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當代印文化符號應用於東方茶飲料包裝設計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Seal-Culture on Oriental Tea Package Design

DOI

10.29514/TJCD.200911.0005

作者

胡淑慎(Shu-Shen Hu);連德仁(Te-Jen Lien)

关键词

印文化 ; 符號學 ; 茶包裝 ; Seal-Culture ; Semiotics ; Tea Package Design

期刊名称

商業設計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09 / 11 / 01)

页次

77 - 9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印章歷經千年的演變,其應用範圍從原有的實用功能發展至藝術賞玩功能,不僅增加了印章的內涵,更呈現出印章多元化的新面貌。目前的社會正值東方文化潮流興起之際,印文化符號因具有東方美感和豐富的文化意涵,已廣泛地被運用於設計領域。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藉由印文化歷史脈絡的探討,瞭解印文化符號的演變背景。同時,本研究以圖像學及符號學的觀點,探討印文化符號的深層意義,茲分成以下三個部分敘述:第一,經由文獻資料的分析,瞭解印文化的歷史背景及在近代之發展現象;第二,透過圖像學及符號學之理論架構,分析印文化的符號意涵;第三,蒐集具有印文化符號的東方茶飲料包裝實例,從中發現印文化符號在茶飲料包裝設計上之創意表徵。最後,本研究期望經由印文化符號的歸納與探討,使得印文化符號的意涵得以展現,並賦予現今東方茶飲料包裝設計新的詮釋意義,繼而連結東方美學文化,使其持續發展及創新。

英文摘要

Seal undergoes a thousand years development; it's application range from the origin practical function to the appreciation of art. This development not only increases the culture of the seal, but also represents the multiple features of the Seal-culture. Nowadays, the society is springing up oriental culture. The sign of Seal-culture is used broadly on designing because of its oriental esthetic and abundant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this research, it adopts documentation analysis by 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Seal-culture to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Meanwhile, the research takes Iconology and Semiotics concept to discuss the deep meaning of seal-culture. In this way, this research divides three parts to discuss: First, according to documental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background and the modern times development of Seal-culture. Second, by the theory structure of Iconology and Semiotic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Seal-culture. Third, collect the oriental Tea Package Design with Seal-Culture symbol. Moreover, finding the creative features of the Seal-culture symbol in the Tea Package Design. Finally, this research expects to let Seal-culture enhance and glorify by discussion and generalization. Furthermore, it gives the new interpretation of oriental Tea Package Design in order to connect oriental aesthetics culture for continuing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吳澎(2009)。中國飲食文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連結:
  2. 于觀亭(2004)。認識中國喝茶文化的第一本書。台北:宇河文化版有限公司。
  3. 王北岳(1986)。篆刻藝術。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王志敏、閃淑華(1993)。中國的印章與篆刻。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5. 王靖憲(1994)。中國大百科全書(正體字)。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 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台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7. 何慧芬(1995)。視覺藝術的象徵性─象徵之意義與表現。藝術學報,56,103-112。
  8. 吳錫德(2007)。台灣製造─文化創意向前走。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9. 李幼蒸譯、Barthes, Roland(2008)。符號學歷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 周鳳麟(1984)。中國篆刻藝術。台北:天同出版社。
  11. 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唐山出版社。
  12. 林素清(1986)。篆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 林乾良(2005)。孤山證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中國杭州:
  14. 林崇宏(2001)。設計理論與價值。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姚國坤、王存禮、程啟坤(1994)。中國茶文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6. 范子凡(2007)。新美學商機─授權產業的 27 個行銷觀察。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 高宣揚(2003)。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崔陟、鄭紅(2005)。篆刻。台北: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19. 張才興(1996)。篆刻藝術欣賞。台中: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臺灣省分會。
  20. 張君玫譯、Storey, John(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1. 張錦華譯、Fiske, John(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2. 曹錦清譯、馬振騁譯、Jean, Georges(1994)。文字與書寫:思想的符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23. 陳文龍、李俊明(2008)。設計。品:浩漢設計與陳文龍的美學人生。台北:高寶國際。
  24. 陳宏勉(2007)。認識篆刻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25. 陳其南(1987)。文化、結構與神話。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6.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7. 陳懷恩(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程兮(1992)。商品包裝暢銷法。台北:國家出版社。
  29.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黃恆正譯、星野克美、青木真茂、岡本慶一、稻增龍夫、紺野登(1991)。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1. 廖志忠譯、金子修也(1996)。包裝設計─夜晚和地球都是包裝。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32. 劉千美(2001)。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3.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34. 鄭秋霜(2007)。好創意,更要好管理─第一本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體檢書。台北: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5. 蕭新煌、劉維公(2001)。迎接美感社會的來臨─現代社會生活與美感。台北:藝術館。
被引用次数
  1. 莊育鯉(2019)。地域特色產業形象再造—以基隆和平島平寮里石花凍包裝設計為例。海洋文化學刊,27,21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