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學者陳志梧對20世紀末臺灣社區營造與歷史保存思維之貢獻

并列篇名

On the Contribution of Scholar Chen, Chih-wu to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he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Thinking in Taiwan in Late 20th Century

DOI

10.30008/CD.201906_(24).0007

作者

張志源(Chang, Chih-yuan)

关键词

陳志梧 ; 社區營造 ; 歷史保存 ; 近代建築史教學 ; 淡水社區工作室 ; Chen, Chih-wu ; Community Empowerment ;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 Teaching on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 Tamsui Community Studio

期刊名称

城市與設計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9 / 06 / 01)

页次

169 - 2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陳志梧(1952-1997)對臺灣社區營造與歷史保存思維的貢獻與他的人生經歷相關。在20世紀的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及社區營造的背景下,他在學術與人格的培養上,受到席德進、漢寶德及夏鑄九的影響,在人生歷程努力奮鬥與累積經驗,終於在淡水社區工作室幾年時間開展他的社會實踐。他在淡江建築學系的近代建築史教學特色獨樹一幟,偏向左翼的建築史思維,重視對資本主義與現代性如何影響近代建築史的討論。他在社區營造與建築史研究的學術貢獻,除了關於民居空間、泛文化論及生態模型為基礎的研究反省、城市空間變遷研究的方法論反省外,最重要的是對於臺灣社區營造與歷史保存思考之觀點,包括臺灣古蹟保存歷史應與臺灣特殊歷史情境一起看待、社區歷史保存的概念是對抗去歷史化、去社區化及威權體制,城市歷史保存應與社會運動連結。

英文摘要

Chen, Chih-wu (1952-1997)'s contribution to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the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thinking in Taiwan is related to his life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aiwan's cultural assets and community empowerment in the 20th century, he was influenced by Shiy, De-jinn, Han, Pao-te and Hsia, Chu-chiu in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and personality. He struggled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his life course, and finally carried out his social practice for several years in Tamsui community studio. His teaching on Moder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in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amkang University is unique, leaning to the left-wing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how capitalism and modernity influence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His academic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addition to the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residential space, cross-cultural theory and ecological models, and the reflection of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think about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in Taiwan. The viewpoints, including the preservation of Taiwan's historic sites, should be 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Taiwan's special historical context.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is to confront de-historization, de-community and authoritarian systems and urban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should be linked to social movements.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張鐵志(2008)。臺灣經濟自由化的政治邏輯:黨國資本主義的轉型與新政商聯盟 1980-2000。臺灣政治學刊,12(1),101-145。
    連結:
  2. 江大學建築系,淡水社區工作室,OURs(1996)。臺北城的新生。造園季刊,21,43-79。
  3. 林會承(201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施翠峰,1974,〈夫子變財神─思古幽情集(彰化孔子廟)〉,中國時報,頁 9。
  5. 馬以工(1977)。恆春古城搜遺(上)。房屋市場月刊,12,70-73。
  6. 張志源(2014).臺灣淡水埔頂及鼻仔頭地區歷史建築空間變遷.臺北:蘭臺出版社.
  7. 張志源抄錄,1994,〈陳志梧老師於淡江大學建築學系「近代建築史」授課筆記〉,未出版。
  8. 梁景峰(編)(1978).再見 ‧ 上國─李雙澤作品集.臺北縣:長橋出版社.
  9. 淡水社區工作室,1997,《陳志梧 1952-1997》〔陳志梧逝世之紀念冊〕,未出版。
  10. 陳志梧(1991)。袪除臺灣史的路障:歷史就是這樣保存的。中國論壇,31(12),105-120。
  11. 陳志梧(1974)。陳志梧,1974b,〈陳志梧 1974 年 10 月 18 日寫給李乾朗的書信〉,未出版。
  12. 陳志梧(1987)。文化、社會與空間:評安東尼.金 [Anthony King] 三本書 [Colonial Urban Development: Culture, Social Power and Environment ; Building and Society: Essays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 The Bungalow: The Production of a Global Culture] 及泛文化論。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3(1),197-207。
  13. 陳志梧(1975)。北方澳北方澳。境與象,2 月號,46-48。
  14. 陳志梧(1974)。陳志梧,1974c,〈陳志梧 1974 年 10 月 27 日寫給李乾朗的書信〉,未出版。
  15. 陳志梧(1976)。陳志梧,1976,〈陳志梧 1976 年 3 月 11 日寫給李乾朗的書信〉,未出版。
  16. 陳志梧(1995)。動員記憶創造城市─社區歷史保存的初步題綱。律師通訊,189,23-29。
  17. 陳志梧(1975)。陳志梧,1975c,〈陳志梧 1975 年 1 月 12 日寫給李乾朗的書信〉,未出版。
  18. 陳志梧(1975)。話說三坑仔。境與象,6 月號,35-43。
  19. 陳志梧(1974)。澎湖民居手記與其他。境與象,63(10),22-28。
  20. 陳志梧(1983)。民居空間理論模型之試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1),21-31。
  21. 陳志梧(1988)。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22. 陳志梧(1981)。一個以生態模型為基礎的規劃及設計方法簡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141-154。
  23.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臺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24. 陳信甫(採訪),劉敏耀(採訪)(1992)。在一個下著微雨的早上:訪陳志梧老師。淡江建築,15,112-117。
  25. 葉乃齊(1989)。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26.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劃研究室(1981).板橋林本源園林研究與修復.
  27. 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1983).淡水紅毛城古蹟區保存計畫.
  28. 蕭錦綿(主編)(2006).影響 200.臺北:天下雜誌.
  29. 羅敏(2013)。論臺灣學者陳志梧的社會空間理論研究。西部學刊,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