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董其昌的「尚意」書學──從董其昌對趙孟頫的評述談起

并列篇名

Dong Qi-Chang's Free-spirited calligraphy--From Dong Qi-Chang's critique on Zhao Meng-Fu's work

作者

郭晉銓(Chin-Chuan Kuo)

关键词

董其昌 ; 趙孟頫 ; 淡 ; 意 ; Dong Qi-Chang ; Zhao Meng-Fu ; Simplistic thoughts ; Free-spirited strokes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2期(2016 / 11 / 01)

页次

57 - 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董其昌書學觀點存在著對「熟」與「生」、「合」與「離」、「正」與「奇」、「法」與「意」等辯證性探討。透過這些觀點,除了清楚呈現他在書法藝術上的審美指標外,他也多次以趙孟頫為反例,藉著對趙孟頫書法的批評,凸顯自己在書法論述上的合理性,然而藉著趙、董間的反差,更可看出兩者所分別標幟的典範類型。本文從董其昌對趙孟頫的評述為起點,深究董其昌以「淡」為宗的核心思維,導出以「形」求「神」的藝術境界,凸顯出董其昌在書學觀念上「尚意」的特質;論文架構上分別以「董其昌書論中以趙孟頫為反思的書學觀點」、「董其昌書論的核心思想:求淡──由形到神」、「董其昌書學的時代意義:重現意的深度」等三大主軸,探討董其昌書學審美的核心思維,及其書學在書法史上的意義。

英文摘要

Dong Qi-Chang's argued and discussed the concepts of calligraphy through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i) skilled vs. unskilled, ii) compatible vs. incompatible, iii) traditional regular script vs. rare script, and iv) standardized strokes vs. free-spirited strokes.Through these indicators, Dong not only demonstrated his ways of evaluating the beauty of calligraphy, he also criticized Zhao Meng-Fu's calligraphic work in order to strengthen his arguments. From Dong and Zhao's contrasting work, one can noti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alligraphers' emblems regarding classic calligraphy. From Dong's criticism towards Zha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Dong's core values on how he viewed calligraphic aestheticism- starting from holding plain and celibate-liked thoughts, then producing each script on paper, and finally finding verve in the written script. The article discusses Ming Dynasty's aesthetic changes in calligraphy from Dong's three main concepts: i) Using Zhao's work to establish Dong's calligraphic viewpoints, ii) Illustrating Dong's core values: simplistic thoughts, script formation to verve in calligraphy, and iii) Studying Dong's significance: rediscovering the depth of free-spirited script in calligraph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7)。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2. (1997)。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3. (1997)。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4. (1994)。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5. (1997)。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6. (2000)。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當代對話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7. (1998)。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8. 宋郭若虛(2003)。圖畫見聞誌。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9. 明董其昌(1968)。容臺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10. 清康有為、祝嘉疏證(1985)。廣藝舟雙楫疏證。臺北:華正書局。
  11. 于安瀾編(2009)。書學名著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2. 王世征(2012)。歷代書論名篇賞析。北京:文物出版社。
  13. 王鎮遠(1996)。中國書法理論史。合肥:黃山書社。
  14. 白謙慎(2006)。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5. 石峻(1982)。書畫論稿。臺北:華正書局。
  16. 朱仁夫(1994)。中國古代書法史。臺北:淑馨出版社。
  17. 余蓮(2006)。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臺北:桂冠出版社。
  18. 車鵬飛(1998)。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9. 金學智(1997)。中國書法美學。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
  20. 姜耕玉(2002)。藝術辯證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1. 姜壽田編(1997)。中國書法批評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2. 徐復觀(1966)。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
  23. 神田喜一郎編(1989)。書道全集。臺北:大陸書店。
  24. 崔爾平編(2003)。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5. 陳方既(2009)。中國書法美學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
  26. 陳振濂編(1997)。中國書法批評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7. 陳高華(1995)。趙孟頫的仕途生涯。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
  28. 陳傳席(2005)。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三民書局。
  29. 黃志煌(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30. 黃惇(1993)。董其昌書法論註。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31. 熊秉明(1987)。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谷風出版社。
  32. 臺靜農(1989)。書道由唐入宋的樞紐人物楊凝式。靜農論文集,臺北:
  33. 劉恒(2009)。中國書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4. 潘運告編(1997)。漢魏六朝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35. 潘運告編(2002)。明代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36. 鄭曉華(1999)。古典書學淺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7. 蕭元(2006)。中國書法五千年。北京:東方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郭晉銓(2017)。《書譜》「兼通」思想中的「尚法」本質。東華漢學,26,31-63。
  2. (2019)。論傅山書學的「正格」與「變格」。文與哲,34,18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