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代的地震災害及其因應-以嘉靖三十四年晉陝大地震為例

DOI

10.6609/THC.2001.007.039

作者

雷家聖

关键词

地震 ; 賑災 ; 以工代賑

期刊名称

史耘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1 / 07 / 01)

页次

39 - 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發生於山西、陝西、河南的大地震,這場地震,在當時造成了八十餘萬人死亡,災情之慘重,實屬空前。然而,當時的朝廷,因爲討伐倭寇的戰事不絕,導致財政拮据,無法對災區進行有效的救濟,因此災區治安的維持,災後的重建,都必須仰賴地方官府與士紳百姓的合作,才能度過難關。在賑災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如陝西渭南縣)可能採用了「以工代賑」的方式,使災民透過參與官方機構的重建工作,賺取自己生活所需與自家重建的費用。但這種措施並未推行於所有的災區,一些地方仍然要徵調百姓從事勞役,甚至加徵加派,增加了人民的負擔。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明﹒秦可大〈地震記〉 ,收於清康熙七年黃家鼎編《咸寧縣志》卷八〈藝文〉
  2. 明.李開先〈地震〉,收入《李中麓閒居集》卷二〈五言律詩〉,頁16a
  3. (1966)。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 (1966)。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 (1966)。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 明.李思孝修《陝西通志》 (明萬曆三十九年刻本,日本內閣文庫藏) ,卷三十二〈藝文〉,頁16a-17a
  7. (1966)。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8. 明.李開先〈平陽哀〉序,收入《李中麓閒居集》 (清三十六硯居藍格抄本,台北: 國家圖書館藏) ,卷一〈五言古詩〉 ,頁12a-13b ,頁17B
  9. (1966)。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 明王士性(1981)。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
  11. 明李時珍(1993)。本草綱目。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2. 明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13. 明張瀚(1985)。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
  14. 清白鶴修、史傳遠纂輯(1968)。武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5. 清白鶴修、史傳遠纂輯(1968)。武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6. 清嚴書麟、清焦聯甲(1976)。新續渭南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7.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台北:藝文印書館。
  18. 孔兆熊修、郭藍田修、陰國垣纂(1976)。沁源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19. 宋正海編(1992)。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 李世祐修、劉師亮纂(1976)。襄陵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21. 俞家驥修(1976)。臨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22. 俞家驥修(1976)。臨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