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逝者如斯」、「上下同流」與「溥博淵泉」:二程思想之水喻論究

并列篇名

"The Gone as a River", "Identity of Upward and Downward" and "Extensive, Deep Spring": Study of Metaphor of Water in Two-Cheng's Thought

作者

黃繼立(Chi-Li Huang)

关键词

二程 ; 程明道 ; 程伊川 ; 隱喻 ; 水喻 ; Two-Cheng ; Cheng Ming-Dao ; Cheng I-Chuan ; metaphor ; metaphor of water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6 / 11 / 01)

页次

31 - 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儒家一直就有「觀水」的傳統。理學以復興孔孟之學為職志,在水喻的運用上,也繼承先秦儒家對水的特殊情感。不過,作為儒學的開新,理學在義理確有多異於前輩處。是以當理學家欲採先秦儒家慣用之喻,建構其思想的同時,也在原喻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程度的轉化。在這篇文章裡,筆者將藉助「認知語言學」的「隱喻」視角,以程明道(顥,1032-1085)與程伊川(頤,1033-1107)這兩位北宋理學奠基者為對象,考察其水喻現象、模式,及當中所蘊含的隱喻思維。通過這樣的觀察,我們當可看到在北宋,這個理學發展的初期,「隱喻」對於抽象概念的具體化,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英文摘要

The Confucianists always have a tradition for "water-seeing". Neo-Confucianists take the revival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s thought as their ideal, they also succeeded that tradition and have special feelings of water. 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ts and Confucianists, thus when Neo-Confucianists want to adopt the metaphor of water to construct their thinking system, they will have some transformation which based on original metaphor of water in Confucianists.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will take the founders of Neo-Confucianism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eng Ming-Dao (Cheng Hao, 1032-1085) and Cheng I-Chuan (Cheng I, 1033-1107) as research subject, use the viewpoint of "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examine the phenomena in metaphor of water, the model of metaphor and thinking hide in metaphor. We can find in this paper i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beginning of Neo-Confucianism, the metaphor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to make concretion of abstract concep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伍振勳(2010)。「逝者」的意象:孟子、荀子思想中的流水、雲雨隱喻。成功大學中文學報,36
    連結:
  2. 宋朱熹(1996)。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3. 宋朱熹、宋呂祖謙、張京華輯校(2010)。近思錄集釋。長沙:岳麓書社。
  4. 宋朱熹、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9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5. 宋朱熹、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宋周敦頤、陳克明點校(2009)。周敦頤集。北京:中華書局。
  7. 宋張載、章錫琛點校(1978)。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8. 宋程顥、宋程頤、王孝魚點校(2004)。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9. 宋蘇軾、孔凡禮點校(1986)。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10. 明黃宗羲、沈善洪編(2005)。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1. 唐孔穎達(1980)。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孔廣森、王豐先點校(2013)。大戴禮記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13. 清吳楚材選注、王文濡評校(1992)。古文觀止。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4. 清郭慶藩集釋、謝祥皓導讀(1991)。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漢劉向、向宗魯校證(1987)。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16. 小野澤精一編、福永光司編、山井涌編、李慶譯(1990)。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7. 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18. 池田知久、黃華珍譯(2001)。《莊子》─「道」的思想及其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
  19. 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20. 牟宗三(1968)。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21. 艾蘭、張海晏譯(2010)。水之道與德之端:中國早期哲學思想的本喻(增訂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李日章(1986)。程顥‧程頤。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3. 李滌生(1979)。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店。
  24. 周世箴(2003)。語言學與詩歌詮釋。臺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5. 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編(1989)。宋代文學與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7. 張永儁(1988)。二程學管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8. 張敏(1998)。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陳榮捷(199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0. 陳榮捷(1988)。朱子新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陳鐘凡(1977)。兩宋思想述評。臺北:華世出版社。
  32. 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3. 黃繼立(2011)。「所謂汝心,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陽明學以「水」喻「心」的隱喻原型。第二屆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34. 楊祖漢(1984)。中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社。
  35. 楊儒賓(2013)。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6. 楊儒賓(2008)。一陽來復─《易經‧復卦》與理學家對先天氣的追求。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上海:
  37. 楊儒賓(1996)。水與先秦諸子思想。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
  38. 葛瑞漢、程德祥(2000)。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39. 蜂屋邦夫(1985)。中国の思惟。京都:法?館。
  40. 雷可夫、強森、周世箴譯注(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1. 赫拉克利特、羅賓森譯、楚荷譯(2007)。赫拉克力特著作殘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2. 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