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出土材料斠訂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文詞四則

并列篇名

Reviewing Yang Bojun's Zuo's Commentar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with Anno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Unearthed Materials Four Parts

作者

陳炫瑋(Chen, Hsuan Wei)

关键词

《春秋左傳注》 ; 申國 ; 鸞 ; 心疾 ; 机 ; Zuo's Commentar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with Annotations ; Shen country ; Luan ; heart disease ; Ji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4期(2022 / 11 / 01)

页次

181 - 2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利用出土文獻與考古資料來重新考察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四部分。經檢視與考察,可以得出:(一)隱公元年「鄭武公娶于申」,楊伯峻注認為楚平王似曾恢復申國,當修正為「楚平王讓原本已遷徙的申國貴族回到南陽李八廟村一帶,並沒有要讓原本的申國國君再次重掌申地政權」。(二)《左傳》桓公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楊伯峻說鸞置於馬嚼子或車衡上方,當修正為「置於車衡上方或軛處」。(三)《左傳》襄公三年:「遂遇心疾而卒。」楊伯峻認為「古所謂心疾非今日之心臟病而是今日之精神病」,當修正為「心疾謂心臟病」。(四)《左傳》襄公十年:「知伯怒,投之以机,出於其間。」楊伯峻認為憑几未必可以投,弩機易於投擲,此「机」當修正為「休息用的几」。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unearthed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o review the four parts of Yang Bojun's Zuo's Commentar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with Annotations. After insp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1) in the first year of Duke Yin, "Duke Wu of Zheng married in the country of Shen", here Yang Bojun noted that King Ping of Chu seemed to have restored the country of Shen once, so this part should be amended as "King Ping of Chu let the originally migrated Shen nobles return to Libamiao village in Nanyang, but did not have the intention to let the original Shen monarch to take over the regime of Shen again.". (2) In the Zuo's Commentary, the second year of Duke Huan: "the Yang, Luan, He and Ling all sound silvery. ", according to Yang Bojun, the Luan (a kind of aglet) was normally placed on top of a horse's chew or a cart's yoke, so this part should be amended as 'placed on top of a chariot's Heng (croobar) or a yoke'. (3) In Zuo's Commentary, in the third year of Duke Xiang, "then died of heart disease." Yang Bojun believes that "the so-called heart disease in ancient times refers not to today's heart disease, but to the mental disease", so this part should be amended as "the heart disease here is cardiac disease". (4) In Zuo's Commentary, in the tenth year of Duke Xiang: "Zhi Bo was furious and threw his Ji (crossbow) at them, and went out of the room". According to Yang Bojun, he believes that the crossbow is easy to throw out, while the "stool bed" is not. So here the "Ji" should be revised to "stool b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2013).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 (晉)崔豹,牟華林(校箋)(2014).《古今注》校箋.北京:線裝書局.
  3. (清)孔廣森,王豐先(點校)(2013).大戴禮記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4. (清)郭慶藩,王孝魚(點校)(2008).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5. (清)劉文淇(1979).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京都:中文出版社.
  6.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2013).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7.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編)(2020)。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34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20(1),4-30。
  8.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1982).曲阜魯國故城.濟南:齊魯書社.
  9. 中國社會科學既考古研究所(編)(2003).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99).張家坡西周墓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1.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2000).中國畫像石全集(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12. 尹俊敏(1999)。叔姜簠及其相關問題。江漢考古,1999(3),49-51。
  13. 方向東(2008).大戴禮記匯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4. 方成慧(編),周祖亮(編)(2018).簡帛醫藥詞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5. 王先福(編)(2018).老河口安岡楚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16. 王百川(2020)。鄭州,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17. 王伯祥(選注)(2022).春秋左傳讀本.北京:商務出版社.
  18. 王和(2019).左傳探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 王紀潮,張吟午,李蔚(2011).劍舞楚天-楚王勾踐劍暨楚國出土文物展.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20. 王振鐸,李強(整理補著)(1997).東漢車制復原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21. 田成方(2016).東周時期楚國宗族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22. 朱繼平(2011).從淮夷族群到編戶齊民-周代淮水流域族群衝突的地理學觀察.北京:人民出版社.
  23. 竹添光鴻(2008).左氏會箋.成都:巴蜀書社.
  24. 吳鎮烽,朱艷玲(2013)。二十九年弩機考。考古與文物,2013(1),25-27。
  25. 宋鎮豪(2010).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6. 李長周:〈從南陽申公壽墓的銘文說起〉,http://www.551899.com/?id=6455,檢索日期: 2022年5月11日。
  27. 李長周,劉海全(2015)。春秋時期申滅國後的貴族後裔。文史博覽,2015(3),13-15。
  28. 李春桃(2021)。啟簠、啟戟銘文小考。漢字漢語研究,2021(2),30-33。
  29. 李家浩(2002)。包山266號簡所記木器研究。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
  30. 沈玉成(2019).左傳譯文.北京:中華書局.
  3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2013).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32.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2019).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33.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05).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3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1999).三門峽虢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3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河南南陽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發掘簡報。文物,2020(10),4-45。
  3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南陽李八廟東周墓地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20(5),4-20。
  37.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區文物局文物科(1984)。河南淮陽馬鞍冢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4(10),1-17。
  38. 侯愛潔:〈體檢查出「心肌勞損」,要緊嗎?〉,https://kknews.cc/zh-tw/health/ovx8xy5.html,檢索日期: 2022年5月10日。
  39. 俞筱堯(1993)。古文獻學家楊伯峻的學術道路。文獻,1993(4),103-118。
  40.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1)。河南南陽春秋楚彭射墓發掘簡報。文物,2011(3),4-31。
  41. 南陽市博物館(編)(2021).文明在宛-南陽歷史基本陳列.北京:文物出版社.
  42. 洛陽博物館(1981)。河南洛陽春秋墓。考古,1981(1),24-26。
  43. 郁賢皓(注譯),周福昌(注譯),姚曼波(注譯)(2019).新譯左傳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44. 徐少華(2011)。春秋楚申公序列疏補。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
  45. 徐少華(2021).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上海:中西書局.
  46. 徐少華(2010)。從叔姜簠析古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有關問題。荊楚歷史地理與考古探研,北京:
  47. 徐少華(2009)。彭器、彭國與楚彭氏考論。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
  48. 徐少華(2015)。「平王走(奔)西申」及相關史地考論。歷史研究,2015(2),143-155。
  49. 秦始皇陵博物館(編)(2012).秦始皇帝陵出土一號青銅馬車.北京:文物出版社.
  50. 荊州博物館(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2021).荊州明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北京:文物出版社.
  51.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編),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編),韓城市景區管理委員會(編)(2010).梁帶村芮國墓地-二○○七年度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52.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館(2012).金玉華年-陝西韓城出土周代芮國文物珍品.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53.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韓城市文物旅遊局(2020).梁帶村芮國墓地-2005、2006年度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54. 崔本信、王鳳劍:〈河南南陽楚申縣貴族墓地發掘〉,http://kaogu.cssn.cn//zwb/xcczlswz/201003/t20100329_3918877.s html,檢索日期: 2022年5月7日。
  55. 張丹(2022)。南陽地區出土銘文所見兩周時期重要貴族人物考述。南都論壇,42(1),109-119。
  56. 張天恩(編)(2016).陝西金文集成.西安:三秦出版社.
  57. 張光裕,陳偉武(2006)。戰國簡冊所見病名輯證。中國文字學報,北京:
  58. 許子濱(2017).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禮說斠正.香港:中華書局.
  59. 郭丹(譯注),程小青(譯注),李彬源(譯注)(2020).左傳.北京:中華書局.
  60. 郭寶鈞(1998).殷周車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61. 陳戍國(校注)(2019).春秋左傳.長沙:岳麓書社.
  62. 陳克炯(2004).左傳詳解詞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63. 陳克炯(注譯)(2002).左傳譯注.臺北:建安出版社.
  64. 陳偉(編)(2012).里耶秦簡牘校釋.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65. 章太炎,姜義華(點校)(2015).春秋左傳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6. 彭邦炯(2008).甲骨文醫學資料釋文考辨與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67. 森立之,郭秀海(校點),岡田研吉(校點)(2007).素問考注.北京:學苑出版社.
  6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9)。湖北棗陽九連墩M1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9(3),20-70。
  69.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湖北棗陽九連墩M2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8(6),3-55。
  70. 湖北省博物館(編)(2007).九連墩-長江中游的楚國貴族大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71. 焦作森(譯注)(2019).春秋左傳通注.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72. 黃銘崇(2007)。商代的鑾及其相關問題。古今論衡,17,3-40。
  73. 楊伯峻(2012).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74. 裘錫圭(2012)。殷墟甲骨文考釋四篇。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
  75. 賈太宏(譯注)(2019).春秋左傳.北京:西苑出版社.
  76. 熊益亮(編)(2021).先秦兩漢簡帛醫方研究.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77. 管曙光(注譯)(2018).春秋左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78. 趙世綱(編)(1996).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河南卷).鄭州:大象出版社.
  79. 劉永華(2019).中國古代車輿馬具.香港:中華書局.
  80. 劉余力,周建亞,潘付生(2009)。高陵君弩機考。中國歷史文物,2009(1),48-50。
  81. 劉金榮(2009).左傳舊注獻疑.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82. 劉緒(2014).夏商周考古探研.北京:科學出版社.
  83. 練春海(2012).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御禮為中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84. 蔡哲茂(1999).甲骨綴合集.臺北:樂學書局.
  85.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6)。湖北襄陽市鏖戰崗戰國楚墓的發掘。考古,2016(11),27-43。
  86.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2020).襄陽沈崗東周墓(西區).北京:科學出版社.
  87. 聶菲(2006)。「木辟邪」應為憑几考。文物,2006(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