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百米賽跑分段速度參數之相關探討

DOI

10.6162/SRR.2009.100.19

作者

曾景松;黃慶旻

关键词

百米賽跑分期 ; 百米技術分析 ; 分段計時 ; 能量代謝

期刊名称

大專體育

卷期/出版年月

100期(2009 / 02 / 01)

页次

137 - 1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探討百米賽跑分段速度參數,百米賽跑可分為五期,起跑、加速期、高速期、維持期)及減速期,一般來說起跑姿勢及啟動時間,會影響初速時間,加速期是每個人在百米時最高的速度,維持期及減速期也是很重要的時期,跑步的因果關係,最基本就是時間快慢來顯示,有了時間,我們可以看出所跑的距離及最需要的速度,速度是由步幅和步頻所交互構成,總步數中。前30公尺加速期部分,台灣選手從靜止到起跑後的加速度,表現出倍數的增加,在加速期時,起跑後30公尺處的速度和最大速度兩個技術指標,可以反應選手加速速度能力和最大競速能力,最高速在40-60公尺,維持期部分,每個選手都的速度期乎呈現遞減的情況,是因為肌耐力和體力些許減少關係,減速期中,因為選手體力大量消耗關係,每位選手的速度紛紛下降,男子平均大約在10.42秒/公尺;女子平均大約在9.125秒/公尺,能量是運動員做功的能力,在肌肉收縮時將ATP變為ADP+P同時釋放能量。肌肉細胞內的ATP存量有限身體可以透過無氧系統的磷化物系統(ATP-PC)及乳酸系統與有氧系統來補充ATP。除了極短時間的運動外,大多數的運動在不同程度上同時使用有氧及無氧兩個系統。綜合以上探討,可以了解國內、外選手在百米賽跑時各分段距離的差異,可以給選手、教練作為參考的數據。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劉淑華(2007)。100公尺跑分段速度參數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9(2),83-96。
    連結:
  2. Fenn, W. O. (1930). Frictional and kinetic fators in the work of sprint running. Am. J. Physiology, 92, 583-611.
  3. Boobis, L. H.,Williams, C.,Wooton, S. A.(1982).Human muscle metabolism during brief maximal exercise.Journal of Physiology,338,219-229.
  4. Hargreaves, M.(1995).Exercise metabolism.IL:Human Kinetics.
  5. Hay, J, G.(1993).The biomechanics of sports techniques.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6. Henry, F. M.(1952).For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int start.Res. Q.,23(3)
  7. Jordan, M. J.,Norrs, S. R.,Smith, D. J.,Herzog, W.(2005).Vibration training: An overview of the area, training consequence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Nationa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19(2)
  8. Komi, P. V.(ed.)(1976).Biomechanics V. B.Baltimore:Uuiversity Park Press.
  9. Schmolinsky, G.(2000).Track and field: The East German textbook of athletics.Toronto:Sport Book.
  10. 胡金榮(2006)。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11. 袁壘、袁吉、袁林(2004)。中、外女子100m跑優秀運動員成期演變及記述特徵的比較分析。體育與科學,25(4),59-26。
  12. 張沁(2006)。中外優秀選手百米運動員記述特徵及其流派分析。體育與科學,1,27-29。
  13. 許樹淵(1998)。199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短距離跑分段時間分析。中華體育,12(1),121-130。
  14. 陶武訓(2002)。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15. 謝伸裕(1993)。運動生理與短跑。體育學報,7(3),188-194。
  16. 簡鴻玟(1995)。黃信平跑百公尺技術之生物力學研究。體育學報,12(1),121-130。
  17. 蘇耿斌(1994)。我國與世界及男子百公尺短跑選手步幅、步頻平均速度之探討。台灣體育,75,89-91。
被引用次数
  1. 鍾寶弘、戴子堯、劉強、汪家宇(2012)。漫步機、橢圓機與跑步機步幅之比較。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