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特技舞蹈發展概況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of Acrobatic Dance

DOI

10.6162/SRR.2012.123.01

作者

黃心怡(Hsin-Yi Huang);劉述懿(Su-I Liu)

关键词

運動藝術 ; 文化創意產業 ; 雜技 ; sport performing arts ;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 acrobatic

期刊名称

大專體育

卷期/出版年月

123期(2012 / 12 / 01)

页次

1 - 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特技舞蹈(acrobatic dance)為近代表演藝術全球化浪潮之趨勢下,以全面性表演為類型之表演藝術,結合創意、科技、雜耍、運動技能、行銷等元素,開啟文化創意就業契機。特技舞蹈為整合特技體操、雜耍、舞蹈、疊羅漢等特性而成。特技與舞蹈兩者之關係雖有既定共同的藝術內涵,且兩者皆必須透過身體素質的提升而達到最佳表現,隨著科、技整合與「文化產業化」之衝擊,這項充滿表現力與藝術美之表演藝術,已開始受到重視。本文欲簡易介紹「特技舞蹈」之近況發展及特殊性,進而衍生其對於傳統藝術之衝擊與潛在之文創產業經濟效益,未來如何全面提升臺灣文化表演藝術素質,是目前藝術教育之一大重要課題。

英文摘要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in modern performance arts, Acrobatic Dance was categorized as a holistic performance art. It incorporates the elements of creativity, technology, acrobatics, sports skills, and marketing, which initiates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cultural creativity. In addition, Acrobatic Dance integrates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acrobatic gymnastics, acrobatics, dance, and human pyramid. Intrinsically, acrobatics and dance both have art content in common and require the elevation of body constitution to reach the best performance. Under the impac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ed culture, this performance art is full of strength and artistic beauty and is highly valued.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the specialization of Acrobatic Dance, and then explor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its economic effect on traditional arts and potential industry of cultural creativity. Therefore, how to upgrad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artistic performance in Taiw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art educ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黃心怡(2012)。運動藝術之發展與探討。大專體育,118,7-13。
    連結:
  2. 教育部(2012,7 月13 日)。藝術教育扎根實施方案。資料引自http://www.wkps.tp.edu.tw/wkps/uploads/60/35716700A00_attch1.doc
  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2012,6 月20 日)。資料引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5/%E8%97%9D%E8%A1%93%E8%88%87%E4%BA%BA%E6%96%87%E5%AD%B8%E7%BF%92%E9%A0%98%E5%9F%9F%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4%BF%AE%E8%A8%82%E8%8D%89%E6%A1%88(%E5%88%86%E5%86%8A).pdf
  4. 國立教育資料館(2012,7 月3 日)。表演藝術教育。資料引自http://3d.nioerar.edu.tw/2d/art/pro/pro_0201.asp
  5.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0,8 月1 日)。學類定義。資料引自http://www.ceec.edu.tw/123knd/123.pdf
  6. 文化部(2012,7 月25 日)。表演藝術。資料引自http://www.moc.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20
  7. 林磐聳(2012,5 月26 日)。教育部藝術與設計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大百科全書。資料引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84
  8. 王宗吉(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臺北市:銀禾。
  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臺北市:作者。
  10. 林曼麗(2000)。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市:雄獅。
  11.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
  12. 陳木子(1998)。臺灣藝術教育發展史。臺北市:寰宇。
  13. 程育君(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14. 陽翰笙(1989)。民俗技藝教材。四川:作者。
  15. 黃心怡(2009)。雜技藝術訓練原則。動態藝術學刊,2,70-73。
  16. 劉新圓(2009)。國政研究報告國政研究報告,未出版
  17. 劉曉蓉(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18. 邊發吉、周大明(2007)。雜技概論。北京:北京大學。
被引用次数
  1. 黃桐絹(2015)。敘說分析:特技舞蹈專長學習歷程之個案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7(3),24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