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中小學輔導工作的挫敗看專業證照助人工作者駐校模式的救濟:走一條尋回專業的路

并列篇名

From the Setback of Counseling Work in Elementary/Secondary Schools to Psychologists' Act: Finding Our Way Back to Professionalism

作者

陳惠雯(Hui-Wen Chen);王曉薇(Xiao-Wei Wang);韓昌宏(Chang-Hong Han);彭瑞連(Rui-Lian Peng);張雅苓(Ya-Ling Chang)

关键词

學校輔導工作 ; 心理師法 ; 證照 ; 建制化 ; 批判探究 ; school guidance/counseling work ; Psychologists' Act ; certification ; institutions ; critical inquiry

期刊名称

應用心理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06 / 06 / 01)

页次

155 - 1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我們五位大部分是心理所的研究生,又有著中小學輔導工作相關實務經驗,2003年至2004年間,對「心理師法」立法後可能對中小學校園輔導工作造成的衝擊感興趣,參與「心理師法觀察行動小組」,組成其中的「中小學組」共同討論並開展行動探究之歷程,從過程中更深入理解中小學學校輔導工作推展之歷史面、制度面及實際面,發現校園內不斷由上而下的計畫、活動、方案式的輔導工作運作模式,常無法貼近校園內師生的需求,造成校園內輔導專業聲望低落。「心理師法」立法推行後,未來有「國家保證」執專業證照之助人工作者可能進駐校園,以「組織再造」的煙幕取代現有的學校輔導理念與制度,其背後依循之邏輯,非專業能力之提昇,而是專業之建制化,並無法解決校園輔導工作的困境與難題。本論文即是此行動及批判探究歷程之呈現,以及各人的反思及前進。

英文摘要

Most of the authors ar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s of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practitioners in public elementary/secondary schools. When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Psychologists' Act” in 2003 and 2004, the authors were interes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legislation upon the actual counseling work on campus. Therefore, they joined ”The Team of Observations and Actions.” In the sub-team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authors collaborated in examining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d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chool guidance/counseling system. From their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top-down policy was in many ways infeasible and difficult to work out in counseling practice; and the failure results in the setback of professional counselors on campu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sts' Act,” the aim is that professionals with national certificate and license can work on the campus. With ”organization re-construction,” it is hoped that the quality of counseling work can be improved. Yet, the logic hidden behind this licentiation is rather problematic. The focus of the reconstruction is not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counseling practitioners, but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profession.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of the observing team is legislation does not help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and setback. This essay presents the process of the authors' critical enquiry, and their reflection and action in practic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G.L.(1989).Critical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 Origins, current status and new direc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9(3),249-270.
  2. Argyris, C.,Putnam, R.,Smith, D. M.(1985).Action Science.S. F. Jossey-Bass Inc.
  3. Paisley, P.O.,Broders, L. D.(1995).School counseling: An evolving specialty.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74(2),150-153.
  4. Schön, D. A.(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 think in action.N.Y.:Basic.
  5. 朱秉欣(1970)。八十年來美國輔導學的演進及今後的趨勢。輔導學會回顧與展望:中國輔導學會成立二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台北:
  6. 余雲楚、梁志遠、謝柏齊、丘延亮(2004)。生業、職業、專業與志業-助人志業自主抗爭的行動社會學反思。2004年行動研究社群發展論壇論文集
  7. 余雲楚、彭美慈(2004)。專業守則-實務或霸權?評《香港護士專業守則》。2004年行動研究社群發展論壇論文集
  8. 宗亮東(1970)。中國輔導學會二十年來的回顧與今後的展望。輔導學會回顧與展望:中國輔導學會成立二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台北:
  9. 夏林清(1997)。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之評估。台北:行政院研考會委託專案研究。
  10. 夏林清譯。行動科學。台北:遠流。
  11. 夏林清、胡幼慧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2. 張植珊(1970)。我國近六十年的輔導運動及其發展動向。輔導學會回顧與展望:中國輔導學會成立二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台北:
  13. 張植珊、吳正勝(1999)。輔導學大趨勢。台北:心理。
  14. 許維素(199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5. 郭騰淵(2001)。「人權」與「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學生輔導雙月刊,73
  16. 陶蕃瀛(1999)。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分析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88
  17. 甄曉蘭、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18. 劉焜輝(1979)。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
  19. 鄭心雄(1970)。對「輔導」應有的觀念。輔導學會回顧與展望:中國輔導學會成立二十週年學術論文集,台北:
  20. 蕭文(1999)。輔導學大趨勢。台北:心理。
被引用次数
  1. 陳婉真、林耀盛、林郁倫、王鍾和(2014)。心理師校園駐區服務的困境、需求與挑戰由台北市國中輔導人員之觀點。輔導與諮商學報,36(1),37-64。
  2. 高旭寬(2022)。從敘述性反思倡議重返「教育」作為學校輔導的專業認同。諮商與輔導,444,61-66。
  3. 郭珮君(2017)。輔導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諮商與輔導,381,37-39+21。
  4. 許育光(2013)。國小輔導教師實務內涵初探:從困境與期待分析進行對話。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8,57-90。
  5. 黃敬傑、陳盈穎、林妏砡、李玠錞(2012)。談輔導教師在學校諮商中的多重關係之困境及因應。諮商與輔導,313,7-11+16。
  6. 林香君(2015)。置身處境、在地實踐:走一條主體性的專業發展道路。應用心理研究,63,51-104。
  7. 劉宗幸,李鈺華(2023)。初探國中學校行政組織下的心理師與輔導教師之跨專業合作。輔導與諮商學報,45(2),1-26。
  8. 彭韋銜,陳婉真,洪兆祥,江守峻(2019)。國中輔導教師與心理師的獨立分工、專業認可對工作壓力之關係:專業衝突的中介角色。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5(1),31-55。
  9. 彭秀玲,陳婉真,陳羽柔,洪逸珊,江守峻(2020)。與心理師跨專業合作在輔導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中介角色。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7,121-148。
  10. 沈慶鴻(2011)。後心理師法時代社區專線機構之運作困境與因應作為:以「885專線」為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9,137-160。
  11. 魏希聖(2012)。從實務者觀點看弱勢青少年工作之價值信念與實踐策略。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4,1-42。
  12. (2023)。2001學校輔導歷史的岔口-從「搭錯車」到「輔導走偏」(二)。諮商與輔導,454,43-46。
  13. (2024)。不安的年代~基層輔導教師角色定位與專業認同的流變(六)。諮商與輔導,463,27-30。
  14. (2024)。不安的年代~基層輔導教師角色定位與專業認同的流變(三)。諮商與輔導,460,16-20。
  15. (2024)。不安的年代~基層輔導教師角色定位與專業認同的流變(四)。諮商與輔導,461,31-33。
  16. (2024)。不安的年代~基層輔導教師角色定位與專業認同的流變(五)。諮商與輔導,462,31-33。