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學體育課程與教學內容之規劃

并列篇名

Plan of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Course Content

DOI

10.6162/SRR.2012.119.03

作者

陳聰毅(Tsung-I Chen);黃森芳(Sen-Fang Huang)

关键词

教學目標 ; 核心能力 ; 運動習慣 ; educational goal ; core ability ; exercise habit

期刊名称

大專體育

卷期/出版年月

119期(2012 / 04 / 01)

页次

15 - 2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幾年來,臺灣的大學體育課必修年限急速減少,引發教育主管單位、大學體育老師憂心。大學體育課程之規劃,應與其他大學學院、系、所的課程規劃一樣,遵循各大學特有的創校宗旨與教育目標、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訂定各大學自己特有的「體育教育目標、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再依據自己特有的體育教育目標、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規劃各大學特有的體育課程架構與地圖的程序,逐學期或逐年實施,而非僅就體育課程之必修或選修議題上在爭議。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除了依據各大學特有的體育教育目標、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去規劃外,臺灣的大學體育課的核心目標,最重要的應該是「規律的終生運動習慣」,因此,臺灣的大學體育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應該是「運動促進健康知識」與「運動促進健康技能」。而「運動促進健康技能」是以「身體活動」技術為核心,並非「競技運動」技術。大學體育課實施時,應回歸體育課上課時是「學習時間」,不是「運動時間」的觀念,如此臺灣的大學體育課,才能真正的達成其教育目標。

英文摘要

The required physical education (PE)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dramatically reduced recently, and which causes educational authorit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cerns. It is not simply a debate over how many years of required or selective PE for students at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but an issue that the PE course structure and map should be designing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goal, essential disposition and core ability that students should acquire as the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or departments do in the respective school. In addition to PE course structure and map design process, the core purpose of PE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should be ”lifelong regular exercise habit.” Therefore, the core content of PE course should be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xercise and to stimulate ”skill of health exercise.” Furthermore, ”skill of health exercises” should be the ”physical activity skills” instead of ”competitive sports skill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should be ”time for students to learn” instead of ”the time for students to exercis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黃森芳、王心怡(2006)。新大學法實施後大學普通體育運動課程之價值與尊嚴。大專體育,86,78-83。
    連結:
  2. 教育部(2010,4 月 28 日)。98 年度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資料引自 http://140.122.72.62/Census/moreCensus?id=b657df1c0c2af9be8e299636bc6241894bdfe03996e9e
  3. 教育部(2011,7 月 27 日)。99 年度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教育部體育及健康教育資訊網。資 料 引 自 http://140.122.72.62/Census/moreCensus?id=5cfeeed9e80bd327c952235f0a9eeb104e2f681631976
  4. Adams, T. M., II,Brynteson, P.(1995).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required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on attitudes and exercise habits of college alumni.The Physical Educator,52(4),203-310.
  5. Brynteson, P.,Adams, T. M., II(1993).The effects of conceptually 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on attitudes and exercise habits of college alumni after 2 to 11 years of follow-up.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4(2),208-212.
  6. Edington, C. R.(2006).Has physical education failed?.Asian Journal of Exercise & Sports Science,3(1),1-7.
  7. Roberts, T.,Evans, T.,Ormond, F.(2006).Using assessment to support basic instruction programs in physical education.The Physical Educator,63(1),38-45.
  8. You, J.,Cho, M.(2010).Why teach physical activity values a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I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Singapore:
  9.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2010)。99 年體育教師名錄。臺北市:作者。
  10.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編(2005)。健康促進學校國際面面觀。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11. 行政院衛生署(2003)。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指引。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1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0周年施政成果專輯。臺北市:作者。
  13. 周宏室(2010)。大專體育課的創新與突破。99 學年度大專校院體育主管業務研討會,宜蘭縣:
  14. 教育部編(2010)。100 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鑑─體育類實施計畫學校說明會議手冊。臺北市:作者。
  15. 郭耿南(2008)。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技術報告。臺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16. 郭鐘隆、黃久美、蘇鳳足、邱靜如、劉貴雲、劉潔心(2003)。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介入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衛生教育學報,20,71-88。
  17. 彭森明(2010)。大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理論、實務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18. 蔡崇濱(2003)。大專體育的未來發展。成大體育,36(4),1。
被引用次数
  1. 陳春安(2021)。大學體育課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41,19-31。
  2. 陳敏弘、古志銘、古志偉(2017)。結合二維模式與重要─表現分析法探討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學品質。體育學報,50(3),353-372。
  3. 陳明耀(2019)。教育政策對大學體育課程影響之研究。中原體育學報,13,1-7。
  4. 陳武雄,郭美惠,翁慈君,徐振德,林郁偉(2023)。《釋字第450號》後:1999-2018大專體育教師人力變遷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8(2),103-135。
  5. 程瑞福、曾明生、林子文(2016)。臺灣大學校院一般體育課程內容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0(2),105-111。
  6. 洪升呈(2015)。學生人格特質、流暢體驗與體育課情感之關係。大專體育學刊,17(3),274-286。
  7. 洪升呈、邱奕銓、周宏室(2013)。從質性到量化途徑發展大學生體育課情感量表。體育學報,46(2),153-166。
  8. 黃玉娟、周台英、王秀銀(2017)。大專足球體育教學策略與樂趣化課程設計。大專體育,140,27-35。
  9. 李達勝(2012)。大學桌球課程教學實務。靜宜體育,6,58-67。
  10. 李達勝(2012)。大學桌球課程中多球訓練與發球機輔助教學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6(4),523-528。
  11. 羅玉枝(2018)。不同運動習慣學生對體育課程選修動機考量因素的差異性探討。運動與健康研究,7(1),1-17。
  12. 潘義祥、劉雅文、周宏室(2015)。大專校院體育教學品質量表編製與驗證。大專體育學刊,17(1),18-29。
  13. 蘇玫尹、曾郁嫻、吳明翰(2018)。體育課程實施課後運動評分後大專生運動行為的變化。臺大體育學報,34,1-13。
  14. 蘇榮立,高幸利(2021)。創意體育教學~以羽球教學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6(4),45-56。
  15. 蘇榮立,黃相瑋,陳儷今,沈淑鳳(2020)。資訊科技在大學體育課程之應用。中原體育學報,14,95-106。
  16. 孫千嵐(2020)。桌球教學中擊球落點測驗方式的評估與應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6(3),253-278。
  17. 楊志顯、洪韻茹(2017)。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導向的體育課程設計。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6,2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