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教師創新教學的類型與可能

并列篇名

The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novation

DOI

10.6384/CIQ.200401.0001

作者

史美奐(Mei-Huan Shin)

关键词

教學創新 ; 教學反省 ; Teaching innovation ; Teaching reflection

期刊名称

課程與教學

卷期/出版年月

7卷1期(2004 / 01 / 01)

页次

1 - 14+1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教師從事創新教學仍未能確保供給學生一份未來的地圖,只能試圖給予學生一個羅盤,提供他一個可能的方向,這是從事創新教學者所努力的。本文中試著將創新教學分成三種類型:改善、超越及創新三個層級,改善是把現有的教學做對;超越是在教學中自省,以教學目標來問教學中對的事情是什麼;而創新是不被教科書的內容所局限。創新教學還應由勾繪躍進式改變、專業知識及創意思考三者並重,重新思考學校的定義為何?文末提出建議:建立制度鼓勵教師持續改善教學、給予適當回饋以檢視與省思教學及創新與適性教學並重。

英文摘要

Even teaching with innovation, we still cannot make sure we can give students a map for the future, but we should offer them a compass, showing them directions. That is what someone who tries teaching innovatively should do.In this article, it is divided teaching innovation into three patterns: improvement, surpassing, and innovation. Improvement means doing things right; surpassing is reflecting on teaching, further,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deciding on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innovation is not being restricted by the textbook.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continue improving teaching techniques, giving a proper feedback to inspect teaching effects, and being innovative for each individual.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鄭英耀、王文中(2002)。影響科學競賽績優教師創意行為之因。應用心理研究一創造力的發展與實踐,15
    連結:
  2. 中華創造力顧問有限公司(2000)。創造力訓練手冊
  3. 毛連塭、郭有適、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
  4. 王家通、陳伯璋、吳裕益(1993)。中等教育
  5.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
  6. 伍振鷟、高強華(1999)。新教學概論
  7. 江麗美譯(2000)。嚴肅創意
  8. 李明譯(2003)。執行力-沒有執行力,哪有競爭力
  9. 李明譯(1999)。創意format
  10. 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
  11. 林清山、張春興(1993)。教育心理學
  12.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
  13. 林清江(1970)。教師的社會責任。臺灣教育,360
  14. 張玉成(1998)。思考技巧與教學
  15.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16. 陳龍安(2000)。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
  17. 陳龍安、朱湘吉(1998)。創造與生活
  18.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
  19. 潘慧玲(2002)。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
  20. 蔡梵谷譯(2003)。天才的五種創意方程式
  21. 蕭富元譯(1998)。創意有方-水平思考談管理
被引用次数
  1. Zhong-Wei Zhu,Yi-Han Liao,Sun-Weng Huang,Gwo-Hshiung Tzeng,Albert Kuo-Chung Mei(2022)。The Exploration of Strategic Indicators of Promoting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ing Hybrid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33(4),291-311。
  2. 侯建州(2016)。社會工作系所學生學習型態與教師教學策略之初探研究─以某私立大學社會工作科系之大學部學生學習「社會工作管理」課程為例。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3,39-60。
  3. 黃建翔(2020)。臺北市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創新表現關係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9(1),47-76。
  4. 賴協志、吳清山(2015)。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正向領導、教師教學省思與創新教學成效關係之研究。課程與教學,18(4),1-27。
  5. 廖舜右(2018)。多元數位工具的教學應用:通識課程之案例分析。教育科學期刊,17(2),55-88。
  6. 湯鳴遠(2020)。體育創新教學之成績與體適能分析。成大體育學刊,52(1),38-54。
  7. (2007)。教學創新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57,5-11。
  8. (2020)。創新教學真能增進學生學習成效?。高等教育,15(2),91-116。
  9. (2021)。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創新表現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報,49(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