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射箭比賽中選手心理壓力狀態分析與因應方法

DOI

10.6162/SRR.2010.107.10

作者

黃彥鈞;林麗珉

关键词

應激 ; 競賽 ; 臨場反應

期刊名称

大專體育

卷期/出版年月

107期(2010 / 04 / 01)

页次

63 - 6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選手應在平日做好各項的抗壓應變方法,不至於在比賽中失利,教練應當平時扮演好訓練師的角色,比賽中做選手能源資訊的補給站並能隨時給予選手面臨壓力的因應方法建議,提供任何有利選手的訊息,使選手無後顧之憂。因此,本研究擬就比賽時心理壓力及外在狀況,尋求因應改善之道,如面臨到射箭動作姿勢伸展不協調、對氣候急遽變化而慌張、站立發射線位置改變不適感、對自我失誤箭的感到焦燥感、等幾項的常面臨的問題,並提供給教練、選手提出因應競賽壓力的可行建議,期望對射箭運動成績有所突破,締造佳績。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林國斌(2005)。風對射箭的影響與因應策略。中華體育季刊,4,84-91。
    連結:
  2. 廖清海(2005)。射箭的心靈之約。大專體育,77,70-74。
    連結:
  3. 李淑蘭(2005,7 月13 日)。國內外高水平射箭運動員技術特點的分析研究。港島射箭會網站。資料引自:http://www.archery.com.hk/tech/china_lee/index.htm
  4. Bacon, S. J.(1974).Arousal and the range of cue utiliz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hychology,102,81-87.
  5. Lazarus, R. S.,Fdkman, S.(1984).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rk:Springer.
  6. Nadeau, C. H.(Ed.),Halliwell, W. R.(Ed.),Newell, K. M.(Ed.),Roberts, G. C.(Ed.)(1980).Psychology of motor behavior and sport.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7. Nideffer, R. M.(1976).Test of atten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sty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4,394-404.
  8. Yoshi, K.(1983).The confident shot.Tokyo:Seiji Sakamoto.
  9. 入江隆(1995)。射箭教室。臺北市:聯廣圖書公司。
  10.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2001)。中國體育教練崗位培訓教材─射箭。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1. 王寧濱(2006)。頭部位置的偏移對命中靶環的影響。少年體育訓練,1,47。
  12. 屈進(2002)。射箭運動員比賽中心理狀態分析與對策。貴州體育科技,2,56-58。
  13. 金亨鐸(1990)。射箭基本教材(一)。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編印。
  14. 俞繼英(2004)。奧運會項目大全奧林匹克射箭。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5. 徐軍(2003)。淺析射箭運動員賽前的準備。內蒙古體育科技,3
  16. 張帆(2007)。射箭運動的比賽能力與運動認知調節技能的討論。山西體育科技,27(4),65-66。
  17. 張宏亮(1997)。注意力的評量方法。國民體育季刊,26(2),70-76。
  18. 富宏(2006)。射箭運動員的緊張應激及其調控。遼寧體育科技,3,41-47。
  19. 黃致憲(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研究所。
  20. 黃清如(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21. 劉悠季(1999)。目標窄化訓練對射箭選手表現之影響。南港高工學報,17,81-104。
  22. 練國富(2004)。如何提高射箭運動員應對應激反應的自我心理調控能力。福建體育科技,23(5),15-16。
  23. 蔡小晶(2007)。射箭運動員的賽前心理準備與比賽中的心理調節。山西體育科技,27(4),42-43。
  24.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25. 謝艾萍(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春安(Chun-An Chen);邱榮貞(Jung-Chen Chiu)(2023)。大學體育課情境興趣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樂趣化籃球課程設計為例。成大體育學刊。5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