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代士人的臨終場景初探-以兩京地區的墓誌書寫為中心

并列篇名

Deathbed Scene of Tang Dynasty Scholars: Epitaphs from Chang'an and Luoyang Areas

作者

凃宗呈(Chung-Cheng Tu)

关键词

臨終場景 ; 墓誌書寫 ; 士人 ; 兩京 ; 死亡 ; 遺命(遺言、遺書) ; Deathbed scenes ; Epitaphs records ; Scholars ; Chang'an and Luoyang ; Death ; Deathbed wishes ; Posthumous papers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3 / 12 / 01)

页次

29 - 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唐代墓誌記錄了許多有關死亡的具體細節,其中臨終場景更是作為墓誌書寫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唐代兩京地區(長安與洛陽)的墓誌資料為中心,結合其他相關史料,主要探討兩個部分,一是初步重建墓誌書寫中理想與真實的臨終場景,二是討論面對死亡時的臨終遺言或遺書內容,藉此瞭解唐代士人面對死亡的心態和作法。墓誌書寫對於臨終場景有特定的模式:不幸生病、病重、不帶恐懼地面對死亡、家人環侍在側、從容留下遺言、最後安詳地離開人世。這種書寫方式正反映了人們心中的死亡理想模式,即使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實際的臨終場景,往往從生病開始,家人在旁照料、請醫巫治病、求神問卜,等到病重時刻,家人會陪伴在側,聆聽死者最後的遺命,最後以哭泣號叫迎接死亡的來臨。從臨終遺命(遺言或遺書)內容,可知人們在面對死亡時所關心的事,除了交待家庭瑣事、財產分配、子女照顧之外,就是有關自己死後的喪葬處置,諸如喪儀、葬法(火葬、合葬或歸葬)、葬地位置等,希望子女家人能按照自身要求的方式辦理喪葬之事。如果是違背社會習俗的遺命,往往還會造成執行者的兩難困境。

英文摘要

Epitaph documents numerous specific details about the death in which the death scene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death by Tang Scholars, this paper aims to reconstruct the ideal and the real death scene and discuss the contents of deathbed wishes or posthumous papers, based on the Tang Dynasty (Chang'an and Luoyang) epitaph record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Epitaphs written for deathbed sce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nfortunate illness, facing death without fear, being accompanied by family members, leaving last words calmly, and finally passing away peacefully. This documentation reflected people's ideal mode of death, even if this was not the case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actual death scene often began from illness and taking care by family members, followed by seeing doctor, shaman healing and praying to gods during sick time. Family members, listening to the last testament of the deceased and finally crying howl to meet death. From the contents of deathbed wishes or posthumous papers, we recognize that in addition to household chores, property distribution and childcare, people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funeral arrangements and burial ground position, which might be in conflict with social custo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 宋.司馬光,《司馬氏書儀》,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卷5,頁47。
  4. 姚秦.鳩摩羅什譯,《眾經撰雜譬喻》,T04, n0. 0208, p.541, b20-21。
  5. 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大正新脩大藏經》,T12, no.0366, p.347, b10-15,出自「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簡稱CBETA)的電子佛典系列光碟(2011)。
  6. 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續集卷2,〈支諾臯中〉,頁210。
  7. (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 宋李昉(1986)。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9. 宋李昉(1986)。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10. 宋歐陽修、宋宋祁(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1.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2.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3.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4.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5.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6. 唐王梵志、項楚校注(2010)。王梵志詩校注(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唐柳宗元(1979)。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
  18. 唐蕭嵩(1972)。大唐開元禮(附大唐郊祀錄)。東京:汲古書院。
  19. 唐權德輿、郭廣偉校點(2008)。權德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唐權德輿、郭廣偉校點(2008)。權德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晉陳壽(1971)。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22. 清孫希旦(1998)。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23. 清彭定求編(1979)。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24. 清董誥編(1983)。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25. 漢班固(1964)。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6. 漢許慎注、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2007)。說文解字注。南京:鳳凰出版社。
  27. D. 布迪、C. 莫里斯、朱勇譯(1995)。中華帝國的法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8. 卜正民、鞏濤、格力高利.布魯、張光潤譯、樂凌譯、伍潔靜譯(2013)。殺千刀:中西視野下的凌遲處死。北京:商務印書館。
  29. 仁井田陞(1967)。唐宋法律文書の研究。東京:大安株式?社。
  30. 天一閣博物館校證、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所天聖令整理課題校證(2006)。天一閣藏明鈔本天聖令校證:附唐令復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31. 毛陽光(2011)。從《河洛墓刻拾零》的編纂看出土石刻文獻的整理。唐研究,17,581。
  32. 功刀正編(1987)。李翱の研究─資料篇。東京:白帝社。
  33. 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西脇常記(2000)。唐代の思想と文化。東京:創文社。
  35. 吳鋼編(2006)。全唐文補遺(千唐誌齋新藏專輯)。西安:三秦出版社。
  36. 吳鋼編(2006)。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
  37. 李貞德(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
  38. 李時人編校、何滿子審定(1998)。全唐五代小說。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39. 李時人編校、何滿子審定(1998)。全唐五代小說。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40. 李時人編校、何滿子審定(1998)。全唐五代小說。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41. 李獻奇(2002)。唐皇甫映石室詩考辨。洛陽出土墓誌研究文集,北京:
  42. 周紹良編、趙超編(2007)。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3. 周紹良編、趙超編(2001)。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屈守元編、常思春編(1996)。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45. 范家偉(2010)。中古時期的醫者與病者。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46. 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出版。
  47. 蒲慕州(1993)。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8. 趙君平編、趙文成編(2007)。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9. 劉淑芬(2008)。石室瘞窟─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二。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
  50. 劉學鍇、余恕誠(2002)。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51. 磯部ひろみ(2005)。隋唐代における仏教の中国化の諸相─葬式を中心として─。お茶の水史学,49,11-13。
  52. 冨谷至、徐世虹譯(2007)。剝奪生命與處理屍體的刑罰。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