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泰雅族菱形紋飾之研究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Rhombus Pattern in Atayal

DOI

10.29514/TJCD.200811.0016

作者

陳正哲(Jheng-Jhe Chen);黃雅卿(Ya-Ching Huang)

关键词

泰雅族 ; 菱形紋飾 ; 構成原理 ; Atayal ; rhombus pattern ; composition the principle

期刊名称

商業設計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08 / 11 / 01)

页次

245 - 2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菱形紋飾為泰雅族在藝術表現上最常見之式樣,而泰雅族菱形紋飾之崇拜,主要與其普遍的『祖靈』信仰有密切關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菱形紋飾在泰雅族裡象徵『眼睛』,而泰雅族將帶有『祖靈眼睛』意涵的菱形紋飾應用在服裝上,主要有兩項功能:一爲祖靈的監視,形成自身與社會一基本道德規範;二爲祖靈的保護,即平復環境上帶來的不安全感。本研究除了從泰雅族歷史神話、祖靈信仰等角度切入探討外,更輔以藝術心理學、原始藝術學及造形原理,分別探究菱形造型予人心理上之創造歷程與感受。最後,將採集之55件泰雅族菱形紋飾樣本,利用平面構成原理、美的形式原則等作爲樣本分析依據,進一步歸納泰雅族菱形紋飾之母體精神特徵與樣貌。

英文摘要

Rhombus pattern is the most common style on artistic expression in Atayal, and Atayal's adoration towards rhombus pattern mainl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common ”Utux” belief.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udies, rhombus pattern symbolizes ”eye” in Atayal, and Atayal applies rhombus pattern, which has the meaning of ”eye of Utux”, onto clothing, it mainly has two functions, the first function is the monitoring of Utux, which forms a basic moral standards of person and society; the second function is the protection of Utux, which calms down the sense of insecurity that is brought by the environment. Besides discus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mythologies and Utux belief in Atayal, this study also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ically creative progress and experience that rhombus gives people through artistic psychology, primitive art and principle of formation respectively. Last but not least, 55Atayal rhombus pattern samples are collected, graphic composition principle and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type are used as the analytical basis of samples, so as to further generalize the parent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earances of Atayal rhombus patter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吳松芳(2007)。排灣族百步蛇紋飾之研究。藝術論文集刊,9
    連結:
  2. 泰雅染織文化園區。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yumataru-blog/
  3.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電子報。網址:http://www.nmp.gov.tw/enews/no115/page_04.html
  4.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網址:http://www.museum.gov.tw/
  5. 泰雅染織數位學習網。網址:http://atayal.cca.gov.tw/
  6. 小林重順(1991)。造型構成心理。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7. 方志榮(2000)。原住民織品及飾品圖錄。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8. 方麗美(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
  9. 王無邪(1983)。平面設計原理。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 王蜀桂(2004)。台灣原住民傳統織布。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11. 王蘭亭(2003)。情緒性表情圖像之傳達與認知探討。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學報,7
  12. 史作聖(2006)。聆聽原始的畢卡索。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13. 吳密察(2001)。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台北:順益博物館。
  14. 岑家梧(1996)。圖騰藝術史。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5. 李文來(1997)。台灣省八十六年原住民傳統工藝展。台中:台中省立美術館。
  16. 李莎莉(1999)。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 林道生(1996)。台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選集。台北: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18. 林道生(2003)。原住民神話與文化賞析。花蓮:漢藝色研出版社。
  19. 洪英聖(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20. 玲木質(1991)。台灣蕃人風俗誌。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21. 翁英惠(1992)。造型原理。台北:正文書局有限公司。
  22. 高崇賜(1993)。泰雅族傳統文物。新竹: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23. 陳千武(1991)。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北:臺原出版社。
  24. 葉國松、張輝明(1992)。平面設計之基本構成。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25. 董黛茜(2005)。搖擺布錠:烏來原住民紡織文化。台北市:順益博物館。
  26. 劉其偉(1988)。台灣土著文化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7. 劉其偉(1977)。原始藝術探究。台北:啟源書局有限公司。
  28. 劉其偉(1996)。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9. 劉其偉(2002)。藝術人類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0.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1. 簡雲生(2007)。泰雅傳統文物誌。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陳英任(2020)。泰雅族重新「編織」的文化復振與跨區傳承。中國地理學會會刊,6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