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王俊明(2007)。大學生知覺體育教師領導行為對運動健康信念、身體活動行為與意圖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9(1),13-22。
連結:
-
賴韋伶、畢璐鑾(2008)。淺談運動舞蹈之休閒效益。大專體育,96,44-50。
連結:
-
Bammel, G.、Burrus-Bammel, L. L.、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
Barr, T. F.,McNeilly, K. M.(2002).The value of students' classroom experiences from the eyes of the recruiter: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rketing educators.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24(2),168-173.
-
Erikson, E. H.(1980).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A reissue.New York, NY:W. W. Norton.
-
Hood, A. B.,Raihinejad, A. R.,White, D. B.(1986).Changes in ego identity during the college years.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27,107-113.
-
Kuh, G. D.(1995).The other curriculum: Out-of-class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learning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66,123-155.
-
McAuley, E.,Blissmer, B.,Marquez, D.,Jerome, G. J.,Kramer, A. F.,Katula, J.(2003).Social relatio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Prevention Medicine,31,608-625.
-
Seibert, S. E.,Kraimer, M. L.,Grant, J. M.(2001).What do proactive people do? A longitudinal model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Personnel Psychology,54,845-87.
-
田瑞良(2004)。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呂銀益、紀明德(1997)。大專院校運動性社團功能之探討。大專體育,30,91-93。
-
李思昭(200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
李憶微(1996)。大學生社團參與對我的生涯影響。訓育研究,35(3),13-28。
-
張良漢、蘇士博(2000)。大專院校學生社團經營管理之探討-以運動性社團為例。大專體育,51,140-147。
-
張思敏(1991)。如何開展大學校園體育活動。大專體育學刊,1(2),5-7。
-
教育部體育司(2003)。學校運動團隊暨規律運動人口調查報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
郭進財、高俊雄(2008)。學生的課業壓力與運動休閒調適結果之研究-以南華大學學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2),23-34。
-
陳家菱(1993)。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
曾建元(2000)。大學通事教育理念與學生社團參與。公民訓育學報,9,256-284。
-
曾瑞怡(200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
黃心怡(1991)。舞蹈訓練原則。中華體育季刊,49,40-46。
-
楊極東(1988)。大學、教育、人生-大學窄門的前與後。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
鍾志強(2000)。運動自我效能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科技學刊,9(1),59-80。
-
魏家廉(1997)。淺析大專院校運動性社團活動之休閒教育功能。大專體育,34,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