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趙孟頫書學在帖學傳統中的典範意義
|
并列篇名
|
On the Paradigms Zhao Mengfu’s Penmanship Has Established in Traditional Hardwood Calligraphy
|
作者
|
郭晉銓(Chin-Chuan Kuo)
|
关键词
|
趙孟頫 ; 帖學傳統 ; 王羲之 ; 古法 ; Zhao Mengfu ; Hardwood Calligraphy ; Wang Xizhi ; gufa
|
期刊名称
|
東吳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31期(2016 / 05 / 01)
|
页次
|
137
-
157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無論是書學實踐或是古法精神,趙孟頫畢生都以王羲之為典範,他用自己的詮釋,重構了晉人書風的韻致與格調,影響後世書風深遠。然而在當代提倡「新帖學」的書家眼中,卻認為趙孟頫簡化了晉人筆法,甚至毫無古法意識。本文從趙孟頫以王羲之為理想的書學實踐談起,闡述趙孟頫對王羲之書法的追求與接受;接著說明趙孟頫所重構的古法精神應涵蓋哪些層次?最後導出趙孟頫書學在帖學傳統甚至是現代書學中,技巧層次和文化層次上的典範意義,也希望藉此回應「新帖學」的論點。
|
英文摘要
|
Zhao Mengfu dedicated his life to deriving the heritage from Wang Xizhi in both his calligraphy practice and his revival of gufa(the ancient penmanship). He reconstructed the styles and characters of calligraphers in Jin dynasty from his own interpretation and has an ever-lasting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calligraphers. However, scholars in xin tie xue contend that Zhao simplified the penmanship of the Jincalligraphers and had no sense of gufa. Thu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n how Zhao regarded Wang as and ideal calligrapher and on his pursuit and reception of Wang’s penmanship. Then the following parts explain the levels Zhao’s reconstruction of gufa has covered and conclude with the skill and cultural paradigms Zhao has established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alligraphy as a response to the arguments of scholars in xin tie xue.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莫家良(2011)。南宋書法中的北宋情節。故宮學術季刊,2011(6 月)
連結:
-
(1985)。元人文集珍本叢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元趙孟頫(2010)。松雪齋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
清馬宗霍(1982)。書林藻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清康有為、祝嘉疏證(1985)。廣藝舟雙楫疏證。臺北:華正書局。
-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1994)。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
-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0)。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鑑評論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1995)。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
-
于安瀾(2009)。書學名著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
王世征(2012)。歷代書論名篇解析。北京:文物出版社。
-
王好君(2011)。論當代帖學創作。美術學刊,2011(2 月)
-
王靜芝(2000)。書法漫談。臺北:臺灣書店。
-
白謙慎(2006)。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石峻(1982)。書畫論稿。臺北:華正書局。
-
李珊(2014)。趙孟頫古意說美學思想形成探析。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4(4)
-
沈尹默(1989)。論書叢稿。臺北:華正書局。
-
金學智(1997)。中國書法美學。江蘇:將蘇文藝出版社。
-
姜壽田(2012)。新帖學價值範式的確立─張旭光帖學創作論。中國美術家,2012(4)
-
徐娟編(1997)。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崔爾平編(2003)。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
陳振濂(2008)。新帖學的學術來源與實踐倡導諸問題。文藝研究,2008(3)
-
陳振濂(2006)。對古典帖學史型態的反思與新帖學概念的提出。文藝研究,2006(11)
-
陳振濂(2006)。從唐摹晉帖看魏晉筆法之本相。上海文博論叢,2006(2)
-
陳振濂編(2002)。中國書法批評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
華人德編(2001)。歷代筆記書論彙編。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
華人德編(2001)。歷代筆記書論彙編。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
黃惇(2010)。風來堂集─黃惇書學文選。北京:榮寶齋出版社。
-
楊天才(2015)。新帖學視野下之二王書法當代意義闡釋。書法,2015(3)
-
臺靜農(1989)。靜農論文集,臺北:
-
劉恒(2009)。中國書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
潘運告編(2003)。清前期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
潘運告編(2003)。清前期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
潘運告編(2002)。明代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
潘運告編(2004)。宋代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
潘運告編(2004)。宋人畫評。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
潘運告編(2004)。漢魏六朝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
戴麗珠(1986)。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郭晉銓(2017)。《書譜》「兼通」思想中的「尚法」本質。東華漢學,26,31-63。
-
郭晉銓(2018)。論馮班《鈍昤書要 》中「法」與「意」的辯證思維。北市大語文學報,十八,41-56。
-
郭晉銓(2020)。黃庭堅書學對六朝「韻」審美思維的深化與擴充。成大中文學報,68,155-181。
-
郭晉銓(2021)。〈述書賦〉以「自然」為核心的審美思維。淡江中文學報,45,1-31。
-
郭晉銓(2021)。「逸品」與「風神」-《後書品》與《續書譜》的審美共性。東華漢學,33,85-117。
-
(2019)。論傅山書學的「正格」與「變格」。文與哲,34,183-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