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說畝

并列篇名

On the Character "畝" (Mu)

作者

胡雲鳳(Yun-Feng Hu)

关键词

畝 ; 畮 ; 文字考釋 ; 形構探源 ; "畝"(Mu) ; "畮"(Mu) ; Philological Studies ; Chinese character of origin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6 / 11 / 01)

页次

293 - 3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畝」字,《說文.田部》:「□,畮,或从十久。」大徐本云:「十,四方也。久聲。」段玉裁進一步闡釋:「十者阡陌之制。每、久古音皆在一部。」其後,各家皆據大徐本、段注本之說來理解「畝」字的結構。然而檢視秦隸中的「畝」字,作□_(青川牘正一)、□_(睡虎地5.9.4),知字形既不從「十」,也不從「久」。那麼,「畝」字的結構究竟如何形成的?本文針對秦漢隸書中的「畝」字形體,結合前人研究的成果,論證「畝」字形來源於小篆「畮」字,整理勾勒出「畝」字從秦隸至漢隸的演變序列,並嘗試對漢隸畝字的「□」寫法提出解釋。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and examine the form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畝"(Mu). From the wisdom of earlier studies and by examining the forms of 畝in the clerical scripts (Lishu) of the two dynasties, Ching and Han, it can be argued that the form of 畝is a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haracter "畮"(Mu). This article also gives an outlin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aracter "畝" (Mu) in Lishu from Ching to Han, and tries to define the function of the radical "□" of the form "□" in Lishu of Han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周波:〈「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考論〉,「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2」,2008 年12 月23 日。
  2. 徐在國:《上博五文字考釋拾遺》,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站,2006 年2月27 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46。
  3. 丁福保編纂(1988)。說文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4. 方勇編纂(2012)。秦簡牘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5. 毛遠明(2014)。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6. 王力(1991)。同源字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7. 王寧(2013)。漢字構形學講座。臺北:三民書局。
  8. 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9. 李家浩(2002)。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0. 李學勤(1982)。青川郝家坪木牘研究。文物,1982(10)
  11. 周祖謨(1996)。魏晉南北朝韻部之演變。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2. 首陽齋編、上海博物館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2008)。首陽吉金:胡盈瑩范季融藏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容庚(1985)。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14. 馬如森(2013)。商周銘文選注釋。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15. 馬承源(2005)。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 張世超編、張玉春編(1990)。秦簡文字編。京都:中文出版社。
  17. 張守中(2012)。張家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18. 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陳斯鵬、石小力、蘇清芳(2012)。新見金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 陳劍(2007)。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21. 程瑤田(2008)。溝洫彊理小記。合肥:黃山書社。
  22. 黃天樹(2014)。說文解字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董蓮池編、蔣玉斌編(2007)。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北京:作家出版社。
  24. 裘錫圭編(2014)。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25. 趙秉璇編、竺家寧編(1998)。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
  26. 劉志基(2012)。為“曰”字避復草寫說。中國文字研究,16
  27. 劉志基、鄒燁(2012)。西周金文用字避複再研究。漢字研究,7
  28. 劉釗(2011)。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9. 駢宇騫編(2001)。銀雀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30. 簡牘整理小組編(2014)。居延漢簡(壹)
  31. 魏宜輝(2015)。“畝”字構形新探。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
  32. 顧藹吉(2002)。隸辨。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