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仿生象物-傳統中國營造意匠探微

并列篇名

Exploring Bionics and Pictographs Idea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DOI

10.30008/CD.200709.0006

作者

吳慶洲(Qing-Zhou Wu)

关键词

仿生 ; 法人 ; 象物 ; 意匠 ; 生殖崇拜 ; 圖騰崇拜 ; 風水觀念 ; bionics ; following man ; imitating implements ; ideas ; worship of reproduction ; worship of totem ; ideas of fengshui

期刊名称

城市與設計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07 / 09 / 01)

页次

155 - 2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中國傳統營造的仿生象物意匠,認為它是追求天地人和諧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的,其文化淵源為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風水觀念,並從法人、仿動物(包括鳳凰、龜、鯉魚、鼇魚、龍、牛、螃蟹、蛇和蜈蚣等)、仿植物(包括葫蘆、梅花等)、象物(包括琵琶、船、盤、盆、鐘、棋盤、八卦等)幾方面,研究其文化內涵。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ionics and pictiographs idea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proposing that their guiding ideology is the philosophy for the harmony of heaven, earth and man, and that their cultural resources are the worship of reproduction and totem, and the idea of fengshui. Four aspects of them are discussed Man, animals including phoenix, tortoise, carp, ao-fish, dragon, cow, crab, snake, and centipede, etc., plants including calabash, plum blossom, or implements including pipa, ship, dish, basin, bell, chessboard and the Eight Diagrams, and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 are studied.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197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2. [明]雷法,〈疏正中都河記〉,《光緒平遙縣誌》,卷11,藝文志上
  3. 周予同,〈孝與生殖器崇拜〉。
  4. 岳珂,《桯史》,〈九江郡城〉,卷8
  5. 《乾隆泉州府誌》,卷十一,城池
  6. 席益,〈導渠記〉,《同治重修城都縣誌》,卷十三,藝文志
  7. 郭璞,《葬經.內篇》
  8. 于希賢、于洪(2000)。中國古城仿生學的文化透視。城市規劃,2000(10),42-45。
  9. 太子宮管理委員會編(1984)。太子宮中壇元帥沿革志。台南:新營太子宮管理委員會。
  10. 王大有(2005)。人類理想家園。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11. 王大有、王雙有(1998)。圖說中國圖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12. 王昀(1992)。頤和園總體佈局意義的詮釋。華中建築,1992(4),52-56+20。
  13. 王振複(1991)。周易的美學智慧。長沙:湖南出版社。
  14. 王魯民(1997)。中國古典建築文化探源。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5. 王樹聲(2006)。黃河晉陝沿岸歷史城市人居環境營造研究。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16. 石拓(2006)。明清東莞廣府系民居建築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17. 全唐殿管理委員會(1992)。台南金唐殿簡志。台南:全唐殿管理委員會。
  18.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策劃編(1993)。高雄關帝廟。高雄:高雄關帝廟管理委員會。
  19.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編輯部編(1989)。月港護庇宮志。臺北:港護庇宮管理委員會。
  20. 何綿山(2003)。臺灣的建築。北京:九州出版社。
  21. 何曉昕(1990)。風水探源。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2. 何曉昕、羅雋(1995)。風水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3. 吳國智(1987)。開元寺天王殿建築構造。古建園林技術,1987(3),41-47。
  24. 吳慶洲(1991)。中國古代的城市水系。華中建築,1991(2),55-61。
  25. 吳慶洲(2000)。廣州建築。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26. 吳慶洲(1995)。中國古代哲學與古城規劃。建築學報,1995(8),45-47。
  27. 吳慶洲(1996)。象天法地意匠與中國古都規劃。華中建築,1996(2),31-40。
  28. 李俊(2003)。徽州古村落探幽。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9. 李約瑟、陳立夫譯(1990)。中國科學思想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0. 汪永澤(1978)。姑蘇縱橫談蘇州城市的歷史演變。南京師院學報,1978(3),88。
  31. 肖默(1989)。敦煌建築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32. 周予同(1983)。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3. 房學嘉(1994)。客家源流探奧。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34. 林俊雄(2000)。北港武德宮沿革志。云林:北港武德宮管理委員會。
  35. 林建一(2002)。龍湖宮求財指南。苗栗:龍湖聖訓雜誌社。
  36. 俞義(2003)。地靈人傑的江南古城析古慈城的人居環境。城市規劃,2003(7),73-75。
  37. 施百練(1998)。芝山岩之古蹟與傳說。臺北:芝山岩慈惠宮。
  38. 茅以升(1986)。中國古橋技術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39. 孫宗文(2000)。中國建築與哲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40. 張軫(1999)。中華古國古都。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41. 陳志華(1996)。諸葛村鄉土建築。臺北:漢聲雜誌出版社。
  42. 傅崇蘭編、洛嘎編、劉維新編、張春榮編(1994)。拉薩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3. 傅熹年(2001)。中國古代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4. 嵇文甫(1985)。嵇文甫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45. 程建軍(1991)。中國古代建築的仿生柔構技術。華中建築,1991(3),58-62。
  46. 馮玉濤(1991)。鳳凰崇拜之謎。人文雜誌,1991(5),108-113。
  47. 黃志賢策劃、莊雪珠編輯(1990)。臺灣寺廟大觀朝聖的足跡。臺北:道觀出版社。
  48. 楊森編(1996)。廣東名勝古跡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9. 楊森編(1992)。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
  50. 楊鴻勳(2000)。宮殿考古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51. 楊鴻勳編(2002)。建築歷史與理論。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52. 葉舒憲(1991)。英雄與太陽中國上古史詩的原型重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53. 葉舒憲(1992)。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4. 董紅(1999)。東莞取形於龜的古建築。廣東民俗,1999(3),21-22。
  55. 鄒興林編(2004)。盤州古韻。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56. 趙國華(1990)。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7. 劉先覺(2004)。中國近現代建築藝術。武昌:湖北教育出版社。
  58. 劉沛林(1995)。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59. 劉俊(2003)。徽州古民居探幽。上海:上海社會科學技術出版社。
  60. 劉峻驤(1996)。東方人體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61. 劉錫誠編、遊琪編(2001)。葫蘆與象徵。北京:商務印書館。
  62. 歐朝貴(1992)。西藏鎮魔圖。雪域文化,1992(春季號)
  63. 歐陽明(1992)。軒轅黃帝族移民美洲。新華文摘,1992(9),171-172。
  64. 潘榖西(2004)。中國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65. 樸玉順、陳伯超(2005)。八卦城建築風格的設計原則探析。小城鎮建設,2005(4),29-31。
  66. 蕭兵、葉舒憲(1993)。老子的文化解讀。武昌:湖北人民出版社。
  67. 閻崇年編(1987)。中國歷代都城宮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68. 應金華、樊丙庚(2000)。四川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9. 羅香林(2003)。客家研究導論。興寧:廣東省興寧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