)。有斐樓偶存稿(附續稿)。北縣:龍文出版社。
  27. 陳竹峰(2006)。寄園吟草。北縣:龍文出版社。
  28. 曾文新(2006)。了齋詩鈔。北縣:龍文出版社。
  29. 程元敏(1968)。王柏之詩經學。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30. 黃美娥(1997)。新竹地區傳統文學史料存佚現況(清代─日據時代)。國家圖書館館刊,86(1),117-137。
  31. 黃美娥(2007)。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32. 黃美娥(1999)。北臺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臺灣史研究,5(1),91-139。
  33. 黃美娥(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縣,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
  34. 黃美娥編(2013)。魏清德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35. 楊晉龍(2013)。民國肇建前新竹地區鸞書引述《詩經》表現探論。2013 年『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學術研討會
  36. 楊晉龍(2011)。神仙佛的經學傳播:臺灣地區民國前扶鸞賦經學訊息探論。第七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7. 楊晉龍(199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8. 蔡汝修編(2006)。臺海擊缽吟集。北縣:龍文出版社。
  39. 蔡汝修編、吳椿榮校注(2012)。臺海擊缽吟集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0. 鄭用錫(1992)。北郭園全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41. 鄭如蘭(1992)。偏遠堂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42. 鄭秋涵(1992)。虛一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43. 鄭家珍(1992)。雪蕉山館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44. 鄭登瀛(1992)。鄭十洲先生遺稿。臺北:龍文出版社。
  45. 魏清德、黃美娥編(2013)。魏清德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46. 龔鵬程(1997)。臺灣文學在臺灣。臺北:駱駝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楊晉龍(2015)。民國肇建前新竹地區鸞書使用《詩經》表現探論。清華中文學報,13,10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