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代前期吏部考功員外郎的身分背景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Kao-Gong-Yuan-Wai-Lang in Board of Civil Office (吏部考功員外郞) on the Former Tang

DOI

10.29624/CHJH.200606.0003

作者

宋德熹(Der-Hsi Sung)

关键词

唐代 ; 吏部 ; 考功員外郎 ; 升遷途徑 ; 貢舉 ; 世族 ; T'ang Dynasty ; Board Of Civil Office ; Kao-Gong-Yuan-Wai-Lang ; Transference And Promotion ; Aristocracy ; Ke-Ju Examination System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06 / 06 / 01)

页次

41 - 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代三省六部官僚體系中的吏部,執掌全國官吏的選授、勳封和考課。其中,唐代前期考功員外郎原掌天下貢舉之職,惟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由於李昂知貢舉造成選舉糾紛,於是此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由此可知,唐代前期考功員外郎在貢舉機器運轉中的重要角色。本計畫試圖以唐代前期考功員外郎的制度與人事為例,探討曾經擔任此官職者的出身背景及其升遷途徑,並進一步藉由其知貢舉時的作風與表現,以瞭解唐代前期貢舉考試的運作狀況,是否達成選拔人才、促進社會流動?抑或是由於唐代前期仍是門閥社會的遺緒,故社會流動現象不明顯?

英文摘要

This project I will attemt through the systems and personnel matters of ”Kao-Gong-Yuan-Wai-Lang” to confer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and promote ways during the Pre-Tang Dynasty. Further, I will try to through the styles and behaviors of the Zhi-Gong-Ju, to find out whether through the procession of the examination can accomplish the talent's selection, or promotion the social mobility? Or it still remains the family of power and influence, therefore,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mobility is not obviou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88)。選舉‧雜議論中。通典,17,409-410。
  2. 資治通鑑
  3. 大唐新語
  4. 新唐書
  5. 大唐六典
  6. 新唐書
  7. 新唐書
  8. 通鑑
  9. 唐國史補
  10. 大唐新語
  11. (1986)。中國史學論文選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2. 唐會要
  13. 隋唐嘉話
  14. 舊唐書
  15. (1987)。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
  16. 資治通鑑
  17. 唐語林校證
  18. 唐語林校證
  19. (1995)。中古門第觀念探微。興大歷史學報,5,36。
  20. (2003)。唐代前期門第世族的郡望與偽冒問題。興大人文學報,33,664-672。
  21. 唐語林
  22. 新唐書
  23. 舊唐書
  24. (1990)。中國史研究
  25. 太平廣記
  26. 資治通鑑
  27. 唐大詔令集
  28. 新唐書
  29. 大唐六典
  30. 舊唐書
  31. 舊唐書
  32. 新唐書
  33. (1987)。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
  34. (1995)。中古門第觀念探微。興大歷史學報,5,57-58。
  35. 唐語林校證
  36. 舊唐書
  37. 唐摭言校注
  38. 舊唐書
  39. 朝野僉載
  40. 舊唐書
  41. 唐代前期門第世族的郡望與偽冒問題
  42. 大唐新語
  43. 新唐書
  44. (1987)。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
  45. 資治通鑑
  46. 舊唐書
  47. 唐語林校證
  48. 舊唐書
  49. 宋王欽若編(1989)。宋本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50. 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1987)。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51. 唐李肇(1978)。唐國史補。台北:世界書局。
  52.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53. 唐張鷟(1979)。朝野僉載,4,95。
  54. 唐張鷟(1996)。龍筋鳳髓判。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5. 唐劉肅。大唐新語
  56. 清趙翼。陔餘叢考
  57. 尹富(1998)。抵制‧渴慕‧操縱-論唐代士族對科舉的多重態度。《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
  58. 毛漢光(1981)。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
  59. 毛漢光(1966)。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5
  60. 毛漢光(1981)。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
  61. 毛漢光(1988)。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2. 王志東(2005)。略論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的科舉變革(上)。廣西社會科學,3,89。
  63. 王志東(2005)。略論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的科舉變革(中篇)。廣西社會科學,4,97-98。
  64. 王志東(2005)。略論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的科舉變革(下篇)。廣西社會科學,5,86。
  65. 王志東。略論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的科舉變革(上)
  66. 王定保著、姜漢椿校注(2003)。唐摭言。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67. 王定保著、姜漢椿校注(2003)。唐摭言。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68. 王泠然。全唐文
  69. 任半塘(1985)。唐戲弄。台北:漢京出版社。
  70. 吳宗國(1992)。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71.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47-51。
  72. 岑仲勉。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
  73. 岑仲勉(1984)。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4. 岑仲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5. 岑仲勉。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
  76. 岑仲勉。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
  77. 谷川道雄。武后朝末年より玄宗朝初年にいたる政爭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14(4),53-61。
  78. 卓遵宏(196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79. 卓遵宏。唐代進士與政治
  80. 卓遵宏。唐代進士與政治
  81. 孟二冬(2003)。登科記考補正。北京:燕山出版社。
  82. 侯力。論永徽至天寶年間的科舉改革-兼論唐代科舉的定型化問題
  83. 侯力(1997)。論永徽至天寶年間的科舉改革-兼論唐代科舉的定型化問題。湘潭大學學報,6,37。
  84. 侯力。論永徽至天寶年間的科舉改革-兼論唐代科舉的定型化問題
  85. 胡可先(1998)。《郎官石柱題名考》補正(司封郎中、員外郎部分)。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86. 胡可先(2001)。《郎官石柱題名考》金部郎中補正。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87. 胡可先(1997)。《郎官石柱題名考》補正(左司郎中、員外郎部分)。文教資料,3
  88. 胡如雷(1997)。隋唐政治史論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89. 孫國棟(1978)。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香港:龍門書店。
  90. 孫國棟(1978)。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香港:龍門書店。
  91. 孫國棟(1978)。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香港:龍門書店。
  92. 宮崎市定(1977)。九品官人法研究。京都:同朋舍。
  93. 徐松(1998)。登科記考。北京:中華書局。
  94. 烏廷玉(1995)。兩晉南北朝世族門閥的特徵。史學集刊,1,26-28。
  95. 耕望(1991)。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96. 高師明士。隋唐貢舉制度
  97. 高師明士(1999)。隋唐貢舉制度。台北:文津出版社。
  98. 張九齡。曲江集
  99. 張九齡。全唐文
  100. 張兆凱(1995)。唐代科舉制度的流弊與衣冠子弟的入仕選擇。益陽師專學報,1,40-43。
  101. 張邦煒(1986)。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02. 淺水(2002)。從74位狀元的家世看唐代科舉的實際選才範圍。孝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5),46。
  103. 許友根(2005)。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狀元再考。台州學院學報,5(36),57。
  104. 許友根。唐代科舉舞弊原因初探
  105. 許友根(2002)。唐代科舉舞弊原因初探。海南師範學院學報,6,73-77。
  106. 陳寅恪(1982)。陳寅恪先生文集。台北:里仁出版社。
  107.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文集
  108. 傅師樂成(1980)。隋唐五代史。台北:眾文圖書。
  109. 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10.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
  111.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
  112. 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13. 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14. 傅璇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15. 傅璇琮主編(1987)。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116. 傅璇琮主編(1995)。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
  117. 勞格、趙鉞(1995)。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二種)。北京:中華書局。
  118. 黃永年。唐代史事考釋
  119. 黃永年(1998)。唐代史事考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20. 愛宕松男(1987)。東洋史學論集。東京:三一書房。
  121. 愛宕松男(1987)。東洋史學論集。東京:三一書房。
  122. 萬繩楠(1994)。武則天與進士新階層。中國史研究,3,93-98。
  123. 趙翼。陔餘叢考
  124. 劉餗(1979)。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
  125. 鄭欽仁(1982)。中國文化新論《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26. 橫田滋。武周政權成立之前提。東洋史研究,14(4),28。
  127. 築山治三郎(1967)。唐代政治制度の研究。東京:同朋舍。
  128. 閻文儒(1989)。唐代貢舉制度。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129. 閻守城、趙和平整理(1984)。歷史研究
  130. 顏真卿。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