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淺談中國(魏晉)山水審美中的自然觀照方式

DOI

10.29904/JAF.201010.0008

作者

劉秀春

关键词

道法自然 ; 暢神 ; 物我同化 ; 天人和諧

期刊名称

應用倫理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49期(2010 / 10 / 01)

页次

133 - 1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山水審美代表著中國人觀照自然的特殊方式,在當代西方所興發的環境美學中,東方哲學所暢言的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圓融的主題,頗受西方學者注視。本文即在說明中國山水審美中所蘊含的特徵,分別由三個面相來討論:(1)山水自然美的特點,將自然本有的客觀屬性,人爲主觀意識介入自然所產生的情況,以及在人與自然交往時,要求達至和諧的狀態做一重點論述。(2)山水審美的形成及魏晉的人文特色,分別有實用性的觀點、比德的觀點以及魏晉時期「暢神說」的出現,代表著山水審美的理想。(3)魏晉山水審美的境界,在「道法自然」、反璞歸真的思想中蛻化,達至圓融的境界。中國古人通過山水審美實踐,期望天人和諧關係永恆發展,從而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山水文化。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曾春海(2008)。魏晉山水審美之哲學探究。哲學與文化,35(7),101-120。
    連結:
  2. 宗炳,1944,〈畫山水序〉,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上海:世界書局,頁14-15。
  3. 沈清松,2006,〈中西自然觀的哲學省思〉,2006 年7 月8 日,取自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en02.htm
  4. Berleant, A.、陳盼譯(2006)。生活在景觀中―走向一種環境美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
  5. Berleant, A.、劉悅笛譯(2007)。環境與藝術:環境美學的多維視角。重慶:重慶。
  6. Carlson, A.、楊平譯(2006)。環境美學:自然、藝術與建築的鑑賞。成都:四川人民。
  7. Sullivan, M.、曾堉編譯、王寶連編譯(1985)。中國藝術史。台北:南天。
  8. 伍蠡甫編(1987)。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
  9. 李殿魁(1982)。中國詩詞名句鑑賞大辭典。台北:金陵。
  10. 宗白華(1985)。美從何處尋。台北:成均。
  11. 葉朗(1996)。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
  12. 劉正浩(1996)。新譯世說新語。台北:三民。
  13. 潘朝陽(2005)。整全生機論自然宇宙觀: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倫理―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的詮釋。地理研究,42,23-47。
  14. 蕭振邦(2009)。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15. 蕭振邦(2009)。環境美學。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16. 謝凝高(1992)。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台北:淑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