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二二八事件的善後與賠償-以“延平學院復校”為例

并列篇名

The Recovery and Compensation for 228 Incident: An Example from the Recovery of Yen-Ping College

DOI

10.29624/CHJH.200808.0006

作者

黃秀政(Hsiu-Cheng Huang);蕭明治(Ming-Chih Hsiao)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 賠償 ; 朱昭陽 ; 延平學院 ; 228 Incident ; Compensation ; Chu Chao-Yang ; Yen-Ping College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08 / 08 / 01)

页次

135 - 1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95年10月,行政院成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專責辦理二二八事件的善後與賠償事宜。十三年來,有關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賠償申請的處理雖已告一段落,但相較於當時受害教育文化機構之一的延平學院,其善後與賠償問題,至今仍未獲解決。本文即以延平學院為例,希望透過該學院復校的艱辛歷程,喚起社會各界對此問題的關切與重視。 延平學院作為戰後初期臺灣人創辦的第一所私立大學,其所背負的是當時臺灣青年學子的希望。但是由於招生之盛況,以及師生濃厚的省籍色彩,讓執政當局深感不安,導致日後慘遭關閉;接著,在威權統治的白色恐怖時期,相關師生並分遭拘捕監禁。然而,該學院創辦人朱昭陽卻未因此退縮,仍一而再、再而三地持續五十餘年來的復校努力。 儘管延平學院已於2003年8月獲得總統頒授回復名譽證書,得以平反過去污名化的印記,但實際上的恢復學校原狀,以及賠償師生人身自由、學校財物的部份,仍遙遙無期。因此,相關條例的修正與政府機關的積極協助,才是處理受害的教育文化機構善後與賠償問題之關鍵所在。

英文摘要

The monetary compensation and spiritual consolation programs for victims of 228 Incident have launched for several years. The recovery and compensation issues for destroye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uring 228 Incident, however, are still pending. This article plans to take the difficult reconstructing progresses Yen-Ping College had gone through as an example in hoping to arouse the public's attentions and concerns on the recovery and compensation work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Yen-Ping College is the first university established by Taiwanese after WWII. The established of Yen-Ping College brought young Taiwanese students hopes for prosperous future. However, the high enrollment rate and the specific ethnic students and faculty bodies made the authorities uncomfortable. This in turn resulted in the later shut down of university and many students and faculty were arrested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Despite the unfavorable situations around, Chu Chao-Yang, the founder of Yen-Ping College kept seeking ways to recover the Yen-Ping College. Although Yen-Ping College finally reinstated school's reputation from President's recognition award in 2003, many compensation issues regarding to students and faculty victims and school properties are still unsolved. Therefore, the amendment of relative acts and the assistances from government are the keys to handle the compensation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1946)。私立延平學院招生。臺灣新生報(1946/09/04)。
  2. (1950)。新生臺灣建設研究會解散啟事。中央日報(1950/01/28)。
  3. 中央社(1947)。延平學院奉令封閉。臺灣新生報(1947/03/21)。
  4. 立法院秘書處編印(1996)。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案。臺北市:立法院秘書處。
  5. 朱昭陽口述、林忠勝撰述(1994)。朱昭陽回憶錄。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6. 朱耀源主編(2006)。不滅的暗夜螢光:承先啟後六十年的延平學院奮鬥史。臺北市:財團法人延平昭陽文教基金會。
  7.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2005)。二二八事件受難案件處理報告書。行政院公報,11(33),3455-3456。
  8. 沈懷玉訪問、鍾玉霞記錄、呂芳上主持(1999)。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9. 邱燕玲專題報導(1998)。因一本筆記本與延平學院結緣:翁金珠與劉峰松的一段心路歷程。民眾日報(1998/01/02)。
  10. 徐南號主編(2002)。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
  11. 翁金珠、楊振隆總編輯(2007)。「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立法爭議與影響的研究。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臺北市:
  12. 張炎憲、曾秋美訪問、張嘉元記錄(2002)。一個時代的遊俠:劉明-劉心心口述歷史紀錄。臺灣史料研究,19,210-213。
  13. 許雪姬、張隆志、陳翠蓮訪談、賴永祥、鄭麗榕、吳美慧、蔡說麗記錄(2007)。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14. 陳君愷、延平中學創校五十週年紀念專輯編輯委員會編(1996)。延平中學創校五十週年紀念專輯。臺北市:私立延平中學。
  15. 陳舜芬、賴澤涵、黃俊傑主編(1991)。光復後臺灣地區發展經驗。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6. 陳翠蓮(2008)。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17. 陳翠蓮。戰後臺灣菁英的憧憬與頓挫:延平學院創立始末。臺灣史研究,13(2)
  18. 陳翠蓮。二二八事件後被關閉的兩所臺灣人學校。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
  19. 陳翠蓮訪問記錄。宋文彬先生口述訪問紀錄。臺灣史料研究,28,196。
  20. 陳翠蓮訪問記錄(2006)。宋文彬先生口述訪問紀錄。臺灣史料研究,28,194-195。
  21. 傅素芬編(2003)。螢光曲:延平之父朱昭陽之歌。臺北市:財團法人延平昭陽文教基金會。
  22. 曾秋美、尤美琪訪問/記錄、朱耀源主編。徐世通先生訪問紀錄。不滅的暗夜螢光:承先啟後六十年的延平學院奮鬥史。
  23. 黃秀政、蕭明治訪問、蕭明治記錄。訪朱耀源董事長談延平學院的復校。二二八會訊,15
  24. 黃秀政、蕭明治訪問、蕭明治記錄(2008)。訪朱耀源董事長談延平學院的復校。二二八會訊,15
被引用次数
  1. 黃秀端(2008)。政治權力與集體記憶的競逐—從報紙之報導來看對二二八的詮釋。臺灣民主季刊,5(4),12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