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蘇轍詩歌之審美意向

并列篇名

An Esthetic Analysis on Su-Cheh's Poems

DOI

10.7044/NHCUE.200606.0105

作者

林秀珍(Hsiu-Chen Lin)

关键词

蘇轍 ; 子由 ; 宋詩 ; 審美 ; Su-Cheh ; Tzyy-You ; Sung Dynasty ; Esthetic notions

期刊名称

新竹教育大學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06 / 06 / 01)

页次

105 - 1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歷來,學者都以蘇轍在古文上面的成就,來評論他的文學地位。事實上,蘇轍雖名列古文八大家之一,但其詩歌約有一千九百首,質、量均佳,歷代詩論都給予不錯的評價。本文,試著就前人未見著墨之處,加以分析。 探討蘇轍詩歌之審美,首先凸出「小中見大」之審美角度,關鍵在於討論宋代文化上的內省功夫,其次為「人文化成」討論人文特色的詩歌風格,次以「以醜為美」,重視內容的審美心態,最後論述「化俗為雅」,看蘇轍如何將俗語、方言融入詩歌當中。 由以上四個面向,分析蘇轍詩歌之審美精神,期待能深入剖析并發掘出蘇轍個人形塑詩歌之特色。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his achievement in old Chinese literature, scholars have been commenting on Su-Cheh's pos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for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Su-Cheh's one thousand and nine hundred poems were not neglected by poetry commenting documents in history.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a part of the poems that haven't been. The estheticism of Su-Cheh's poems focuses on four categories. First, the way he turns observed tiny objects into a big and profound source of theory. Second, the humanity thinking. Third, the way he emphasizes on interior of things instead of their appearance, thus he could regard ugly things as beautiful ones. The fourth, the way he mixes folk dialect into his poem, so the humble becomes the nob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ur methods on Su-Cheh's estheticism, this thesis looks forward to find out how he composed his poem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衣若芬(1997)。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園雅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
    連結:
  2. (1986)。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 元智大學羅鳳珠先生-「宋詩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網址
  4. (1985)。文學理論資料彙編。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5. 元脫脫撰(1980)。宋史。台北:鼎文書局。
  6. 清方東樹(1962)。昭昧詹言。台北:廣文書局。
  7. 清何文煥輯(1983)。歷代詩話。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 清章學誠(1980)。文史通義。台北:華世出版社。
  9. 清劉熙載(1988)。藝概。台北:華正書局。
  10. 漢司馬遷(1980)。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11. 丁仲祜編訂(1971)。清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
  12. 于安瀾編(1984)。畫論叢刊。台北:華正書局。
  13. 孔凡禮(2001)。蘇轍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14. 王力(1980)。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15. 王水照(2000)。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6. 王毅(1995)。園林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7. 王錫九(1993)。宋代的七言古詩。天津:人民出版社。
  18. 吉川幸次郎(1977)。宋詩概說。台北:聯經。
  19. 宋邦珍(1998)。莊子思想「以醜爲美」的審美特徵。中國國學,26
  20. 李文澤(2001)。宋代語言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21. 那志良(1991)。石鼓-我國的國寶。美育,12
  22. 周裕鍇(1997)。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
  23. 林秀珍(2002)。蘇轍題書詩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7
  24. 姚國坤、王存禮、程啓坤(1995)。中國茶文化。台北:洪葉文化。
  25. 唐君毅(1988)。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6. 高秀芳、陳宏天點校(1999)。樂城集。北京:中華書局。
  27. 國立成功大學主編(1995)。《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
  28. 張高評(1995)。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台北:洪葉文化。
  29. 張高評(2000)。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
  30. 張高評編著(1988)。宋詩論文選輯。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31. 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木鐸出版社。
  32. 曾棗莊(1996)。三蘇傳-理想與現實。台北:學海出版社。
  33. 曾棗莊、舒大綱主編(2001)。三蘇全書。北京:語文出版社。
  34. 程千帆、吳新雷著(1993)。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公司。
  35. 程東、薛東編(1993)。臨濟宗門禪。成都:成都出版社。
  36. 黃永武(1984)。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
  37. 黃錦鋐(1991)。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38. 楊慎著、王仲鏞箋證(1987)。升庵詩話箋證。上海:上海古籍。
  39. 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台北:滄浪出版社。
  40. 葛兆光(1989)。漢字的魔方。香港:中華書局。
  41. 劉惠珍(198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大中文所。
  42. 歐陽修著(1992)。歐陽修全集。北京:中國書店。
  43. 蔡仁厚(1989)。宋明理學-南宋篇。台北:學生書局。
  44. 鄧小軍(1993)。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台北:文津出版社。
  45. 錢鍾書(1988)。談藝錄。台北:書林。
  46. 繆□(1953)。詩詞散論。台北:台灣開明。
  47. 謝佩芬(1997)。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48. 嚴羽著、郭邵虞校釋(1987)。滄浪詩話校釋。台北:里仁書局。
  49. 蘇易簡(1985)。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
  50. 蘇瑩輝(1991)。試論石鼓文在中國書法上之重要性。故宮文物月刊,105
被引用次数
  1. Wu Hung-Chang,Shen Li-Bi(2007).On NESTs and Non-NESTs.嘉南學報(人文類),33,37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