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1980年以來新校本新舊《唐書》校勘研究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the Textual Criticism of the Shintangshu(新唐書) and Jiutangshu(舊唐書) since 1980

DOI

10.29624/CHJH.200711.0006

作者

詹宗祐(Tsung-Yu Chan)

关键词

新唐書 ; 舊唐書 ; 唐史 ; 古籍校勘 ; 校勘學 ; Shintangshu新唐書 ; Jiutangshu舊唐書 ; Tang Dynasty ; Correction of Ancient Books ; Textual Criticism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7 / 11 / 01)

页次

177 - 2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二十五史是歷史學研究最基礎的史料來源,1978年新校本二十五史由北京中華書局陸續出版以後,改變了現代史學研究中的版本學問題,新校本二十五史成為史學研究者的共通版本,而這些年來其他的古籍也紛紛出版新校注本,蔚為一股風潮。但也因為傳統古籍從刻本變成標點校注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複雜的古版本問題,諸多研究者紛紛提出對於二十五史點校本的異議,使得新校本二十五史自出版以來,反而衍申出更多的校勘問題,因此,目前北京中華書局已決定開啟二十五史的重新點校工程。 本文透過目前已刊行的有關新校本新舊《唐書》的校勘文章著手,探討自1980年以來新校本新舊《唐書》的校勘問題,先論為何近三十年來校勘論文蓬勃發展成果豐碩的原因;次論近年來新舊《唐書》校勘的主要成果集中在那些面向,有那些重要的論著;第三,探討近年來新舊《唐書》校勘成果的問題;最後則提出對於新舊《唐書》校勘的未來展望,筆者以為建立一個網路上的公開平台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以上對於近年來校勘新舊《唐書》意見,希望對於新舊《唐書》及二十五史的校勘都能有所幫助。

英文摘要

Twenty-five Histories are the basic history materials in history study. Since 1978 Zhonghua Book Company published the new edition of Twenty-five Histories have become the standard edition in scholars of history. Therefore the new editions of ancient books have become an academic atmosphere in those years. But change the ancient books to new edition books have two questions, one is the different vision in edition about scholars, the other is the complex edition problems of ancient books. There have create many questions since the new edition of Twenty-five Histories. Zhonghua Book Company want to reprint newly textual criticism should be facing this question.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textual criticism since the new edition of Shintangshu (新唐書) and Jiutangshu (舊唐書) in 1978. Firstly, to explain the reason of the fruitful achievement on the articles about textual criticism is so rich. Secondly,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main chief focus on about textual criticism of Shintangshu and Jiutangshu. Thirdly, discuss the deficiency of the textual criticism of Shintangshu and Jiutangshu. Finally, this article thinks to establish an open platform in internet is the best method in future. Opinions of the textual criticism in Shintangshu and Jiutangshu in those years hope to have help to the textual criticism about Shintangshu and Jiutangshu spread to Twenty-five Histor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92)。古典文獻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
  2. (2003)。《舊唐書》斠補舉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2,361-425。
  3. (2001)。唐永貞年間翰林學士考論。燕京學報,10
  4. (1987)。《晉書‧天文志》校補。華中師大學報,144-151。
  5. (2001)。《新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志之部。建國學報,20,27-36。
  6. (1995)。《舊唐書·地理志》同、丹、慶三州和鳳翔府部分糾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60。
  7. (1995)。《舊唐書·穆宗本紀》長慶元年紀日紀事考辨。文獻,252-256。
  8. (2005)。《舊唐書‧地理志》西南地區正誤。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40-143。
  9. (2001)。唐永貞年間翰林學士考論。中國文化研究,秋之卷
  10. (1988)。《南齊書‧天文志》補校。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1. (1999)。《舊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列傳之部。建國學報,18,159-178。
  12. (1987)。唐書校讀偶拾。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
  13. (2002)。唐憲穆以朝翰林學士考論。文史,3
  14. (1987)。《南齊書‧天文志》「天象記時」辨誤。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4-27。
  15. (1985)。《新唐書·百官志》關於禁衛軍的幾點錯誤記載。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9
  16. (2001)。《新唐書‧寧遠傳》疏證。西域研究,19-29。
  17. (1999)。《舊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志之部。建國學報,18,143-158。
  18. (2002)。《舊唐書‧經籍志》著錄書名考誤。古籍整理研究學刊,92-95。
  19. (2006)。兩《唐書》記事辨誤。文史,2,133-154。
  20. (2003)。古典文獻研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21. (2007)。《新唐書》糾謬二則。古籍整理與研究學刊,34-37。
  22. (2000)。《新唐書‧西域傳》所記「曹國」考。浙江師大學報,46-50。
  23. (1994)。《舊唐書‧地理志》延、綏、銀、靈、會、麟諸州部分糾謬。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30。
  24. (2002)。《舊唐書‧經籍志》研究三題。古籍研究,58-65。
  25. (2006)。《舊唐書‧經籍志》增補《古今書錄》考。中國典籍與文化
  26. (2006)。兩《唐書》掇誤。文獻,3,3-14。
  27. (1999)。近二十年(1978-1998)新校本二十五史內文校正論著索引-中古之部。漢學研究通訊,18(4),526-537。
  28. (1994)。新舊《唐書·地理志》今山東部分糾繆。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3-25。
  29. (1992)。《舊唐書·地理志》總敘部分糾謬。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
  30. (2001)。讀石札記。文獻。
  31. (1988)。《宋書‧天文志》校勘記。《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二)
  32. (2006)。增補唐五代文史叢考。安徽:黃山書社。
  33. (2001)。《新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表之部。建國學報,20,37-47。
  34. (1996)。《新唐書‧地理志》糾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50。
  35. (1998)。《舊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本紀之部。建國學報,17,71-87。
  36. (2004)。《舊唐書‧地理志》勘誤(續)。江海學刊,117。
  37. (2006)。近二十年來新校本二十五史內文校正論著索引增補-中古之部。書目季刊,40(3),81-100。
  38. (2001)。唐代墓誌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1997)。潘鏞《舊唐書食貨志箋證》補證。建國學報,16,73-88。
  40. (1994)。《舊唐書‧地理志》京師、京兆府和華州部分糾謬。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50。
  41. (1983)。唐代的度支使與支度使。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59-65。
  42. (1982)。隋唐《地理志》陝西地理誤述考訂。人文,82-87。
  43. (象牙塔:國史探微)網站
  44. (1996)。《新唐書‧地理志》糾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4
  45. (2004)。《舊唐書‧地理志》勘誤(續)。江海學刊,137。
  46. (1982)。隋唐《地理志》湖北地理誤述考訂。江漢論壇,71-73。
  47. (1982)。隋唐《地理志》廣西地理誤述考訂。學術論壇,81-86。
  48. (2006)。《舊唐書‧經籍志》「增補《古今書錄》」說辨誤。中國典籍與文化,9-15。
  49. (2004)。《舊唐書‧經籍志》集部脫漏書十三種。文學遺產,128-130。
  50. (2003)。《舊唐書‧經籍志》經部脫漏書考証。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79-80。
  51. (1988)。唐誌校史。文史,29,171-190。
  52. (1982)。隋唐《地理志》考辨。華中師院學報,增刊,36-75。
  53. (2004)。《舊唐書》勘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3,237-261。
  54. (2006)。《舊唐書‧地理志》糾謬二則。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6。
  55. (1981)。兩《唐書》校勘拾遺。文史,12,63-75。
  56. 唐翰林學士記事辨誤。燕京學報,16
  57. (2000)。《新唐書》史文校正整理初稿-紀、傳之部1980-1999。建國學報,19,39-47。
  58. (2001)。唐代宗朝翰林學士考論。中華文史論叢,3
  59. (2006)。唐志叢考。文獻。
  60. 丁福林(2002)。宋書校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1. 卞孝萱(1986)。唐代文史論叢。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灶。
  62. 卞孝萱。新版《舊唐書》漏校一百例。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2,169-187。
  63. 方積六。《舊唐書》點校補正零拾。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5,111-119。
  64. 牛繼清(2001)。《舊唐書‧經籍志》史部脫漏書勾沈。史學史研究,53-59。
  65. 王京陽(1994)。中華標點本《舊唐書·蘇懷傳》校記中的一處脫誤。人文,4,21。
  66. 王忠(1958)。新唐書吐蕃傳箋證。北京:科學出版社。
  67. 王欣(1989)。《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長孫氏世考。北朝研究,98-101。
  68. 任爽(1994)。新舊《唐書》本紀干支比誤。古籍整理研究學刊,37-42。
  69. 牟懷川(1994)。溫庭筠改名案詳審-兼辨兩《唐書‧溫庭筠傳》之誤。文史,38,181-202。
  70. 吳玉貴(1988)。唐代西域「火燒城」辨誤。文史,31,325-327。
  71. 吳玉貴(2002)。《舊唐書》拾誤。周秦漢唐研究,1,127-139。
  72. 吳玉貴(1994)。資治通鑑疑年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3. 吳玉貴(2003)。《舊唐書》斠補舉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2,361-425。
  74. 吳在慶(1995)。唐五代文史叢考。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75. 吳松弟(2004)。兩唐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76. 吳松弟(1992)。《舊唐書·地理志》總敘部分糾謬。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49-250。
  77.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行的全國古籍整理研究所青年學者研討會
  78. 吳楓(1987)。隋唐歷史文獻集釋。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79. 吳澤(1991)。《新唐書·藩鎮列傳》考校記。史學史研究,15-23。
  80. 吳澤(1992)。《新唐書·方鎮表》考校記。史學史研究,1
  81. 李春祥(2006)。兩唐書《渤海傳》比較研究。學習與探索
  82. 李恭(1985)。兩《唐書》標點商榷。天津師大學報,87-95。
  83. 李國祥、彭益林著(1988)。《隋書‧天文志》斠證。古籍整理與研究,115-121。
  84. 李燕捷(1993)。唐蘭陵公主及李承乾、李泰生卒年考。歷史教學,51。
  85. 李錫甫(1983)。新舊《唐書‧地理志》考異。國立編譯館館刊,12(1),147-205。
  86. 周紹良(1987)。唐志叢識。文博。
  87. 周紹良(1985)。唐誌叢考。中華文史論叢。
  88. 周紹良(1992)。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9. 周維衍(1990)。隋唐兩女國-兩《唐書‧東女國》辨證。歷史地理,8,204-211。
  90. 武秀成(2002)。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91. 武秀成(1990)。古典文獻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
  92. 武秀成(2003)。《舊唐書》辨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3. 俞鋼(1990)。歷史文獻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
  94. 施和金(1982)。《隋書·地理志》考辨釋例。華中師院學報,67-75。
  95. 段塔麗(1996)。《新唐書》糾謬二則。陝西師大學報,103。
  96. 段塔麗(1994)。《新唐書·賈曾傳》辨誤一例。陝西師大學報,118。
  97. 段塔麗(1997)。《舊唐書·郝處俊傳》刊誤一則。陝西師大學報,58。
  98. 段塔麗(1996)。兩《唐書》訂補三則。陝西師大學報,132。
  99. 段塔麗(1996)。《舊唐書·孫處約傳》糾謬。史學月刊,41。
  100. 段塔麗(1998)。兩《唐書》訂補二則。陝西師大學報,71。
  101. 段塔麗(1993)。《舊唐書·杜審言傳》辨誤一則。陝西師大學報,108。
  102. 段塔麗(1997)。《舊唐書》辨誤一則。陝西師大學報,169。
  103. 胡可先(1998)。《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補正。徐州師大學報,3,99-103。
  104. 胡戟主編(1997)。隋唐五代論著目錄(1982-1995)。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05. 胡寶華(1987)。《舊唐書·玄宗紀》正誤。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
  106. 孫機(2001)。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
  107. 孫機(2001)。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
  108. 徐宏件(2005)。《舊唐書‧地理志》地名校誤一則。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3。
  109. 馬茂元(1980)。讀兩《唐書·文藝(苑)傳》札記。文史,8,141-158。
  110. 馬興榮(1994)。《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校議。徐州師院學報,87-91。
  111. 涂家飛(1994)。《舊唐書‧刑法志》校議。文教資料,122-124。
  112. 張固也(1996)。新唐書藝文志補。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113. 張國剛(1993)。《隋書》兩《唐書》〈職(百)官志〉校讀拾零。南開學報,4
  114. 張晚霞(2002)。《舊唐書‧經籍志》集部脫漏書十三種。古籍研究,66-68。
  115. 許序雅(2000)。《新唐書‧石國傳》考辨。貴州師範大學學報,44-47。
  116. 許道勛、趙克堯(1984)。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湖南人民出版社。
  117. 郭德靜(2003)。新舊《唐書》時日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57。
  118. 陳尚君(1986)。《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補二則。中華文史論叢,105-117。
  119. 傅璇琮(2004)。唐翰林學士記事辨誤。燕京學報,16,247-259。
  120. 傅璇琮(2000)。唐玄肅兩朝翰林學士考論。文學遺產,4
  121. 傅璇琮、張忱石、許逸民(1981)。兩《唐書》校勘拾遺。文史,12,63-75。
  122. 彭益林(1987)。《宋書‧天文志》紀時正誤。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23。
  123. 渠紅岩(2004)。《舊唐書‧文苑傳》指瑕。徐州教育學院學報,60-61。
  124. 黃永年(2002)。唐史史料學。上海:上海書店。
  125. 楊育棠注釋(1984)。舊唐書刑法志注釋。北京:群眾出版社。
  126. 楊保隆(1984)。新舊《唐書·渤海傳》考辨。學習與探索,123-133。
  127. 楊德華著(2000)。《舊唐書》時日校補二則。中國史研究,48。
  128. 葉樹仁(1998)。讀點校本兩《唐書》札記五則。首都師大學報,57-58。
  129. 董文武(1989)。點校本《舊唐書·經籍志》漏校舉例。河北師院學報,90-94。
  130. 熊飛(1995)。戴叔倫生平考補。華中師大學報,91-96。
  131. 趙呂甫(1995)。《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訂補。四川師範學院學報,21-27。
  132. 趙望秦(2001)。兩《唐書》標點糾誤八則。文教資料,131-135。
  133. 趙超(1998)。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北京:中華書局。
  134. 劉青平(2000)。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135. 劉俊文(1986)。《新唐書·刑法志》証誤。中華文史論叢,2,75-103。
  136. 劉俊文(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137. 劉俊文(1999)。唐律疏議(校點)。北京:法律出版社。
  138. 劉美崧(1988)。兩唐書回紇傳回鶻傳疏證。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39. 劉美崧(1992)。歷史文獻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
  140. 劉璞、寧欣(2003)。鄭氏墓志釋讀-《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校補四則。中國歷史與文物,63-67。
  141. 潘明福(2005)。《新唐書‧宗室世系表》匡補。貴州大學學報,95-102。
  142. 潘鏞(1989)。舊唐書食貨志箋證。陜西:三秦出版社。
  143. 魯才全(2000)。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144. 盧華語(2004)。《舊唐書‧地理志》勘誤一例。江海學刊,33。
  145. 羅靈山(1999)。兩《唐書》中的李翰傳有誤。中國文學研究,95。
  146. 譚英華(1998)。兩唐書食貨志校讀記。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147. 嚴耕望(1956)。舊唐書本紀拾誤。新亞學院學報,2(1)
  148. 顧乃武(2005)。《舊唐書》標點勘誤一則。中國史研究,58。
  149. 顧吉辰(1990)。新舊《唐書‧刑法志》訂誤。漢中師院學報
  150. 顧敦信(1982)。標點本兩《唐書》校勘拾零。中國史研究,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