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桅影重疊與醫國隱喻:《花月痕》中的「逆倭」及時局寄託

并列篇名

The Shadow of the Familiar Sailships and the Metaphor of Healing the Country: Wokou and Europeans in Hua Yue Hen

作者

曾世豪(Tseng Shih-Hao)

关键词

《花月痕》 ; 倭寇 ; 歐洲 ; 鴉片戰爭 ; 太平天國 ; Hua Yue Hen ; Wokou ; Europe ; Opium War ;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7 / 11 / 01)

页次

205 - 22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付梓於清中葉的《花月痕》,一般被歸類於狎邪小說,內容也確實以韋癡珠、劉秋痕/韓荷生、杜采秋兩對愛侶的繾綣纏綿為主旋律。然而,這部作品同時也是作者魏秀仁的自況之作,除抒發仕途不遇的鬱悶之外,更反映了當時中國所面臨的變局,包括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太平天國、回變、捻軍等傷痕。饒富意味的是,魏秀仁在提到相關事件時,皆以「逆倭」作為影射,有意識地將歐洲殖民者架空為倭寇入侵,並由韓荷生蕩平敵軍,恢復天朝秩序為發展。這樣的敘事策略,召喚了時人對明朝倭寇騷擾之記憶,將日本/歐洲等量齊觀,關鍵在於同樣揚帆而來的海洋威脅,衝擊了中國封閉的陸權地位;此外,倭寇與沿海居民的串連、南倭北虜的蹂躪,更合理地轉化為小說中內叛與外侮的沆瀣一氣。從現實的艱辛考量,韋癡珠貧病交加、銅駝荊棘的淒楚,劉秋痕亦隨之殉情的結局,象徵了中國無力於抵禦内憂外患的困境;然而,魏秀仁同時刻劃了韓荷生談笑封侯、攬轡澄清的得意,杜采秋亦典封一品夫人,可以說是作者對於中國浴火重生、夷狄歸化的秩序觀想像-透過兩種政治生涯的隱喻,當能看出小說家對時局的焦慮與寄託。

英文摘要

Hua Yue Hen, which completed in middle Qing dynasty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novel about prostitution. However, this work also reflected the author Wei Xiu-ren's situation. Not only his personal political frustration, but also included the Opium War, the Franco-British expedition to China,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Dungan Revolt, and the Nian Rebellion, etc. Interestingly, when the novel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events, usually looked upon European settlers as the invasion of Wokou. For Chinese, Japanese and Europeans were the same enemies, because both of them came from the ocean. In addition, collusion between pirates and traitors, as well as the ravages of the Yamato on the south and the Tatars on the north in Ming dynasty, reasonably be transformed into conspiracy of rebel leaders and foreign invaders in Hua Yue Hen. Besides, the protagonist Wei Chi-zhu was so poor and sick, suggesting that Qing government unable to resist the successive wars. However, the author also let Han He-sheng perfectly defeat the enemies, to express the expectation that China must can rise from the ashes, and get the submission of barbarians. Through two political roads, we can see Wei Xiu-ren's anxiety and aspir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胡衍南(2013)。明清「狹邪筆記」研究─以明代後期至清代中期為範圍。淡江中文學報,29
    連結:
  2. 顏健富(2013)。「病體中國」的時局隱喻與治療淬鍊─論晚清小說的身體/國體想像。台大文史哲學報,79
    連結:
  3. 明羅貫中(1994)。三國演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 晉陳壽、宋裴松之注(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5. 清張廷玉(1974)。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6. 清曹雪芹(1994)。紅樓夢。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 清魏秀仁(1986)。花月痕。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 清龔自珍、清康有為、清梁啟超、龍應台編注、朱維錚編注(1998)。未完成的革命─戊戌百年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9. 王昊(2010)。從想像到趨實:中國域外題材小說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王俊年編(1988)。中國近代文學論文集(1919-1949):小說卷,北京:
  11. 王德威、宋偉杰譯(2003)。被壓抑的現代: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事業部。
  12. 田中健夫、楊翰球譯(1987)。倭寇─海上歷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3. 李恭忠、李霞(2007)。倭寇記憶與中國海權觀念的演進─從《籌海圖編》到《防洋輯要》的考察。江海學刊,3
  14. 尚達翔(1988)。魏秀仁和他的哀豔小說《花月痕》。明清小說研究,4
  15. 金洛喆(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
  16. 孫丹虹、王枝忠(2006)。《花月痕》雙重含義的闡釋。廈門教育學院學報,8(3)
  17. 陳芳華(2009)。百年來《花月痕》研究評述。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1)
  18. 陳益源(2001)。王翠翹故事研究。台北:里仁書局。
  19. 舒揚帆(2013)。試論魏秀仁《花月痕》的自敘性─兼及藝術淵源與影響。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1(6)
  20. 黃金麟(2005)。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1. 楊雄林(2007)。烏托邦與救贖─論前期狹邪小說的歷史文化症候。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5(4)
  22. 楊瑞松(2010)。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台北:政大出版社。
  23. 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4. 裴士鋒、黃中憲譯、譚伯牛校(2014)。天國之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全球與地區問題出版中心。
  25. 劉紅林(2008)。試論晚清小說《花月痕》的現代屬性。明清小說研究,3
  26. 增田涉、由其民譯、周啟乾譯(2010)。西學東漸與中國事情。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7. 鄭樑生(1985)。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傳所見幾個問題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8. 魯迅(2009)。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9. 羅曉沛(1993)。韋癡珠的憂患意識。零陵師專學報,1
  30. 蘇建新(2006)。中國才子佳人小說演變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1. 蘇珊•桑塔格、程巍譯(2012)。疾病的隱喻。台北:麥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