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郭癸賓(2008)。如何提升臺灣柔道運動競爭力。大專體育,98,112-117。
連結:
-
陳逸祥、郭慎、莊榮仁、江立民(2004)。中國(式)摔角傳統器械輔助訓練系統規納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2,146-160。
連結:
-
羅友維(2002)。柔道專項肌力訓練法。中華體育,16(4),125-133。
連結:
-
Laurent, B.,Francis, T.,Patrick, L.(2007).Three-dimensional joint dynamic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a judo throwing technique (Morote Seoi Nage).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September,25(11),1211-1220.
-
王家均(2001)。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
王榮錫(1991)。柔道訓練法。臺北市:臺北體專教務處出版組。
-
呂昭正、吳建龍、郭癸賓(2004)。柔道選手不同取位動作之上肢爆發力量之相關研究。2004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
陳文進、洪敦賓(2006)。柔道專項運動訓練。淡江體育,9,95-102。
-
陳和睦(1994)。教練訓練指南。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
陳俊傑(2002)。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研究所。
-
黃呈堯(2005)。柔道衣之摔倒輔助訓練器材設計概念分析。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會刊(一)
-
黃呈堯(2004)。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
黃武雄(1987)。柔道學理新詮。臺北市:健行體育叢書。
-
鄭吉祥(1992)。柔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中華民國柔道協會。
-
盧彥丞、施光隆(2006)。柔道運動專項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成大體育,39,30-40。
-
醍醐敏郎(1995)。柔道教室。臺北市:聯廣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羅友維(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