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月氏種屬問題再研究

DOI

10.6609/THC.1995.001.049

作者

陳健文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史耘

卷期/出版年月

1期(1995 / 09 / 01)

页次

49 - 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Wang Ching-ju (王靜如)著〈論吐火羅及吐火羅語〉,《中德學誌》第五卷第一、二合期(民國32年),頁217~277
  2. Wang Ching-ju (王靜如)著〈重論 arsi, argi 與焉夷,焉耆〉,《史學集刊》第五期(民國36年),頁147~158
  3. 張星烺:〈大月氏民族最近之研究〉,《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八、九合期,(民國25年),頁19~27
  4. Wang Ching-ju (王靜如):”Arsiand Yen-ch'i焉耆,Tokhriand Yueh-shih月氏",Monumenta Serica (華裔學志),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 Vol. IX, 1944, pp.81~91
  5. T. Burrow : “Tokharian Elements in the Kharosthi Documents from Chinese Turkestan”,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簡稱 JRAS),1935, pp.667~675
  6. 方狀猷:〈三種古西域語之發現及其考釋〉,《女師大學術季刊》,第一卷第四期(民國19年)
  7. W. M. Mcgovern : The Early Empires of Central Asia, Chapel Hill ,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39, p.64
  8. 馮承鈞:〈關於西域語之討論(二)中亞所發現的五種語言與支白安康尉遲五姓之關係〉,《女師大學術季刊》第一卷第四期(民國19年)
  9. 《漢書•西域傳》罽賓國條
  10. Otto. Maenchen-Helefen : "The Yueh-Chih Problem Reexamined", 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165, 1945, pp.71~81
  11. 王古魯:《塞外史地論文譯叢》第二輯(長沙,商務印書館,民國29年),頁37~156
  12. Bailey, W.(1985).Indo-Scythian Studies, being Khotanese Tex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 Enoki, Kazuo(1959).The Yueh-Shih - Scythians Identity, a Hypothesis.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stor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tacts, Collection of Papers Presented, 1957, Tokyo-Kyoto,Tokyo:
  14. Frye, Richard N.(1962).Some Early Iranian Titles.Oriens,15,352-359.
  15. Henning, W. B.(1960).The Bactrian Inscription.Bul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23(1),47-55.
  16. Henning, W. B.、徐文堪譯(1992)。歷史上最初的印歐人。西北民族研究,1992(2),23-34。
  17. Keightley, David N.(ed.)(1983).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8. Mcgovern, W. M.、章巽譯(1958)。中亞古國史。北京:中華書局。
  19. Narain, A.K.、王輝雲譯(1984)。關於原始印歐人的中國起源地問題。中國史研究動態,1984(10),24-26。
  20. Ogel, Bahaeddin、陳慶隆譯(1970)。匈奴以前之中亞。大陸雜誌,41(11),1-13。
  21. Pulleyblank, E. G.(1966).Chinese and Indo-Europeanv.JRAS,2,9-39.
  22. Sarianidi, V.I.、加藤九祚譯(1988)。シルクロードの黃金遺宝。東京:岩波書店。
  23. Sinor, Denis(ed.)(1990).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 Strabo,Jones, H. L.(trans.)(1969).The Geography of Strabo.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5. Winter, Werner(1989).On a New Claim Concerning Substratum In fluence upon Tocharian.CAJ,33(1-2),126-132.
  26. Winters, Clyde Ahmad(1988).The Dravidian and Manding Substratum in Tokharian.Central Asiatic Journal,32(1-2),131-141.
  27. 內田吟風(1988)。北アジア史研究•匈奴篇。京都:同朋舍出版。
  28. 王治來(1986)。中亞史綱。長沙:湖南?育出版社。
  29. 王國維(1983)。定本觀堂集林。臺北:世界書局。
  30. 加文•漢布里編(1994)。中亞史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31. 白鳥庫吉(1970)。白鳥庫吉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32. 任乃強(1984)。羌族源流探索。重慶:重慶出版社。
  33. 羽田亨(1957)。大月氏及び貴霜に就いて。羽田博士史學論文集,京都:
  34. 何光岳(1986)。郁夷、大月氏的來源和遷徙。新疆社會科學,1986(5),90-100。
  35. 伯希和、烈維、馮承鈞譯(1957)。吐火羅語考。北京:中華書局。
  36. 余太山(1992)。塞種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7. 余太山(1994)。貴霜的族名、族源和族屬。文史,38,19-28。
  38. 呂思勉(1983)。胡考。匈奴史論文選集,北京:
  39. 角田文衛編(1963)。世界考古學大系第九卷北方ユーラシ•中央アジア。東京:平凡社。
  40. 周連寬(1984)。大唐西域記史地研究叢稿。北京:中華書局。
  41. 季羨林(1993)。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42. 岩村忍(1977)。世界の歷史.12中央アジアの遊牧民族。東京:講談社。
  43. 林梅村(1989)。開拓絲綢之路的先驅─吐火羅人。文物,1989(1),72-74。
  44. 林梅村(1990)。疏勒考古九十年。文物天地,1990(1),23-27。
  45. 林梅村(1994)。祁連與昆崙。敦煌研究,1994(4),113-116。
  46. 林梅村(1990)。疏勒考古九十年。文物天地,1990(2),24-28。
  47. 林幹(1983)。試論匈奴的族源族屬及其與蒙古族的關係。匈奴史論文選集,北京:
  48. 芮傳明(1991)。阿史那人“史前”居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1(2),165-176。
  49. 俞偉超(1985)。古代“西戎”和“羌”、“胡”考古學文化歸屬問題的探討。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北京:
  50. 姚大中(1981)。古代北西中國。臺北:三民書局。
  51. 紀宗安(1989)。塞人對早期東西文化交流的貢獻。西北民族研究,1989(1),199-204+233。
  52. 徐文堪(1994)。關於吐火羅人的起源和遷徙問題。Sino-Platonic Papers,53,1-11。
  53. 徐文堪(1991)。從一件婆羅迷字帛書談我國古代的印歐語和印歐人。季羨林敎授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南昌:
  54. 張哲誠(1990)。中國西域古民族─吐火羅之興衰。中國邊政,110,23-38+56。
  55. 張碧波編、董國堯編(1993)。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56. 張廣達、耿世民(1980)。唆里迷考。歷史研究,1980(2),147-159。
  57. 曹仕邦(1974)。史稱「五胡源出中國聖王之後」的來源。食貨月刊,4(9),28-31。
  58. 莫任南(1994)。古代歐亞草原遊牧民的風俗與文化。史學月刊,1994(3),80-86。
  59. 陳良佐(1968)。從人口推測大月氏、烏孫故地。大陸雜誌,37(3),8-32。
  60. 陳健文(1993)。月氏的名稱、族屬以及漢代西陲的黑色人問題。國際簡牘學會會刊,1,111-143。
  61. 陳慶隆(1975)。堅昆、黠戛斯與布魯特考。大陸雜誌,51(5),1-11。
  62. 黃文弼(1989)。大月氏故地及西徙。黃文弼歷史考古論集,北京:
  63. 黃盛璋(1981)。敦煌寫本《西天路竟》歷史地理研究。歷史地理,創刊號,228-268。
  64. 黃盛璋(1989)。敦煌文書中“南山”與仲雲。西北民族研究,1989(1),4-12+16。
  65. 黃盛璋。塞人南遷罽賓與沿途所建諸國考。漢學研究
  66. 黃盛璋(1985)。試論所謂“吐火羅語”及其有關的歷史地理和民族問題。西域史論叢,烏魯木齊:
  67. 黃盛璋(1992)。塔里木盆地東緣的早期居民。西域研究,1992(1),1-14。
  68. 楊希枚(1969)。論北海 耳地望和月氏匈奴晉人面之俗。大陸雜誌,38(1),7-10。
  69. 楊建新(1988)。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70. 榮新江(1990)。小月氏考。中亞學刊,3,47-62。
  71. 蒲朝紱(1990)。永昌三角城與蛤蟆墩沙井文化遺存。考古學報,1990(2),205-237。
  72. 蒲朝紱(1989)。試論沙井文化。西北史地,1989(4),1-12。
  73. 蒲朝紱(1981)。甘肅永登榆樹溝的沙井墓葬。考古與文物,1981(4),32-36。
  74. 榎一雄(1950)。史學雜誌,59(8),95-101。
  75. 榎一雄(1978)。尉遲氏と小月氏。古代東アジア史論集,東京:
  76. 榎一雄、斯英琦譯、徐文堪譯(1980)。民族譯叢,1980(4),55-60。
  77. 榎一雄、斯英琦譯、徐文堪譯(1980)。民族譯叢,1980(3),48-54。
  78. 劉義棠(1994)。祁連天山考辨。政大民族學報,21,1-52。
  79. 戴春陽(1989)。古瓜州考辨。西北史地,1989(1),40-51。
  80. 戴春陽(1991)。月氏族屬、族源爭議。西北史地,1991(1),12-20。
  81. 薛宗正(1992)。突厥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2. 韓康信(1990)。新疆焉不拉克古墓人骨種系成份研究。考古學報,1990(3),371-390。
  83. 韓康信(1986)。新疆樓蘭城郊古墓人骨人類學特徵的研究。人類學學報,5(3),227-242。
  84. 韓康信(1992)。塞、烏孫、匈奴和突厥之種族人類學特徵。西域研究,1992(2),3-23。
  85. 韓康信(1991)。新疆古代的種族人類學研究和維吾爾族的體質特點。西域研究,1991(2),1-3。
  86. 韓康信、潘其風(1987)。新疆昭蘇土墩墓古人類學材料的研究。考古學報,1987(4),503-523。
  87. 魏良弢(1987)。關於塔里木盆地古代主體居民的幾個問題。新疆大學學報,1987(4),13-18。
  88. 蘇北海(1989)。古代塞種在新疆哈薩克草原的活動。西北民族研究,1989(1),184-198。
被引用次数
  1. 陳健文(2008)。漢代長鼻胡人圖像初探。故宮學術季刊,26(2),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