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聚落保存與發展-新竹舊港里的個案調查與初步規劃

并列篇名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al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Jiougang Village, Hsingchu

DOI

10.30008/CD.200709.0007

作者

戴伯芬(Po-Fen Tai);康雅婷(Ya-Ting Kang)

关键词

聚落保存 ; 公共空間 ; 參與觀察 ; village preservation ; public space ;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期刊名称

城市與設計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07 / 09 / 01)

页次

205 - 2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聚落保存在台灣社區營造的思潮中已經逐漸受到學界與實務界的重視。不過保存模式有日益走向因應觀光需求而形成的外衍式發展,較少針對聚落實質空間進行内導式的檢視,即以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為主軸,引導聚落保存與再發展的方向。本研究從舊港居民聚落的日常生活觀察開始,以改善舊港里居民社區生活品質做為研究目標,分為公共空間改善、歷史建物保存二部份來切入聚落空間保存的議題,並重新定位發展的意義。研究方法以實地觀察與居民訪談為主,透過對於公共空間中居民活動與行為觀察,來掌握聚落中人與空間互動的特性,再提出聚落保存與再發展計畫。在聚落發展部份,分析居民社區活動的四種公共空間型態,進而以個案方式來操作公共空間改造規劃;在聚落保存部分,針對公共與私有建物部份,研擬初步的保存策略。以舊港一個沒落的小漁村為例,可以重新思考台灣聚落保存論述與實踐的問題。

英文摘要

Village preservation in Taiwan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both from practice and academic discourse. However, heritage management for tourism has constituted a main impetus for village preservation and redevelopment. Although tourism may create financial benefits and support local business, an over-emphasis on tourist activity may result in the unbalancing of existing communities and damage to cultural identities themselves. This preservation plan for Jiougang Village is proposed in two parts: the first concerns the public spac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public life in a declining fishing village; the second focuses on the preservation of private and publ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of inhabitants, the paper suggests a preservation project instead not on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ut also for the rebuilding of the inhabitants public spac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a case study that examines the conflict between preservation and tourism within Taiwan.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新竹市文化協會,2001年,《新竹市舊港島再生計畫》,頁1-4。
  2. (1995)。竹塹史蹟查踏,竹塹文史學苑第一期學員報告。新行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3. Urry, John(2001).The Tourism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4. 方維欽口述、張德南整理(1994)。新竹市耆老訪談專輯。新竹市政府民政局。
  5. 王惠君(2003)。從世界文化資產保存思潮回顧台灣在修復上面臨之課題。2001年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選輯,:
  6. 林玉茹(1996)。清代台灣港口的空間結構。知書房出版社。
  7. 林會承(2002)。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8. 林會承(1998)。藝文資源調查作業手冊─傳統聚落與傳統建築類。文化建設委員會。
  9. 林會承(2003)。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10. 林衡道口述、陳秀芳筆錄(1983)。台灣古蹟概覽。幼獅文化出版社。
  11. 侯志仁(2003)。文化地景保存:台灣文化資產之地景範疇建構。2001年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選輯,:
  12. 施添福(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縣文化局。
  13. 倪進誠(2001)。澎湖觀光空間形塑之外在作用力分析。社會科教育學報,2001(4),73-112。
  14. 夏鑄九(1993)。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
  15. 夏鑄九、林鍬、顏亮一(1993)。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行政院文建會。
  16. 夏鑄九、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研究室編(1990)。,未出版
  17. 徐裕健、關華山(1994)。,華梵人文科技學院建築系。
  18. 張永堂編纂(1999)。新竹市志。新行市政府。
  19. 張永堂編纂(1999)。新竹市志。新行市政府。
  20. 張谷誠(1996)。新竹叢誌。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21. 郭肇立(1998)。聚落與社會。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
  22.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南天書局。
  23. 陳立台、鄧時中(1998)。南寮漁村史。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24. 陳其澎(2003)。文化資產在文化觀光中的角色:探討觀光凝視的真實性。2001年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選輯,:
  25. 陳培桂(1977)。淡水廳志。台北市文獻會。
  26. 陳錦松(1996)。頭前溪河港遷移初探。竹塹文獻,創刊號,85-113。
  27. 傅朝卿譯(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28. 黃煌雄、郭石吉(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出版社。
  29. 廖世璋(2003)。文化、認同、運動:邁向古蹟的永續保存之路。2001年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年會論文選輯,:
  30. 潘國正(1999)。頭前溪的記憶。時報文教基金會。
  31. 戴伯芬(2004)。聚落保存的論述與實踐。2004年生態暨文化地景研討會,新竹:
  32. 戴寶村(1985)。新竹縣鄉土史料。南投: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33. 戴寶村(1989)。日據時期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與變遷。台灣文獻,40(3),27-38。
被引用次数
  1. (2024)。動物倫理日常化的建構:都市公眾養雞的戰術與反身性思考。地理研究,80,1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