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因祭視域中的包山楚簡禱祠祖先祭品考

并列篇名

From the Sacrifice by Motives on the Offerings of Ancestor Worship in Baoshan Bamboo Strips of Chu state

作者

鄭雯馨(Wen-Shin Jeng)

关键词

因祭 ; 禱祠 ; 祭祖 ; 包山楚簡 ; 祭品 ; Sacrifice by motives ; dao(禱) ; ancestor worship ; baoshan bamboo strips of Chu state ; offering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6 / 11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因事而祭的角度,探討包山楚簡禱祠祖先的祭品及其異同原因。首先,觀察東周傳世文獻中因事祭祖的祭品內容,以作為論述楚簡禱祠祖先的背景。其次,包山楚簡禱祠祖先的時間約於西元前318-316 年之間,這三年間祭主昭佗皆任左尹,大夫身分不變,因而轉從受祭者身分與關係著眼觀察用物異同情形,得知祭品兼具共相與參差情形。其三,探討禱祠祭品異同原因,包括祭品因祭主、受祭者、舉禱動機、禮儀種類等整體情境而具有相對性,不同的祭法將影響祭品的種類,祭品與祭法因傳統的權威與規範而帶有固定性,祭品因卜筮程序與禱祠方案者與鬼神的約定等因素而產生變動。值得注意的是,禱祠中的卜筮程序將使祭品的出現富含或然性,因而即使用物現象相同卻不全然能以規則視之,相同的現象不代表本質也相同。上述研究將有助於補充傳世文獻對禱祠記載的不足,提供禮學或楚簡研究者參考。

英文摘要

From the viewpoint of sacrifice by motiv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usage of offerings and inspect the reasons of variation. First, it explains that dao(禱)is the worship with specific aim for the matter.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dao(禱)can offer different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regularly or irregularly. Second, it inspects the usage of offerings. Some are rules and some are not. Third, it inspects the reasons of variation. The offering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aster, ancestors, motive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rit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divination will make offerings with probability, than the same usage of offerings cannot be regard as rules. In all, this paper boos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ship bamboos in Chu and may give reference to schola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周鳳五(2001)。九店楚簡〈告武夷〉重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4)
    連結:
  2. 鄒濬智(2008)。戰國楚簡所見楚人祭祖研究。興大人文學報,40
    連結:
  3. (2001)。簡帛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5. 周左丘明(1980)。國語。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6. 周屈原、宋洪興祖補註(1996)。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7. 周晏嬰(1978)。晏子春秋。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8. 周韓非、陳啟天校釋(1994)。增訂韓非子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9. 清王聘珍(2004)。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
  10. 清吳汝綸(2014)。尚書故。上海:中西書局。
  11.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2. 清胡培翬(1993)。儀禮正義。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3. 清孫希旦(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4. 漢司馬遷、劉宋裴駰集解、唐張守節正義、唐司馬貞索隱(1993)。新校史記三家注。臺北:世界書局。
  15. 漢許慎、清陳壽祺疏證(2012)。五經異義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于成龍(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17. 于成龍(1999)。包山二號楚墓卜筮簡中若干問題的探討。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北京:
  18. 朱曉雪(2013)。包山楚簡綜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 池田末利(1981)。中國古代宗教研究:制度と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社。
  20. 吳郁芳(1996)。包山楚簡卜禱簡牘釋讀。考古與文物,1996(2)
  21. 吳達芸(1985)。儀禮特牲少牢有司徹祭品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22. 李零(1999)。讀〈楚糸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1999(5)
  23. 李零(2006)。中國方術正考。北京:中華書局。
  24. 李學勤(2005)。李學勤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5. 杜正勝(2005)。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6. 沈培(2007)。從戰國簡看古人卜占的「蔽志」—兼論「移祟」說。古文字與古代史
  27. 周何(1970)。春秋吉禮考辨。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28. 周鳳五(1999)。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
  29. 周鳳五(1998)。子犯編鐘銘文「諸楚荊」的釋讀問題。故宮文物月刊,16(3)
  30. 林素英(1997)。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前為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31. 邴尚白(2009)。葛陵楚簡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2. 邴尚白(2012)。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3. 胡厚宣(2000)。殷人疾病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北京:
  34. 胡雅麗(2003)。楚人祭祀勾沈。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五集,合肥:
  35. 范常喜(2016)。簡帛探微—簡帛字詞考釋與文獻新證。上海:中西書局。
  36. 晏昌貴(2010)。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7. 馬塞爾‧莫斯、楊渝東譯(2007)。巫術的一般理論 獻祭的性質與功能。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8. 馬塞爾‧莫斯、蒙養山人譯(2013)。論祈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9. 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40. 陳夢家(2007)。尚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4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1995)。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42.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43. 楊華(2012)。古禮新研。北京:商務印書館。
  44. 賈海生(2010)。周代禮樂文明實證。北京:中華書局。
  45. 劉信芳(2011)。楚系簡帛釋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46. 劉信芳(2003)。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
  47. 劉源(2007)。商周祭祖禮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8. 鄭雯馨(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49. 韓碧琴(1997)。《儀禮》〈少牢饋食禮〉、〈特牲饋食禮〉儀節之比較研究。儀禮,3
  50. 嚴耕望(1991)。戰國時代列國民風與生計。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
被引用次数
  1. 鄭雯馨(2017)。從祭祀類型談東周的祭祖齋戒日程。政大中文學報,27,14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