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現代詩中的山水-以余怒詩作為例
|
并列篇名
|
Landscapes in Modern Poetry: Taking Yu Nu for Example
|
作者
|
聶豪(Nieh Hao)
|
关键词
|
余怒 ; 現代詩 ; 山水 ; 渾沌 ; 身體 ; Yu Nu ; poetry ; landscapes ; chaos ; body
|
期刊名称
|
應用倫理評論
|
卷期/出版年月
|
64期(2018 / 04 / 01)
|
页次
|
321
-
34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中國古典山水詩的美學傳統,在余怒的詩作中得到一種另類的延續。之所以說是另類的延續,乃因余怒並非像其他詩人那樣一開始就將詩歌傳統奉為圭臬,而是依據自身的存在處境向古典詩歌的美學傳統提出質疑,甚至顛覆之。這也導致了余怒筆下的自然山水具有某種迂迴。雖然最後其渾沌詩歌的主張與古典詩歌中物我相契的詩情有共通之處,但由於加入了身體這一維度,使其詩歌更能彰顯存在的深度。
|
英文摘要
|
The aesthetic trad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poetry has been given an alternative continuation in the poems of Yu Nu. The reason why it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alternative is that it is not like other poets to treat poetry tradition as a standard. Instead, he questioned and even subverted the aesthetic tradi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according to their existence. This also led to some kind of detour 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under the anger pen. Although in the end, its propositions of chaotic poetry have similarities with poetics in classical poetry, but because of the added dimension of the body, poetry can better demonstrate the depth of existence.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参考文献
|
-
陳信安(2013)。以山水體道:從冥契觀點考察現代學者詩人的山水體驗。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7
連結:
-
楊儒賓(2014)。山水詩也是工夫論。政大中文學報,22
連結:
-
2001,〈「余怒@界限」〉,詩生活,URL=http://www.poemlife.com/showart-77146-1277.htm(2018/4/9 瀏覽)。
-
2018,〈余怒詩歌座談會專訪〉,飛地傳媒,URL=http://wemedia.ifeng.com/48577469/wemedia.shtml(2018/4/8 瀏覽)。
-
﹝宋﹞知禮,1928,《十不二門指要鈔》,Cbeta Vol. 46。
-
Heidegger, Martin,Macquarrie, John(Tr.),Robinson, Edward(Tr.)(2008).Being and Time.New York:Haper&Row.
-
Heidegger, Martin、王慶節譯、陳嘉映譯(1998)。存在與時間。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Horkheimer, Max 、Adorno, Theodor W.、洪佩郁譯、藺月峰譯(1990)。啟蒙辯證法。重慶:重慶出版社。
-
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周世箴譯(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臺北:聯經出版社。
-
孔捷生(1985)。大林莽。廣州:花城出版社。
-
余怒(1999)。守夜人。臺北:唐山出版社。
-
余怒編(2004)。余怒詩選集。北京:華文出版社。
-
李娜、徐佳軍(2017)。渾沌與創傷:渾沌心理與精神分析的相遇。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
張祥龍(1996)。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北京:三聯書店。
-
梅洛.龐蒂、羅國祥譯(2016)。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北京:商務印書館。
-
陳鼓應(1999)。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
陳榮華(2006)。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
喬治.普萊、郭宏安譯(1997)。批評意識。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黃粱編(1999)。地下的光脈。臺北:唐山出版社。
-
羅任玲(2005)。臺灣現代詩自然美學:以楊牧、鄭愁予、周夢蝶為中心。臺北:爾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