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王鼎鈞自傳體散文對自由之嚮往與體認

并列篇名

Discuss the Realization and Yearning for Liberty on Wang Dingjun's prose

作者

余佳燕(Shoi, Chia-en)

关键词

王鼎鈞 ; 自傳體散文 ; 戰爭 ; 自由 ; Wang Dingjun ; Autobiographical Prose ; War ; Liberty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17 / 05 / 01)

页次

333 - 3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過去對於戰爭文學作品的研究,常偏重時代社會外在體制的變化,忽略個人內心心靈的探索。王鼎鈞歷經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渡海來台又遭遇白色恐怖,畢生渴望自由。本文以《碎琉璃》、《山裏山外》、《左心房漩渦》、《回憶錄四部曲》這類回顧過往經歷,抒情記事的自傳體散文為研究範圍,探討王鼎鈞散文對自由之嚮往與體認,藉此瞭解一代文學家如何透過文字書寫,探測記憶的黑洞,釋放禁錮多年的靈魂,歸返自由的精神家園。

英文摘要

Past research on war literature, often biased on outside system changing as the social era but ignoring the exploration to the personal inner soul. Wang Dingjun personally experienced the Sino-Japanese war, Chinese Civil War, and also affected by the White Terror after he moved to Taiwan, thus by lifelong has desired for liberty. The scop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by reviewing his autobiographical notes such like "Broken Glass", "In and Outside the Mountain", "Whirlpool of the Left Atrium ", "Memoirs of Tetralogy", trying to explore his yearning for liberty, also to understand how Wang Dingjun through his writing explore the memory, release the soul, and return to liber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雅莉(2013)。在波詭雲譎的歷史中扣問人性—評王鼎鈞的文學江湖。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3,139-146。
    連結:
  2. 黃雅莉(2011)。戰爭視域中的困境、堅守與突破—王鼎鈞關山奪路中人性義蘊的展現和其「存史」、「詳史」的價值。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3,169-215。
    連結:
  3. 陳宛茜採訪:〈戰俘被當共諜30 年精神囚禁 17 年書寫解放〉,《聯合報》,2009年5 月17 日,A7 版。
  4. 林欣誼專訪:〈文學江湖壓陣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完工〉,《中國時報》2009 年3月15 日,開卷版。
  5. 丁幸達(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6. 王鼎鈞(1997)。隨緣破密。臺北:爾雅出版社。
  7. 王鼎鈞(2005)。昨天的雲。臺北:爾雅出版社。
  8. 王鼎鈞(2005)。怒目少年。臺北:爾雅出版社。
  9. 王鼎鈞(2011)。葡萄熟了。臺北:九歌出版社。
  10. 王鼎鈞(2005)。關山奪路。臺北:爾雅出版社。
  11. 王鼎鈞(1988)。左心房漩渦。臺北:爾雅出版社。
  12. 王鼎鈞(2003)。碎琉璃。臺北:爾雅出版社。
  13. 王鼎鈞(2000)。風雨陰晴:王鼎鈞散文精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14. 王鼎鈞(2003)。山裏山外。臺北:爾雅出版社。
  15. 王鼎鈞(2012)。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臺北:爾雅出版社。
  16. 王鼎鈞(2009)。文學江湖。臺北:爾雅出版社。
  17. 以賽亞‧伯林、胡傳勝譯(2003)。自由論。南京:譯林出版社。
  18. 史慈華、周陽山編、楊肅獻編(1980)。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19. 向陽編(2006)。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臺北:聯合文學。
  20. 何卓恩(2008)。自由中國與台灣自由主義思潮。臺北:水牛出版社。
  21. 余英時(1983)。年譜學與現代的傳記觀念。傳記文學,42(5),10-15。
  22. 李萱(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3. 周樹華(2010)。西方傳統文學研究方法。臺北:文建會。
  24. 孟德斯鳩、張雁深譯(1961)。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
  25. 亮軒(2003)。風雨陰晴王鼎鈞:一位散文家的評傳。臺北:爾雅出版社。
  26. 約翰‧格雷、傅鏗譯、姚欣譯(1991)。自由主義。臺北:桂冠圖書。
  27. 桑德爾、萬俊人譯(2001)。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南京:譯林出版社。
  28. 桑德爾、樂為良譯(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臺北:雅言文化。
  29. 殷海光(1971)。殷海光選集。香港:友聯出版社。
  30. 高行建(2001)。沒有主義。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31. 張佛泉(1993)。自由與人權。臺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32. 張忠棟編、李永熾編、林正弘編(1999)。什麼是自由主義。臺北:唐山出版社。
  33. 張春榮(1992)。細緻與真實—王鼎鈞散文的描寫藝術。文訊,44,97-99。
  34. 張春榮(2011)。王鼎鈞的意象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0,173-197。
  35. 張春榮編選(2013)。王鼎鈞。臺南:國家文學館。
  36. 張堂錡(2011)。個人的聲音:抒情審美與中國現代作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7. 張瑞德(1993)。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8. 張曉風編(2003)。中華現代散文大系。臺北:九歌出版社。
  39. 張曉風編(1989)。中華現代散文大系。臺北:九歌出版社。
  40. 張默編、管管編(1977)。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選集。臺北:源成文化。
  41. 許冠三(1953)。關於個體自由與群體自由。自由中國,9(2),7-10。
  42. 陳秀滿(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43. 陳義芝編(1994)。簷夢春雨—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臺北:朱衣出版社。
  44. 黃雅莉(2012)。穿越人性競技場的堅守—從王鼎鈞文學江湖探析作家的創作心史(上)。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2(2),73-92。
  45. 黃雅莉(2012)。穿越人性競技場的堅守—從王鼎鈞文學江湖探析作家的創作心史(下)。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2(4),87-99。
  46. 楊照(2011)。一則則關於傷疤與恐懼的寓言—王鼎鈞的『碎琉璃』。聯合文學,317,102-105。
  47. 雷震、傅正編(1989)。雷震與自由中國。臺北:桂冠出版社。
  48. 樓肇明(1994)。王鼎鈞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49. 蔡倩如(2002)。王鼎鈞論。臺北:爾雅出版社。
  50. 諾齊克、王建凱譯(1996)。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臺北:時報文化。
  51. 彌爾、鄭學稼譯(1960)。自由論。臺北:文星書店。
  52. 薛化元(1996)。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 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
  53. 薛化元編(2000)。自由中國全23卷總目錄暨索引。臺北:遠流出版社。
  54. 謝佳樺(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
  55. 鍾怡雯編、陳大為編(2010)。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遠見。
  56. 鍾怡雯編、陳大為編(2010)。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遠見。
  57. 鍾怡雯編、陳大為編(2010)。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遠見。
  58. 羅洛‧梅、朱侃如譯(2003)。權力與無知。臺北:立緒文化。
  59. 羅爾斯、李紹軍譯(2003)。正義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佘佳燕(2020)。「我仍然不能忘記我的完整」-論王鼎鈞鄉愁散文中的斷裂意象。東華漢學,31,14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