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魏前期的內侍官─以文成帝「南巡碑」為中心

并列篇名

Xian-bei Nei-shi Official in the Early Northern Wei Dynasty

作者

張文杰(Wen-Chieh Chang)

关键词

北魏 ; 南巡碑 ; 鮮卑內侍(行)官 ; Northern Wei Dynasty ; Inscription of South Inspection Tour ; Xian-bei Nei-shi Official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6 / 06 / 01)

页次

19 - 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北魏前期職官,嘗有「內侍長」、「內侍校尉」,更頻見冠「內」、「內行」的官號,其性質頗類左右扈從。值得注意的是,文成帝「南巡碑」碑陰刊刻隨行群臣的名錄中,嘗見有「內侍之官」,包括內阿干、內行內小、內行令、內都幢將、內行內三郎等,則為內侍官系統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其中,分就史傳、墓誌及「南巡碑」等所見諸內侍官人進行分析,其身分族屬概以北族為主,又以異姓「國人」暨勳臣為中心,從而構築了拓跋國家的政權基礎;此外,東宮亦置有內侍官,成員選任有以漢族士人伴(學)侍(讀)的特色,反映君(父)之於太子教育養成的期望。

英文摘要

Official title there had "nei", " nei-shi", "nei-xing" in the early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y were as xian-bei emperor attendants. In addition, Emperor Wencheng's inscription of south inspection tour was also recorded "nei-shi offical", including nei-a-gan, nei-xing-nei-xiao, nei-xing-ling, nei-du-chuang-jiang, nei-xing-nei-san-lang etc. Inscription of south inspection tour provided more content for nei-shi offical issue. In this paper, study of the xian-bei nei-shi offical by "Wei shu", epitaphs and inscription of south inspection tour, etc. Conclusion that the identity of mostly northern nomads, and mostly feats minister. Xian-bei nei-shi offical wa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the Tuo-ba regime. Finally, prince also had xian-bei nei-shi offical, incumbents mostly Han, served with learning, studying, and writing, this shows that the idea of the monarchy for the Prince of educ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魏書》,卷六〈顯祖獻文帝紀〉,頁125
  2. 《魏書》卷一〈序紀〉,頁12。
  3. 《魏書》卷四四〈乙瓌傳〉,頁991
  4. (1972)。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5. (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6. (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7. 《魏書》卷五八〈楊播傳〉,頁1279。
  8. 《魏書》卷一五〈昭成子孫‧寔君傳〉,頁369
  9. 《魏書》卷三十〈丘堆傳〉,頁719。
  10. 《魏書》卷四六〈李訢傳〉,頁1041。頁1039載
  11. 《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頁2971-2972。頁3006。頁2972。頁2972-2974。頁2975。頁3005。頁3014。頁2973。頁3007。頁3011。頁3008。頁3006。頁2984。頁3007、頁3013。頁3010。頁3012。頁2975。頁3009。
  12. 《魏書》卷二〈太祖紀〉,頁19。頁20。頁27
  13. 《魏書》卷三十〈王建傳〉,頁709
  14. 《魏書》卷九四〈閹官‧抱嶷傳〉,頁2022
  15. 《魏書》卷二四〈許謙傳〉頁610
  16. (1988)。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17. 《魏書》,卷一三〈皇后‧孝文貞皇后林氏傳〉,頁332
  18. 《魏書‧序紀》,頁16
  19. 《魏書》卷一○三〈高車傳〉,頁2310
  20. 《魏書》卷四四〈薛野(月者)傳〉,頁995。
  21. 《魏書‧高宗文成帝紀》,頁111。頁120
  22. (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23. 《魏書》,卷四十〈陸俟傳〉,頁907。頁908。頁901。
  24. (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26. (199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27. 《魏書‧恩倖‧王叡傳》,頁1988。
  28. 《魏書》卷二四〈燕鳳傳〉,頁609
  29. 《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44)卷五〈高宗紀〉,頁119。
  30. 《魏書》卷八六〈孝感‧乞伏保傳〉,頁1883。
  31. 《魏書》卷三三〈屈遵傳〉,頁777
  32. 《魏書》卷九三〈恩倖‧王叡傳〉,頁1990
  33. 《魏書》卷四二〈韓秀傳〉,頁953-954。
  34. 《魏書》卷四四〈費于傳〉,頁1003。
  35. 《魏書》,卷三十〈宿石傳〉,頁724
  36. 《魏書》,卷四四〈苟頹傳〉,頁995。頁993
  37. (1994)。元和姓纂。北京:中華書局。
  38. 《魏書》卷二六〈尉古真傳〉,頁657
  39. 《魏書‧封懿傳》,頁760。頁761。
  40. 《魏書》卷一百〈庫莫奚〉,頁2223
  41. 《魏書》卷三十〈安同傳〉,頁715。頁712
  42. 《魏書》卷四四〈羅結傳〉,頁987
  43. 《魏書‧張兗傳》,頁613-614。
  44. 《魏書》卷一○一〈吐谷渾傳〉,頁2233。
  45. 《魏書》卷九一〈術藝‧徐謇傳〉,頁1966
  46. 《魏書》,卷九四〈閹官‧張宗之傳〉,頁2018
  47. 《魏書》卷四七〈盧玄傳〉,頁1045。頁1054
  48. 《魏書》,卷三十〈劉尼傳〉,頁721
  49. 《魏書》,卷五一〈韓茂傳〉,頁1128。頁1127。
  50. 《魏書》卷十五〈昭成子孫‧常山王遵傳〉,頁375
  51. 《魏書》卷二八〈古弼傳〉,頁689。頁691。
  52. 《魏書》卷三十〈來大千傳〉,頁725。
  53. 張儵,《魏書》卷七下〈高祖紀下〉,頁162。頁185。
  54. (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55. 《魏書》卷三五〈崔浩傳〉,頁813。頁824。
  56. 《魏書》卷一○八之三〈禮志四之三〉,頁2784。
  57. (1994)。元和姓纂。北京:中華書局。
  58. 《魏書》卷二八〈張黎傳〉,頁693
  59. 《魏書》卷二六〈長孫肥傳〉,頁651。
  60. 《魏書》卷三六〈李順傳〉,頁833-834、841。頁829。
  61. 《魏書》卷一三〈宣武靈皇后胡氏傳〉,頁339
  62. 《魏書》卷九四〈閹官‧孫小傳〉,頁2018。
  63. 《魏書》卷二七〈穆崇傳〉,頁665
  64. 《魏書》卷二三〈劉庫仁傳〉,頁604-605 。頁605-606。
  65. 《魏書》卷一三〈皇后‧獻明皇后賀氏〉,頁324
  66. 《魏書》卷二九〈奚斤傳〉,頁697
  67. 《魏書》卷四四宇文福本傳,頁1000
  68. 《魏書》卷八三上〈外戚‧賀訥傳〉,頁1812。
  69. 《魏書》卷四三〈毛脩之傳〉,頁960-961
  70. 《魏書》卷二五〈長孫嵩傳〉,頁643
  71. (日)白鳥庫吉,方壯猷譯,《東胡民族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頁72-77
  72. 《魏書》,卷四四〈和其奴傳〉頁993
  73. 《魏書》卷四下〈世祖紀下〉,頁99
  74. 《魏書》卷八三下〈外戚‧于勁傳〉,頁1832。
  75. 《魏書》卷二八〈李栗傳〉,頁686
  76. 《魏書‧閹官傳》,頁2011。
  77. 唐李延壽(1974)。北史。北京:中華書局。
  78. 唐李延壽(1974)。北史。北京:中華書局。
  79. 唐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80. 唐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81. 唐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82. 唐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83.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84. 梁蕭子顯(1972)。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85. 劉宋范曄(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8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靈丘縣文物局(1997)。山西靈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文物,1997(12),72。
  87. 川本芳昭(2000)。北魏文成帝南巡碑について。東洋史論集,28,25-49。
  88. 余華清(1993)。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9. 李凭。北魏平城時代
  90. 周一良(2007)。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91. 松下憲一(2007)。北魏胡族體制論。札幌:北海道大學出版會。
  92. 俞鹿年(2005)。北魏前期的內侍官。法律文化研究,2005(1),43-54。
  93. 俞鹿年(2008)。北魏職官制度考。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94. 姚薇元。《宋書‧索虜傳》《南齊書‧魏虜傳》北人姓名考證。清華學報,8(2),37。
  95. 唐長孺(2000)。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96. 祝總斌(1990)。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 馬長壽(1962)。烏桓與鮮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8. 康樂(1995)。從西郊到南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臺北:稻禾出版社。
  99. 張旭華(1997)。試論北魏前期的奴隸主貴族官職世襲制。鄭州大學學報,30(4),60-62。
  100. 張金龍(2003)。文成帝《南巡碑》所見北魏前期禁衛武官制度。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報刊複印資料),2003(6),22-31。
  101. 張金龍(2003)。北魏前期禁衛武官制度考論。歷史研究,2003(3),115-116。
  102. 張金龍(2003)。北魏前期禁衛武官制度考論─以史籍記載為中心。歷史研究,2003(3),115-116。
  103. 張金龍(2008)。北魏政治史(一)。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104. 張金龍(2008)。北魏政治史(五)。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105. 張金龍(2008)。北魏政治史(二)。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106. 張金龍(2003)。北魏前期禁衛武官制度考論。歷史研究,2003(3),111+113-114。
  107. 張金龍(2000)。北魏前期的內侍、內行諸職。北大史學,2000(7),155-163。
  108. 張慶捷(1998)。北魏文成帝《南巡碑》碑文考證。考古,1998(4),79-86。
  109. 張慶捷、張童心、劉俊喜、師月菊(2004)。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錄部分漢族職官研究。北朝史研究─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110. 張慶捷、郭春梅(1999)。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見拓跋職官初探。中國史研究,1999(2),57-69。
  111. 張繼昊(2003)。從拓跋到北魏─北魏王朝創建歷史的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
  112. 張繼昊(2003)。從拓跋到北魏—北魏王朝創建歷史的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
  113. 陳琳國(1994)。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114. 楊家駱編(1978)。姓氏新著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115. 靳生禾、謝鴻喜(1995)。北魏《皇帝南巡之頌》碑考察清理報告。文物季刊,1995(3),34-42。
  116. 靳生禾、謝鴻喜(1994)。北魏《皇帝南巡之頌》碑考察報告。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18-24。
  117. 趙超(199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18. 劉俊文編(1995)。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9. 鄭欽仁(1995)。北魏官僚機構研究續篇。臺北:稻禾出版社。
  120. 賴亮俊。六朝隋唐的皇太子監國。台東師院學報,13(下),289-290。
  121. 閻步克(2002)。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122. 繆鉞(1963)。讀史存稿。三聯書店。
  123. 嚴耕望(1991)。北魏尚書制度。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
  124. 嚴耕望(2009)。北魏尚書制度考。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上海:
  125. 嚴耀中(1990)。北魏前期政治制度。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