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長慶元年幽州的軍變-從史料撰寫的層面看

并列篇名

The Mutiny at Youzhou in 82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iling Historical Records

DOI

10.29624/CHJH.201206.0005

作者

陳磊(Lei Chen)

关键词

幽州 ; 張弘靖 ; 軍變 ; 河北藩鎮 ; 河朔「胡化」說 ; Youzhou ; Zhang Hong-jing ; mutiny ; the Military Governors in Hebei ; the theory of "huhua" in Hebei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2 / 06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唐廷抓住幽州藩帥劉總歸朝的機會,委派宣武軍節度使張弘靖出任盧龍軍節度使。但新幕府到幽州後僅不足兩月,就發生了囚藩帥,殺從事的軍變。傳統史籍由於客觀條件和主觀取向的限制,對這次兵變的記載並不詳確,造成後人對其起因的認識有所偏頗。筆者通過排比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相關史料,運用語境化的解讀方式,重新對事件本身及史籍的撰述方式作出評估。由此得出結論:該軍變為譁變性質,由弘靖幕府對幽州軍士處罰失當所引起,與所謂幽州過度「胡化」的問題關係不大。

英文摘要

By the imperial court, Zhang Hong-jing 張弘靖 was appointed as the new military governor of Youzhou 幽州 since Liu Zong 劉總, the former governor, paid allegiance to the court in 821 AD. After Zhang Hong-jing arrived at Youzhou, a rebellion occurred, in which he was kept in captivity and some of his officers were killed.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is event are neither detailed nor accurate due to the confines of the compilers'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subjective intentions. This ma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event. This paper re-arranges the records and adopts a close reading to evaluate them. We consider that the rebellion is a munity which occurred without premeditation, and it is triggered by the punishment upon an officer of Youzhou army. The so-called ”huhua 胡化” is unlikely relevant to this mun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劉後濱、張耐冬(2003)。陳寅恪的士大夫情結與學術取向。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368。
    連結:
  2. 宋王溥(1991)。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註(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4.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註(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5.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註(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6.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註(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7. 宋范祖禹、宋呂祖謙音注(1958)。唐鑑(附考異)。北京:商務印書館。
  8. 宋歐陽脩、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 宋歐陽脩、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0. 宋歐陽脩、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1. 宋歐陽脩、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2. 宋歐陽脩、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3. 宋歐陽脩、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4.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5.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6.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7.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8.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9.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0.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1.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2.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3.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4.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6.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7.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8.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9.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30.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31.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32.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33. 後晋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34. 唐姚汝能、曾貽芬點校(2006)。安祿山事迹。北京:中華書局。
  35. 王永興(1998)。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 王永興(2006)。唐代後期軍事史略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7. 吳廷燮(1980)。唐方鎮年表。北京:中華書局。
  38. 周紹良編(1992)。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屈守元編、常思春編(1996)。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40. 陳寅恪(2002)。陳寅恪集.講義及雜稿。北京:三聯書店。
  41. 陳寅恪(1988)。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寫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2. 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北京:三聯書店。
  43. 黃正建(2004)。王涯奏文與唐後期車服制度的變化。唐研究,北京:
  44. 黃永年(1985)。〈舊唐書〉與〈新唐書〉。北京:人民出版社。
  45. 黃永年(2004)。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6. 黃永年(1981)。論安史之亂的平定和河北藩鎮的重建。中國古代史論叢,福州:
  47. 黃永年(2004)。文史存稿。西安:三秦出版社。
  48. 雷聞(2009)。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北京:三聯書店。
  49. 榮新江(2001)。安祿山的種族與宗教信仰。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北京:
  50. 榮新江(2004)。安史之亂後粟特胡人的動向。暨南史學,廣州:
  51. 劉俊文(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52. 鍾焓(2005)。安祿山等雜胡的內亞文化背景─兼論粟特人的「內亞化」問題。中國史研究,2005(1),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