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課程與實踐模式:批判取向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動研究

并列篇名

Curriculum and Praxis:A Critical Approach of Collaborativ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作者

顧瑜君(Yu-Chun Ku)

关键词

行動研究 ; 課程發展 ; 學校本位課程 ; action research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critical

期刊名称

應用心理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04 / 09 / 01)

页次

79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花蓮地區的中學及其所屬之社區為整合課程的場域,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以行動研究的四個步驟做為課程發展與研究方法。最終的目的是試圖發展與實踐一套課程,使教師、學校的自主性與專業性可以展現於學校課程發展的歷程中。此一行動研究採取實踐取向的課程設計模式,企圖結合課程發展、教師培訓與學校改革等主題。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結合大學與中學,創造一以協同式學校為本之課程發展( collaborativ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可能。 學校本位(school-based)之概念在本研究中有兩個主體:一個是大學,另一個是中學,兩個主體在行動的歷程中必須以各自所處之學校為基礎,進行思考與行動,而協同的意義在行動者之間各自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從合作中完成共同的任務。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eveloping a loc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 teachers’ in-service training. Full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local resources, this project borrowed four steps of action research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curriculum developing model.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nd practice a set of curriculum, hoping that through the curriculum developing process teachers and schools would empower themselves. Based on an action research oriented curriculum developing approach,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bringing up changes for the in-service training model. This model was based on teacher-focused and school-based viewpoints and used them as the primary curriculum developing ideas.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worked together to explore and interpret the confused situations, design the possible action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rough the curriculum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eachers’ teaching praxis, we hope teachers will realize their values and belief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顧瑜君(2002)。實踐取向之教師專業成長:在職教師進修模式之變革之解析。課程與教學季刊,5(4),1-18。
    連結:
  2. Connelly, F. M.,Clandinin, D. J.(1988).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 Narrative of expericenc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3. Freire P.(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Conttinuum.
  4. 弗萊勒(Paulo Freire):《受壓迫者教育學與批判教育學》
  5. 日本千葉大學宮崎研究室(1996)。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案例。南投:台灣省手工藝研究所。
  6. 王俊秀(1994)。環境教育途徑之研究。國科會八十二年度「科學教育研究計劃」成果討論會
  7. 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研討。環境教育,22,38-45。
  8. 王鑫、Steve Simpson、李淑媛(1995)。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環境教育,26,1-16。
  9. 宋文里(1995)。「批判教育學」的問題陳顯。通識教育季刊,2(4),1-15。
  10. 宋民順(1998)。傅雷勒(Paulo Freire)的批判教育學思想。社教雙月刊,83,24-31。
  11. 李嘉英(1998)。學校、鄉土、環境與戶外教學:整合戶外教學與國民旅遊。環境教育活動簡訊,5,1-3。
  12. 杜明城、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編(1998)。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文教基金會。
  13. 林秀珍(1999)。教育理論本土化的省思。教育研究集刊,42,1-15。
  14. 夏林清譯、Altrichter, posch、Somekh著(1998)。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
  15. 夏林清、鄭村祺(1989)。行動科學-在實踐中探討。台北:張老師文化。
  16. 高新建、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市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199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立論基礎與理想情境。87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7.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18. 許添明(1999)。國科會專案期中報告
  19. 郭玉霞(1997)。教師的實務知識。高雄:復文出版社。
  20. 陳伯璋(1987)。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21. 游美惠、花蓮師範學院主編(1997)。教育研究與教育改革:方法論與知識論的反省。跨世紀的教育革新-理論與實踐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花蓮:
  22. 葉啓政、杜祖貽主編(1994)。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香港:中文大學。
  23. 葉啓政、楊國樞主編(1993)。本土心理學的開展。台北:台大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
  24. 鄭晃二、陳亮全(1999)。社區動力遊戲。台北:遠流出版社。
  25. 韓昌宏(2002)。「偏遠地區輔導知能行動研究工作坊」手冊
  26. 顧瑜君(1998)。從以教師、社區爲中心的課程設計案例探討鄉土教育課程發展的可能性。教育問題與診斷研討會論文集
  27. 顧瑜君、陳伯璋、許添明主編(2002)。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28. 顧瑜君、黃炳煌主編(2002)。課程統整與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師大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