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元明雜劇《抱粧盒》對明代新南戲《金丸記》流傳的影響

并列篇名

The Impacts of Bao Zhuanghe in the Yuan and Ming Drama on the Circulation of Jinwan Ji in the Ming

作者

侯淑娟(Hou, Shu-chuan)

关键词

雜劇 ; 新南戲 ; 折子戲 ; 《粧盒記》 ; 《金丸記》 ; 戲曲選集 ; Zaju ; Xin Nanxi ; Zhezi Xi ; Zhuanghe Ji ; Jinwan Ji. Anthology of Xiqü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7 / 11 / 01)

页次

55 - 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過去的小說、俗文學、戲曲研究中,多將《抱粧盒》、《金丸記》作為《貍貓換太子》故事、小說、戲曲的本源,相關探討已經累積許多研究成果。這些研究雖常提及明清戲曲選集中《金丸記》、《粧盒記》的單齣折子,但都只是羅列齣目名稱,不曾真正研究過這些以《粧盒記》、《金丸記》、《金彈記》為劇名的折子戲。在現有的戲曲研究文獻中,還沒有深入探討此一範疇的研究論文。本文以明代戲曲選集中,選自《金丸記》的折子戲作為探討中心,從元明雜劇《抱粧盒》與明代新南戲《金丸記》的寫作時代探入,分析皇室時事與戲曲流傳間的關係;解析相近時代,不同作家對同一題材轉換體製規律寫作時,增衍變易的質性;再從經時間淬鍊,成為戲曲選集散齣流傳後,各種折子戲的流傳與演變現象,探討元明雜劇《抱粧盒》對明代新南戲《金丸記》的影響。從明代戲曲選集對《粧盒記》的選輯觀察,折子戲是雜劇與南戲經劇場抉擇精鍊後的呈現,在龐雜情節中提取精華,重整套數。以折子戲為研究核心,用不同體製規律的戲曲作品進行具體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粧盒記》折子戲讓《金丸記》的流傳,重回《抱粧盒》雜劇的情節構思,刪落雜劇第一折敘述故事緣起的序曲性情節,以及第四折陳琳為仁宗細說身世的收合性重述回顧折目,凸顯出以陳琳為主的〈盤盒〉、〈拷寇〉,才是真正受歡迎的情節關目精華。

英文摘要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novel, folk literature and drama, mostly regarded Jinwan Ji (The Golden Pellet) and Bao Zhuanghe (Carrying the Filigree Box) as the origins of the story of Limao huan Taizi (Civet cats for Prince Edward). These studies only listed the titles of the two shows from the anthologies of Ming-Qing drama without profound analyses and close reading. The current literature has not done enough research on the above zhezi xi (highlight excer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This article centers on The Golden Pellet from the anthology of Ming dra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contexts when the drama was created as a type of xin nanxi (new Southern drama) and when Bao Zhuanghe was composed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My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ents of the royal house and the circulation of drama, the changing qualities of writing the drama in different genres by different writers. Next, the article explores to observe the circ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various zhezi xi over time and thus examines how Jinwan Ji in the Ming was influenced by Bao Zhuanghe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Based on the writing of Bao Zhuanghe in the anthology of Ming drama, zhezi xi could be understood as a presentation of highly refined zaju (variety sho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and xin nanxi in theaters and a reorganization of taoshu (a series of titled tunes). In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 genres of drama, we found that the zhezi xi of Bao Zhuanghe made the circulated edition of Jinwan Ji return the structure of Bao Zhuanghe by deleting the overture and summing up and highlighting the cream of plots by means of focusing on "Panhe" and "Kaokou" about Chen Li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明〕來舘主人點較:《萬錦清音》,北京:中國圖書館藏明刻本。
  2. (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 (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4. 〔明〕沖和居士輯:《纏頭百練二集》,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
  5. (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6.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1959)。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8. 元脫脫(1980)。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9. 元鍾嗣成(1982)。錄鬼簿等五種。臺北:洪氏出版社。
  10. 明止雲居士選輯(1987)。萬壑清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明吉州景居士(1984)。玉谷新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 明佚名(1983)。金丸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13. 明明朝廷(1986)。大明律集解附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4. 明殷啟聖彙輯(1984)。堯天樂。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明秦淮墨客(1984)。樂府紅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6. 明清溪菰蘆釣叟點次(1987)。醉怡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7. 明無名氏輯(1987)。賽徵歌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 明程萬里編選(1984)。大明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明黃文華(1984)。詞林一枝。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 明黃文華(1984)。八能奏錦。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1. 明熊稔寰彙輯(1984)。徽池雅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明臧懋循編(1982)。元曲選。臺北:宏業書局。
  23. 明劉君錫輯(1984)。樂府菁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明撰者佚名、王鍈點校(2000)。金丸記。北京:中華書局。
  25. 明鬱岡樵隱輯古、明積金山人采新(2013)。綴白裘合選。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6. 清張廷玉(1975)。明史。臺北:洪氏出版社。
  27. 清黃文暘原本、董康校訂(1959)。曲海總提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8. 丁肇琴(199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29. 王林飛(2015)。貍貓換太子故事的演變及文化意蘊。天中學刊,30(1),27-31。
  30. 王國維(1971)。曲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31. 以之(2004)。《金丸記》整本的形成。藝海,2004(5),57-58。
  32. 朱一玄校點(1997)。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33. 朱崇志(2004)。中國古代戲曲選本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李小榮(2002)。《貍貓換太子》的來歷。河北學刊,22(3),149-153。
  35. 李建明(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揚州,揚州大學。
  36. 李修生(1997)。古本戲曲劇目提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37. 李福清、李平(1993)。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林逢源(1992)。折子戲論集。高雄:復文書局。
  39. 孫書磊(2010)。南圖藏舊精抄本《歌代嘯》作者考辨。中國戲曲學院學報,31(3),45-49。
  40. 殷夢霞選編(2009)。鄭振鐸藏古吳蓮勺廬抄本戲曲百種。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41. 張美貞(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42. 莊一拂(1982)。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3. 郭英德(1997)。明清傳奇綜錄。石家莊:河北?育出版社。
  44. 陳怡慈(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45. 陳曉紅(2009)。〈盤盒〉重在「盤」─飾湘劇折子戲〈盤盒〉中「陳琳」的體會。藝海,2009(5),42。
  46. 曾永義(1980)。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7. 曾永義(2016)。戲曲學(一)。臺北:三民書局。
  48. 曾永義(2004)。再探戲文和傳奇的分野及其質變程。臺大中文學報,20,87-133。
  49. 曾永義(2009)。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臺北:國家出版社。
  50. 劉水雲(2015)。《金丸記點校》補正。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2(5),100-107。
  51. 劉靜怡(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52. 鄭騫(1972)。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53. 嚴斆易(1960)。元劇斠疑。上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
被引用次数
  1. 侯淑娟(2019)。《萬壑清音》及其「北曲崑唱」之探討-以北曲雜劇之折子劇目為論述。成大中文學報,65,1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