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代至近代《說文》學之轉向:論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學術地位之變化

并列篇名

Zhu Jun Sheng,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of evaluation and impact

作者

鍾哲宇(Che-Yu Chung)

关键词

《說文》學史 ; 《說文通訓定聲》 ; 朱駿聲 ; 清代學術 ; 訓詁學 ; Ching Dynasty Academic ;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 Chinese Paleography ; Zhu Jun Sheng ;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xt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5 / 11 / 01)

页次

269 - 29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分析從清代到近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學術地位變化之脈絡,朱書學術地位之變化,反映出清代《說文》學之轉向。在清代之時,朱氏《說文通訓定聲》的名氣及評價,遠不及段玉裁、桂馥、王筠三家。究其因,在朱書改變《說文》體例,並重新定義許慎轉注、假借之說。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學術地位提升之原因,筆者以為,或與民初當時大量甲骨文字出土有關,又自丁福保編成《說文解字詁林》,列《說文通訓定聲》為「《說文》四大家」,是書始為學者所重視,後經近代學者王力等人之推崇,影響後輩學者研究朱書。再者,《說文通訓定聲》所以產生與清代截然不同之評價,正因朱書性質與一般傳統《說文》著作不同,反映出創新的研究價值,故其書受到近現代學者的高度重視。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modern times,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status. Zhu Jun Sheng,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in the Qing Dynasty scholar's assessment is not prominent, compiled from Ting Fu-pao, "Shuo Wen Jie Zi Lin Gu", after,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for scholars to start paying attention, and thus lay the academic status. After Wang's respected by modern scholars, but also affect younger scholars Zhu books, this phenomen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 mainland. Furthermore,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so very different gene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Zhu books because of the nature and conventional, "Shuowen" works different, reflecting the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value, so the book by the height of modern scholars attention, can be seen, "Shuowen Tongxun Dingsheng" by Qing scholars criticize, but to be as modern, Four Big Sects of Shuowen and certainly, also has a long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1967)。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8.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0. 清朱一新(1963)。無邪堂答問。臺北:世界書局。
  11. 清朱駿聲(1989)。傳經室文集。臺北:新文豐。
  12. 清朱駿聲(1998)。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
  13. 清朱駿聲(1970)。說文通訓定聲。臺北:京華書局。
  14. 清李慈銘(2006)。越縵堂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
  15. 清俞樾(1995)。九九銷夏錄。北京:中華書局。
  16. 清段玉裁(2007)。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7. 清桂馥(1998)。說文解字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18. 清錢大昕(2009)。潛研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清錢大昕(2009)。錢大昕年譜。臺北:世界書局。
  20. 清謝啟昆(1974)。小學考。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1. 丁福保(1997)。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臺北:鼎文書局。
  22. 支偉成(1970)。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3. 王力(2010)。王力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王力(2006)。中國語言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5. 朱起鳳(1982)。辭通。臺北:開明書店。
  26. 朱維錚校注(1985)。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7. 何九盈(2007)。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8. 吳浩坤、潘悠(2006)。中國甲骨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9. 呂友仁(1989)。錢大昕與《說文》兩大家。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3)
  30. 沈心慧(2009)。胡樸安生平及其易學、小學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
  31. 林尹(1998)。文字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
  32. 林明波(196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33. 柯明傑(2008)。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34. 胡樸安(2010)。文字學常識。北京:中華書局。
  35. 胡樸安(1992)。中國文字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36. 張其昀(1998)。「說文學」源流考略。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
  37. 張舜徽(2005)。清人文集別錄。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8. 梁啟超(1994)。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華正書局。
  39. 許錟輝(1999)。文字學簡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40. 陳垣(2006)。校勘學釋例。北京:中華書局。
  41. 章炳麟(1982)。小學答問。臺北:世界書局。
  42. 黃德寬(2006)。漢語文字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3. 葉德輝(2009)。六書古微。臺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
  44. 趙爾巽(1986)。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45. 蔡信發(2005)。一九四九年以來臺灣地區說文論著專題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46. 黎千駒(2010)。說文學專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7. 龍宇純(2001)。中國文字學。臺北:五四書店有限公司。
  48. 濮之珍(1994)。中國語言學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邱君奎(2019)。朱駿聲小學釋《易》析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3(4),49-66。
  2. 謝宜家(2023)。《四庫全書總目》對《說文解字》相關著作之評論探析。中國文學研究,55,2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