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試論「化外人」與文化認同-以八世紀的渡唐日本人為例
|
并列篇名
|
A Study on "Persons Beyond the Pale of Civilization" and Their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Using Japanese who Went to China in the 8th Century as Example
|
DOI
|
10.29624/CHJH.201206.0007
|
作者
|
嚴茹蕙(Ju-Hui Yen)
|
关键词
|
唐律 ; 化外人 ; 遣唐使 ; 文化認同 ; Tang Code ; Huawairen ; Japanese Envoy (kentōshi) ; Cultural Identity
|
期刊名称
|
興大歷史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25期(2012 / 06 / 01)
|
页次
|
69
-
10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拙稿選擇唐朝為時代背景,以《唐律疏議》中對化外人群的規範法條為發想,先討論華夏文化和「化外人」的範圍,界定出邊緣後,再以八世紀時期的日本為背景,選擇數名曾在唐與日本之間往來的代表性人物作為研究對象,依時間順序先後,試圖藉這些代表性人物在文獻留下的記錄,簡要討論他們早期在日本或唐代社會中生活的經歷、對唐文化的學習與認同,以及日後對日本文化產生的影響,進而說明日本對唐文化的認同情形。
|
英文摘要
|
I discuss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Tang culture in Japan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scop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ersons beyond the pale of civilization” (huawairen) in Tang dynasty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regulations against huawairen in the Tang Code. The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Japanese figures that had travelled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8th century are chosen as subjects of study. Chronologically ordered literatures written by them are used to study their early lives in Japan or Tang society, their processes of learning the Tang culture, their identifications with it,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Japanese culture later.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金相範(2010)。唐代後期揚州的發展和外國人社會。師大歷史學報,44,37-66。
連結:
-
(唐)思托撰,《延曆僧錄第一‧高僧沙門榮叡傳》
-
(日)阿闍梨皇圓撰,《扶桑略記》第六「(聖武天皇)天平七年(735)四月」條,收入《國史大系》冊6(東京:經濟雜誌社,1897),頁558。
-
《日本紀略》〈前篇十三〉頁369。
-
(日)舍人親王等奉敕撰,坂本太郎、井上光貞、家永三郎、大野晉校注,《日本書紀》(五)卷29,頁422。
-
(唐)思托撰,《延曆僧錄》第二〈勝寶感神聖武皇帝菩薩傳〉
-
(日)舍人親王等奉敕撰,坂本太郎、井上光貞、家永三郎、大野晉校注,《日本書紀》(四)卷22,頁462,頁463-464,頁470。
-
(日)藤原基經等奉敕撰,《日本文德天皇實録》卷8,收入《國史大系》冊3(東京:經濟雜誌社,1897),頁542。
-
(宋)朱彧,《萍洲可談》卷2(收入王雲五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頁19)
-
(日)筒井英俊編,《東大寺要録》卷1〈本願章第一〉(大阪:全國書房,1944)頁21-23。
-
元黎崱、武尚清校(1995)。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
-
宋王欽若、宋楊億(1989)。宋本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
-
宋王溥(2006)。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王溥(2006)。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王溥(2006)。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司馬光編、元胡三省音註(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
東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
東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
後晉劉昫、中華書局點校(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
後晉劉昫、中華書局點校(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
唐李林甫、陳仲夫點校(1992)。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點校(1983)。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
-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點校(1983)。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
-
唐長孫無忌、劉俊文點校(1983)。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
-
唐張鷟、中華書局點校(1979)。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
-
唐張鷟、中華書局點校(1979)。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
-
唐蕭嵩、池田溫解題(1972)。大唐開元禮附大唐郊祀錄。東京:古典?究會。
-
晉郭璞注、宋刑昺疏、十三經整理委員會整理(2000)。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中華書局點校(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
清王琦注(1977)。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
清孫希旦、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
清孫星衍、陳抗點校、盛冬鈴點校(1986)。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
清孫詒讓、王文錦點校、陳玉霞點校(1987)。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
漢司馬遷、中華書局點校(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
戰國呂不韋編、張雙棣譯注(1986)。呂氏春秋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中華書局點校(1997)。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
中華書局點校(1997)。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
中華書局點校(1997)。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
井上秀雄(1991)。古代日本人の外國觀。東京:學生社。
-
仁井田陞(1980)。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
天一閣博物館校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天聖令整理課題組校證(2006)。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太田晶二郎(1972)。《天地祥瑞志》略說─附けたり、所引の唐令佚文─。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報,7,7-8。
-
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編(1958)。大正藏。臺北:中華文化佛教館影印大藏經委員會。
-
木宮泰彦(1972)。日華文化交流史。東京:富山房。
-
王小甫(2011)。唐五代北邊的內外之際與國家認同。唐研究,16,1-26。
-
王明珂(2006)。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
古瀨奈津子(2008)。遣唐留學生と日本文化の形成。東アジア世界史研究センター年報,1,43-49。
-
古瀨奈津子(2003)。遣唐使の見た中囯。東京:吉川弘文館。
-
安藤更生(1989)。鑑真。東京:吉川弘文館。
-
池田温(2002)。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流史。東京:吉川弘文館。
-
西嶋定生(1962)。古代東アジア世界と日本。東京:岩波書店。
-
利光三津夫(1961)。津の研究。東京:明治書院。
-
李宗侗註譯、葉慶炳校訂(1976)。春秋公羊傳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
杉本直治郎(2006)。阿倍仲麻呂傳研究。東京:勉誠。
-
汪向榮(1989)。古代的中國與日本。北京:三聯書店。
-
汪向榮(1985)。中日關係史文獻論考。長沙:岳麓書社。
-
周一良(1990)。中日文化關係史論。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
宗性編(2000)。日本高僧傳要文抄。東京:吉川弘文館。
-
屈守元編、常思春編(1996)。韓愈全集校注。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
岩橋小彌太(1973)。律令叢説。東京:吉川弘文館。
-
武安隆整理(1985)。遣唐使。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金子修一(2009)。則天武后と杜嗣先墓誌─粟田真人の遣唐使と關連して─。國史學,197,1-4。
-
紀貫之編、竹岡正夫(1976)。古今和歌集全評譯。東京:右文書院。
-
真人元開、汪向榮校注(1995)。唐大和上東征傳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
高明士(2007)。也談中華法系。中華法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
高明士(2008)。天下秩序與「天下法」─以隋唐的東北亞關係為例。法制史研究,14,1-48。
-
高明士(2008)。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高明士(2003)。從律令制看唐宋間的演變。臺大歷史學報,32,11。
-
高明士(2003)。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原夏野(1974)。令義解。東京:吉川弘文館。
-
清原夏野(1974)。令義解。東京:吉川弘文館。
-
盛邦和(1988)。內核與外緣─中日文化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
陳惠馨。《唐律》「化外人相犯」條及化內人與化外人間的法律關係。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
-
陳惠馨(2006)。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
陳鐵民校注(1997)。王維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
傅樂成(1977)。唐代夷夏觀念之演變。漢唐史論集,臺北:
-
森公章(1998)。古代日本の對外認識と通交。東京:吉川弘文館。
-
森公章。遣唐使の光芒─東アジアの使者。
-
森公章(2008)。遣唐使と古代日本の對外政策。東京:吉川弘文館。
-
菅野真道、青木和夫校注、稻岡耕二校注、笹山晴生校注、白藤禮幸校注(1990)。續日本紀。東京:岩波書店。
-
菅野真道、青木和夫校注、稻岡耕二校注、笹山晴生校注、白藤禮幸校注(1990)。續日本紀。東京:岩波書店。
-
菅野真道、青木和夫校注、稻岡耕二校注、笹山晴生校注、白藤禮幸校注(1990)。續日本紀。東京:岩波書店。
-
菅野真道、青木和夫校注、稻岡耕二校注、笹山晴生校注、白藤禮幸校注(1990)。續日本紀。東京:岩波書店。
-
菅野真道、青木和夫校注、稻岡耕二校注、笹山晴生校注、白藤禮幸校注(1990)。續日本紀。東京:岩波書店。
-
圓仁、顧承甫點校、何泉達點校(1986)。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圓仁、顧承甫點校、何泉達點校(1986)。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楊一凡編(2005)。中國律學文獻。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楊曾文(1995)。日本佛教史。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
楊聯陞(1983)。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
鈴木靖民(2010)。遣唐使と古代の東アジア。遣唐使船の時代─時空を駆けた超人たち,東京:
-
榎本淳一(2010)。來日した唐人たち。遣唐使船の時代─時空を駆けた超人たち,東京:
-
劉俊文(1996)。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
-
劉學銚(2005)。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
編纂者不明、小島憲之校注(1964)。懷風藻。東京:岩波書店。
-
錢大群(2007)。唐律疏義新注。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懷校鋒點校(1999)。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
-
藤原佐世(1984)。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藤原明衡編、大曾根章介校註、金原理校註、後藤昭雄校註(1992)。本朝文粹。東京:岩波書店。
|
被引用次数
|
-
(2024)。唐律以降「化外人」概念及律法演變研究。發展與前瞻學報,43,6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