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近年對元代「四等人制」及相關議題的討論

并列篇名

A Review of Recent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Quadripartite Class System" in the Yuan Dynasty

DOI

10.6609/THC.202106_(19).0005

作者

杜冠穎(Tu, Kuan-ying)

关键词

四等人制 ; 色目人 ; 民族歧視 ; 各從本俗 ; 元代 ; Quadripartite Class System ; semuren ; ethnic discriminations ; ge cong bensu ; Yuan dynasty

期刊名称

史耘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21 / 06 / 01)

页次

181 - 2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對於元代各族群在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待遇差異,二十世紀的學者們大抵將其概括為「四等人制」。該說以箭內亙提出「三等人制」為開端,經學者近一步補充、修正,最後由蒙思明的《元代社會階級制度》為代表,總結為「四等人制」。此後,「四等人制」成為元史研究的通說之一,但隨著新資料的出現和新研究推展,「四等人制」開始受到部分學者質疑。舩田善之於1999年發表〈元朝治下の色目人について〉一文,重新檢視「四等人制」的說法,並提出商榷意見。他將該文用中文改寫成〈色目人與元代制度、社會--重新探討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劃分的位置〉後,在中文學界引起熱議,除了爭論「四等人制」的通說是否真能適用,也連帶引出「色目人」的詞源與概念問題、「元代多族群任官的現象是統治者有意行制衡之術,或是出於實際統治的考量」、「對於元代各族群的差別待遇,該理解為民族歧視,還是各從本俗」等議題。本文試圖列舉箭內亙以降對於元代族群地位的代表性論述,兼及議題討論過程中,衍生出的種種問題,進而指出此一爭論的癥結,並提出研究展望。

英文摘要

Scholar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equently employed the term "Quadripartite Class System" (「四等人制」) to generalize the Yuan goverment's ethnic discriminations in politics and jurisprudence. After Yanai Watari (箭內亙) outlined his model of tripartite stratification, scholars have expanded this concept and proposed similar ideas. Most notably, Meng Ssu-ming's (蒙思明) model of a quadripartite class system has become the canonical understanding. However, since Funada Yoshiyuki's (舩田善之) article in 1999, many have started to challenge the received wisdom and pointed out some relevant questions: What is the textual evidence for such a "system"? What is the etymology of the term "Semu" (色目)? Did the Yuan government advertently adopted multiethnic policies? Were the discriminative practices meant to be institutional oppression or merely a reflection of the stereotype for each ethnic group's traditions (ge cong bensu各從本俗)? This review seeks to untangle the issue, identify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lay out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洪麗珠(2018)。元代各從本俗下的風俗議論與法律走向-以漢族婚姻法與婚俗為例。法制史研究,34,69-92。
    連結:
  2. 〈張帆教授訪談錄〉,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09newsletter/27/27-02.html,瀏覽日期2020年1月30日晚上9:56
  3. (1985).元人文集珍本叢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4. 〈張帆老師訪談:回應關於元代「四等人制」的相關問題〉,http://mp.weixin.qq.com/s/H_m1kjdwl1YoFddR0j8Znw,瀏覽日期2020年1月30日晚上9:56。
  5. (元)佚名,洪金富(校定)(2016).洪金富校定本元典章.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 (元)陶宗儀,李夢生(校點)(2012).南村輟耕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元)劉因(2006).靜修先生文集.北京:北京圖書館.
  8. (元)歐陽玄,湯銳(校點)(2010).歐陽玄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9. (明)宋濂(1976).元史.北京:中華書局.
  10. Funada, Yoshiyuki(2014).The Image of the Semu People: Mongols, Chinese, and Various Other Peoples under the Mongol Empire.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北京:
  11. 李治安(2003).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2. 周思成(2014)。蒙元初期「漢人無統蒙古軍」之制發微。民族研究,2014(4),98-109。
  13. 岩村忍(1954)。元典章刑部の研究。東方學報,24,1-114。
  14. 松丸道雄編、池田溫編、斯波義信編、神田信夫編、濱下武志編(1997)。中国史3-五代~元-。東京:山川出版社。
  15. 柏清韻, Bettine,柳立言(譯)(2001)。元代的收繼婚與貞節觀的復興。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臺北:
  16. 柏清韻, Bettine,蔡京玉(譯)(2008)。遼金元法律及其對中國法律傳統的影響。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臺北:
  17. 柳立言(2013)。序論。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臺北:
  18. 洪麗珠(2016)。寓制衡於參用-元代基層州縣官員的族群結構分析。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2,83-105。
  19. 胡小鵬(2013)。元代「色目人」與二等人制。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50(6),56-59。
  20. 屠寄(1962).蒙兀兒史記一百六十卷.臺北:世界書局.
  21. 森田憲司(1996)。約會の現場。前近代中國の刑罰,京都:
  22. 愛宕松男、寺田隆明(1974)。中国の歷史.元明。東京:講談社。
  23. 蒙思明(1980).元代社會階級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24. 劉曉(2013)。元代司法審判中種族因素的影響。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臺北:
  25. 箭內亙,〈元朝社會の三階級(色目考)〉,文收氏著,《蒙古史研究》,東京:刀江書院,1930,頁263-360。
  26. 蕭啟慶(2002)。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7. 韓儒林(編)(1986).元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8. 舩田善之(1999)。元朝治下の色目人について。史學雜誌,108(9),43-68。
  29. 舩田善之(2003)。色目人與元代制度、社會:重新探討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劃分的位置。蒙古學信息,200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