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三、四學習階段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比較分析
|
并列篇名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terials Related to Social Action Approach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Various Graders
|
DOI
|
10.6384/CIQ.200807.0093
|
作者
|
陳麗華(Li-Hua Chen);林淑華(Su-Hua Lin)
|
关键词
|
社會行動 ; 社會行動取向教材 ; 內容分析 ; 社會學習領域 ; social action ; materials relating to social action ; content analysis ; social studies
|
期刊名称
|
課程與教學
|
卷期/出版年月
|
11卷3期(2008 / 07 / 01)
|
页次
|
93
-
127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綜合兩項研究進行分析比較,其一為林淑華(2005)的碩士論文〈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研究〉以及陳麗華(2006)的國科會專案報告「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分析」。本文貫串這兩項研究的結果,旨在比較第二、三、四學習階段之間的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份量與內涵的差異,以彰顯這兩項研究結果的重要意義。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
一、第二、三及四學習階段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份量,由高到低依序是第二、第三、第四學習階段。此一結果剛好與課程綱要中各階段蘊含社會行動精神的能力指標之分布情形相反。
二、第二、三、四學習階段的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內涵,以「學習與覺知」活動最多,其次是「探究與增能」活動,最少的是「公民行動」。尤其到了第四學習階段,「探究與增能」活動,以及「公民行」教材更是微乎其微。
三、第二及第三學習階段的社會行動取向教材,大抵出現在習作中,另亦有少部分出現在課本的文字及圖照、課本的提問設計、教學指引的活動設計中。第四階段各版本課本的社會行動教材之呈現方式,與第二、三階段大異其趣,大抵採平鋪直述的方式敘述學科知識概念;「探究與增能」、「公民行動」等類活動不是學習重點,而是以附帶學習的形式,零星出現在課本中的提問設計、延伸學習,或習作活動中。
|
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wo studies that use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ims to compare the quantity and content of the materials related to social action approach in various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As to the rank of the quantity of the materials related to social action approach in various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the textbooks for the 3-4 graders are the first, those for the 5-6 graders come second, and those for the 7-9 graders are the last.
2. In all the materials related to social action approach, the content about the ”learning & awareness” has the most quota, followed by the ”inquiry & empowerment”, and the ”civic action” has the least.
3. As to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s related to social action, it is often illuminated in students' workbooks. The ways it is illuminated in the textbooks for the 7-9 graders tend to be traditional and appended, and are extrem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the 3-4 graders and the 5-6 graders.
|
主题分类
|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参考文献
|
-
湯梅英、黃炳煌主編(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連結:
-
Bloome, D.,Egan-Robertson, A.,Ann Egan-Robertson (Eds.)(1998).Students as researcher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their own communities.N.J. Cresskill:Hampton.
-
NCSS(1994).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Washington, DC: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
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
Tolo, K. W.(1998).An assessment of we the people...Project citizen: Promoting citizenship in classroom, and communities.Austin:Lyndon B. Johnson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
吳密察、江文瑜編著(1994)。體檢國小教科書。臺北:前衛。
-
林俐君(2004)。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
林俐君、陳麗華(2005)。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的評鑑規準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刊,21,46-69。
-
林淑華(2005)。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
馬康莊、陳信木譯、George Ritzer著(2003)。社會學理論。臺北:巨流。
-
張秀雄主編(2004)。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臺北:師大書苑。
-
教育部(1976)。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
-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教育部。
-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
陳美芬(1994)。從社會變遷看國小社會科課程目標之演變。國教之聲,28(2),6-9。
-
陳麗華(2006)。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畫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畫報告,未出版
-
陳麗華(1995)。臺灣社會的意義性結構及其在國小社會科教育的體現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163-198。
-
陳麗華、王鳳敏譯(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
陳麗華、周愫嫻、張益仁(1999)。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初等教育學刊,5,175-204。
-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五南。
-
程繼隆主編(1995)。社會學大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
歐用生(199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
被引用次数
|
-
陳麗華(2011)。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臺灣民主季刊,8(1),47-82。
-
陳麗華,徐向良(2022)。公民行動取向「公民遠見課程」之學習重點建構及其關鍵概念分析。教科書研究,15(3),117-162。
-
陳宥妤(2023)。走出教室的學習:資優教育的社會參與與實踐。資優教育論壇,21(2),35-46。
-
黃茂在、吳敏而(2016)。探索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教科書的設計原則─以「熱傳播」單元為例。教科書研究,9(2),69-100。
-
張瀚陞(2022)。C3探究弧設計課程對國小社會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5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