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中西孔子天命觀重要思想型態的當代詮釋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modern interpretations of Confucian perspective on destiny and mandate from heaven

作者

羅雅純(Ya-Chun Lo)

关键词

天命觀 ; 東西哲學 ; 孔子 ; 義命分立 ; 義命合一 ; 牟宗三 ; 唐君毅 ; 勞思光 ; 芬格萊特 ; 葛瑞漢 ; 郝大維 ; 安樂哲 ; perspective on destiny and mandate from heaven ;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 Confucius ; justice and fate ; Mou Zongsan ; Tang Junyi ; Lao Sze-Kwang ; Fingarette ; Angus C. Graham ; David L. Hall ; Roger T. Ame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6 / 05 / 01)

页次

1 - 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廿一世紀的當代,孔子思想再度被西方哲學界關注並賦予新意,西方哲學之討論現象,也是當今研究亦不可忽視的重要參照。本文以「孔子天命觀」為研究主題,探討當代重要詮釋分歧的思想型態,探究孔子論天人關係是「義命分立」?亦是「義命合一」?試予就當代詮釋解讀上的差異,通過差異逼顯出問題意識:即在於追問何以造成這涇渭分明又迥然不同的理解。因此,研究進路之開展,首先即就前輩學者勞思光的論述觀點談起,再援引唐君毅、牟宗三詮釋脈絡做對比,透過核心觀念展開哲學語境的分析,探源詮釋背後的理論差異進行第二序研究。其次,進一步提出(美)芬格萊特(Fingarette)、(英)葛瑞漢(Angus C. Graham)、(美)郝大維(David L. Hall)、安樂哲(RogerT. Ames)的哲理新詮,對當代中西孔子天命觀思想型態的詮釋做一省察,期能透過中西對話的比較視域,以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成果之效。

英文摘要

In 21th century, Confucian philosophy is explored and explained again by western philosophers. These modern interpretations of Confucianism ar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for people majoring in this topic. Based on Confucian doctri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modern interpretations of justice and fat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ce and fate in Confucius mind, independent or blended? We’ll conclude the paths to these two completely opposite explan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author started from the theory of Lao Sze-Kwang followed by expositions from Tang Junyi and Mou Zongsan. The author also reviewed the theories of western philosophers such as Herbert Fingarette, Angus C. Graham, David L. Hall and Roger T. Ames. Analytical foundations are gradually established by investigating principles proposed by these scholars. Through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s and comparison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ies, the author hopes to deliver the outlook of Confucian perspective on destiny and mandate from heave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安樂哲、羅思文譯、余瑾譯(2003)。《論語》的哲學詮釋:比較哲學的視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 安樂哲、羅思文譯、彭國翔譯(2006)。自我的圓成:中西互鏡下的古典儒學與道家。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3. 朱熹(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4. 牟宗三(1991)。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5. 牟宗三(198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6. 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7. 牟宗三(199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8. 唐君毅(1980)。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9.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10.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1. 袁保新(2008)。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12. 郝大維、安樂哲、何金俐譯(2005)。通過孔子而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3. 郝大維、安樂哲、蔣弋為譯、李志林譯(2012)。孔子哲學思微。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4. 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15. 楊祖漢(1998)。當代儒學思辨錄。臺北:鵝湖出版社。
  16. 楊儒賓(1987)。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58-159。
  17. 葛瑞漢(2013)。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辨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 赫伯特‧芬格萊特、彭國翔譯、張華譯(2006)。孔子:即凡而聖。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被引用次数
  1. 侯迺慧(2019)。從知命到委命-白居易詩命限主題中才、命、心的角力與安頓。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5,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